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里都有答案!~

你沒看錯,
寶寶反反復復的濕疹、蕁麻疹;
一直拖著沒好利索的咳嗽,
很可能不是你表面看到的那么簡單,而是
過敏了!
為什么這些癥狀和過敏有關?
家里干干凈凈,哪來的過敏原?
之前都好好的,怎么會突然有一天就過敏了?
趁著“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每年7月8日),小編也請育學園診所的白潔醫生給你講講,寶寶過敏的問題。
有真實案例分析哦,快看看吧!

白潔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 醫療總監

我們在門診中經常遇到因為這些問題來看診的寶寶,比如濕疹反反復復總不好;好好的突然就起了一身蕁麻疹;長期咳嗽不愈。
當得知這些癥狀應該考慮與配方粉或者環境因素引起的過敏相關時,家長又疑惑:
寶寶吃配方粉過敏?怎么會呢?出生就吃過幾頓,也沒事啊?家里有東西導致過敏咳嗽?怎么可能?每天擦三遍地,可干凈了。
其實現在被過敏問題所困擾家庭日益增多,但家長往往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寶寶過敏。
之前都沒事,為什么現在過敏?
很多家長誤以為,如果寶寶過敏,應該是第一次接觸過敏原后就立刻出現過敏反應。
比如寶寶之前吃過配方粉并沒有發生過敏反應,那么寶寶應該不會對牛奶過敏。
這樣的想法看似有道理,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過敏的產生,是機體從“最初接觸過敏原,發生致敏;到再次接觸過敏原,發生過敏”的一個過程,是一個從沒有癥狀到出現過敏癥狀,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所以,當寶寶出現過敏反應,家長不應只從“這兩天沒吃什么特殊的東西啊”,“今天沒去新鮮地方啊”這樣的角度來想,而是應該從寶寶平時吃過的食物,用過的物品和接觸過的環境中去尋找排查。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案例來講講這個問題。
案例一:
寶寶出生后一直母乳喂養至2歲,期間雖有一些濕疹,但并不顯著,所以家長也未做任何干預。
2歲之后換成配方粉喂養,寶寶開始出現口周、腘窩等處嚴重的濕疹。
經醫生詳細詢問得知,原來寶寶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是配方奶。媽媽下奶后,才逐漸實現純母乳喂養。問題就出現在這里。
案例分析
這個寶寶的情況,濕疹突然嚴重了,并不是新的過敏原導致,而是很早就接觸過含有該過敏原的物質,再次接觸過敏物后,才引發的過敏反應。
也就是說,寶寶第一次吃配方粉時,由于沒有通過“哺乳——寶寶直接吸吮乳房”這種天然的喂養方式,影響了腸道正常菌群環境的建立,腸道粘膜屏障功能受到影響。
因此當大分子的牛奶蛋白進入腸道后,很容易通過腸道細胞間的空隙滲透進入血液,從而引發致敏反應。
隨后即使實現了母乳喂養,也因為母乳與牛奶蛋白抗原間有相似性,所以寶寶間接出現了對母乳的過敏反應(也就是寶寶在母乳喂養期間一直有輕微濕疹的原因)。
如果產后確實母乳不足需要添加配方粉,我們建議家長給寶寶選擇部分水解蛋白的配方粉。因為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粉中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已經被水解成多肽的形式,較少刺激機體引發致敏,可以作為在母乳不足時,預防牛奶蛋白過敏發生的一種替代選擇。
案例中的寶寶由于之前已經被牛奶蛋白致敏,斷母乳后換成普通配方粉(機體再次接觸相同的大分子牛奶蛋白),才一下子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反應。
《崔玉濤談自然養育·繞得開的食物過敏》一書中,關于不同配方粉的圖解
案例二:
快3歲的寶寶,最近身上總起一些突出皮膚表面的、中心發白的疹子,像蚊蟲叮咬后的樣子,而且一起一大片。有時候會自己褪去,但是不久又會反復出現。
醫生判斷是過敏引起的蕁麻疹。
家長不解,最近沒有去什么新鮮的地方,寶寶也沒接觸過什么特殊的物質,吃的東西也都是從前吃過的,怎么會突然引起蕁麻疹呢?
過敏原結果顯示,寶寶對平時一直都愛吃的腰果過敏。
