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早期妊娠常見問題(早期妊娠丟失后)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目的:比較流產后不同時間間隔懷孕與活產的關系。
方法:在阿司匹林對妊娠和生殖試驗的影響的二次分析中,納入了1083例有過1-2次早期流產,年齡在18-40歲的女性,且最后一次流產不是由異位妊娠或非葡萄胎所致。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6個月經周期的隨訪,對于期間懷孕的女性,要隨訪到妊娠結局。我們計算的時間間隔是嘗試懷孕開始日期減去妊娠丟失日期。懷孕時間(Time to pregnancy)被定義為試圖懷孕的開始,直到懷孕。使用離散Cox模型,根據年齡、種族、BMI、教育程度和弱生育力進行調整,評估生育力優勢比(OR),考慮了左截斷和右刪失。雖然在隨機分組前對時間間隔進行了評估,因此推斷與治療分配無關,但考慮到低劑量阿司匹林以前被證明可以預測懷孕時間,因此對治療進行了額外的調整。
結果:間隔0-3個月的夫婦(n=765[76.7%])與間隔大于3個月的夫婦(n=233[23.4%])相比更有可能實現活產(53.2%、36.1%),最終活產夫婦的懷孕時間顯著縮短(5個周期[3,8]),調整后的生育力OR 為1.71[95%CL 1.30-2.25])。此外,調整低劑量阿司匹林治療未明顯改變估計值。
結論:我們的研究支持早期流產后推遲嘗試妊娠沒有生理學證據。
前言在早期妊娠丟失后,夫婦經常尋求咨詢,等待多長時間才能再次嘗試懷孕。許多臨床醫生建議等待至少3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至少等待6個月。然而,沒有數據支持這些建議,既往研究表明,子宮可能在早期流產后更容易懷孕。
大多數關于妊娠間隔的研究集中于活產和再次妊娠之間的間隔,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妊娠間隔小于18個月與孕產婦和圍產期預后不良的風險增加相關。尚未充分研究的是在非異位、非葡萄糖、小于20周流產后的最佳時機。迄今為止的研究僅限于對已經懷孕的婦女進行登記,然后確定她們的妊娠間隔是如何影響妊娠結局。雖然這些研究回答了夫婦在流產后何時應該懷孕的問題,但更相關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夫婦在流產后何時應該開始嘗試懷孕。我們開始評估不同的嘗試間隔(從末次流產到嘗試懷孕的時間)和生殖力之間的關系。我們的一個假設是,與妊娠丟失超過3個月相比,開始嘗試受孕的夫婦在生殖成功率上沒有差異。

在一個有過1-2次自然流產史的女性隊列中,從最近一次流產后等待3個月或更短時間再開始嘗試的女性與等待時間更長的女性相比有更高的活產率。值得注意的是,與嘗試妊娠間隔時間為0-3個月或大于3-6個月的女性相比,最長嘗試間隔時間大于12個月的女性生殖力較低。我們的研究結果還表明,在間隔時間短的婦女中,沒有增加妊娠并發癥的風險,包括圍著床期的流產。我們的結果表明,在非異位、非葡萄肽、小于20周孕齡的妊娠丟失后,推遲受孕嘗試是沒有生理基礎的。對于心理上準備開始嘗試懷孕的夫婦,建議將嘗試懷孕的時間推遲至少3-6個月可能是沒有根據的,應該重新考慮。
雖然一些專業婦女保健組織建議活產后至少間隔24個月再嘗試懷孕,但對于婦女在經歷流產后應等待多長時間沒有一致的指導共識。“損耗假說”可以部分解釋活產與下次妊娠之間的短時間間隔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但不能解釋妊娠丟失和下次妊娠。該假說提出,母親從妊娠第5個月開始葉酸水平下降,并持續到產后階段。活產后在妊娠間隔時短的女性,新生兒結局較差,包括神經管缺陷、宮內生長受限和早產。因為大多數妊娠丟失發生在妊娠20周之前,就像我們的研究中,超過99%的妊娠丟失發生在妊娠20周之前,早期妊娠丟失后懷孕的婦女不存在重要營養物質缺乏的風險,因此也不太可能有不良結局的風險。懷孕失敗后立即嘗試懷孕的假設優勢包括增加生長支持能力和增加子宮血容量和流量。
雖然我們的研究支持這一假設,即沒有生理上的原因可以推遲流產后的懷孕嘗試,但夫妻在流產后是否需要時間來恢復情感可能取決于許多因素。盡管與身體準備狀況相比,情感上的準備狀況可能需要夫妻雙方單獨評估,但此前的研究發現,快速懷孕和生下活孩子可以減輕懷孕失敗夫婦的悲痛。
我們的研究有很多優勢,而且與之前的研究相比是一個進步,因為我們是前瞻性地招募女性,獲得孕前詳細的人口統計學、生活方式和生育史信息;并密切隨訪參與者的分娩過程,客觀地記錄妊娠結局。雖然這些人口統計學和生育史特征的差異在統計學上是不同的,但它們不太可能有臨床意義。然而,我們的研究并非沒有局限性。雖然之前的流產信息是通過醫療記錄獲得的,但我們對在最后一次流產后開始嘗試懷孕的評估是通過自我報告獲得的,因此可能會出現回憶偏差。
然而,這些數據除了自我報告之外沒有其他來源。此外,由于生育力隨訪或性交頻率等因素,具有相同嘗試間隔的婦女在懷孕風險時間方面可能存在差異。為了證實我們的發現,未來的研究需要在女性在流產后立即進行前瞻性的登記,并對她們的妊娠結局進行前瞻性隨訪。最后,雖然低劑量阿司匹林既不能干擾也不能改變試驗間隔和妊娠結果之間的關系,但目前它還不是早期妊娠丟失婦女的常規用藥,因此有必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
綜上所述,我們先前報道在妊娠和生殖試驗中服用阿司匹林,與末次流產超過3個月的婦女相比,在3個月內妊娠的婦女在活產率或不良妊娠結局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證明了那些試圖在3個月內懷孕的夫婦與那些等到3個月后才開始嘗試懷孕的夫婦是一致的,受孕難易程度相似,有更高的活產率且妊娠并發癥風險低。此外,我們發現,考慮到包括低生育史在內的許多混雜因素,嘗試間隔較長的女性,大于12個月與0-3個月或大于3-6個月相比,生育能力明顯較低。綜上所述,我們的發現表明,傳統的建議在流產后至少等待3個月再嘗試懷孕可能是不合理的。
本文只選取文獻部分內容,此譯文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文獻來源:Schliep KC, Mitchell EM, Mumford SL, Radin RG, Zarek SM, Sjaarda L, Schisterman EF. Trying to Conceive After an Early Pregnancy Loss: An Assessment on How Long Couples Should Wait. Obstet Gynecol. 2016 Feb;127(2):204-12.
PS:本文是由美國多個中心專家合作對低劑量阿司匹林在妊娠與生殖的影響中的RCT研究的二次分析,研究對象主要是白人,參加研究的患者都是經過一定標準篩選出來的,不具有普適性。在沒有權威指南推薦的情況下,建議集美們還是聽取專業醫師的建議進行下一次備孕。本研究的意義在于,如果集美們在流產之后很快又懷上了也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寶寶是否能健康成長,至少數據表明其活產率不比流產后等待3個月以上再懷上低。
#健康真探社##真相來了##懷孕#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515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