案例分析
因為癥狀總是反復,所以家長迫切想查清是什么導致寶寶過敏。
結果竟然是平時常吃的腰果,只是最近才出現過敏現象。
了解了過敏原,家長幫寶寶回避該食物,過敏的癥狀也得到了控制。
案例三:
這個寶寶長期受咳嗽問題的困擾,家長卻一直沒弄清是什么原因所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寶寶咳嗽不斷,有時是病毒感染后,有時又是莫名地咳嗽,晚上睡覺時好些,白天在家里玩耍時又覺得厲害了一點。
因為沒有發現其中規律,家長從未想到可能與長期接觸過敏原有關,只是在單純地用藥進行控制。
在醫生的幫助下,家長經過仔細排查,才發覺寶寶似乎在客廳玩耍時,咳嗽癥狀最為頻繁。
最終,客廳的地毯成了高度懷疑的對象,而檢查過敏原也發現,寶寶對螨蟲過敏。
案例分析
螨蟲是生活中較容易接觸到的過敏原。沙發、床墊、地毯中,常會積攢大量的螨蟲。
所以寶寶并不是第一次接觸到該過敏原,而是長期接觸。
家長在對居家環境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后,寶寶的癥狀也得到了改善。
育學園兒科診所設有過敏專科門診,希望可以幫助有過敏困擾的家長和寶寶。
牛奶過敏換羊奶,為什么不推薦?
這是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醫生,我家寶寶牛奶蛋白過敏,吃羊奶好不好?
而我們通常不建議使用羊奶替代牛奶,是因為許多食物間都存在交叉過敏的現象。
寶寶有牛奶蛋白過敏,那么對羊奶過敏的機會也比較高。
關于交叉過敏,還有一個案例。
家長詢問,不是“先致敏,再過敏”嗎?我家寶寶第一次吃螃蟹怎么就出現過敏了呢?以前保證沒吃過螃蟹。
后經詢問得知,原來寶寶以前吃魚出現過過敏反應,而魚和帶殼海鮮由于具有相同的蛋白質分子,因此導致寶寶吃螃蟹也出現了過敏。
這就是不同物質之間,因為含有某種相同的過敏原分子,而出現的交叉過敏現象。
對這個寶寶來說,螃蟹的確是第一次吃,但因為之前機體已經接觸過相同的蛋白質分子,有了致敏過程,所以再吃螃蟹,機體也會出現過敏反應。
如何排查過敏原,只能抽血嗎?
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抽血做敏原檢測。
通過針對過敏原的特異性抗體,結合病史和臨床癥狀,醫生就可以對寶寶是否過敏做出判斷。
但是,我們通常推薦的是“回避 激試驗發”的方法。
家長在家就可以進行。
回避 激發試驗如何操作呢?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懷疑寶寶過敏時,及時去除懷疑的食物或遠離懷疑的環境。
若癥狀明顯見好,再有意識地接觸被懷疑的食物或環境。此時,若過敏癥狀再次出現,即可證實過敏。
若家長不能準確判斷,也可請醫生幫助。
《崔玉濤談自然養育·繞得開的食物過敏》一書中,關于食物過敏的圖解
總體來說,過敏的發生是在過敏原反復刺激機體后,機體產生的一種過度的免疫反應。
機體第一次接觸某物質沒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并不一定能排除過敏。所以,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我們建議每添加一種新的食物,都要觀察至少3天。如果沒有發生不良反應,才有可能說明機體對這種食物是能夠耐受的。
而如果機體“第一次”接觸某種新物質就出現了過敏反應,也可能因為之前機體就已被相關的過敏原分子致敏過而導致。因此,家長在協助醫生尋找過敏原時也要想到這種可能的原因。
關于過敏,家長還有哪些疑問,歡迎留言交流,也可到育學園兒科診所就診。
小編說
排查過敏原,小編再推薦一種“表格記錄法”。
即在不同時間段,記錄寶寶吃的食材種類、接觸的環境,以及有無過敏現象。
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你很可能自己就從中發現問題,或者也可以帶給醫生看,請醫生幫助為此表格為基礎,進一步明確過敏原。
比如,寶寶早上吃了牛肉粥,然后在沙發上玩了一會兒。那么就可以如下圖進行記錄:
注意,記錄食物時,應注明食材種類(大米、牛肉),而不是食物名稱(肉粥)。
分清食材有助于排查食物過敏。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777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