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眾志成城抗洪保平安(眾志成城護家園)
發(fā)布時間:2024-01-19閱讀(16)
來源:【三峽晚報】

濱湖社區(qū)志愿者正在清理街面淤泥雜物。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梅煜 攝
9月11日晚,一場裹挾著大風、雷雨、冰雹的氣象災害突襲秭歸縣茅坪、磨坪等鄉(xiāng)鎮(zhèn),街區(qū)內澇、交通阻斷、小區(qū)停電、部分居民被困,一時間,滿目狼藉。據初步統計,茅坪、磨坪兩鄉(xiāng)鎮(zhèn)受災人口35314人,緊急轉移安置486人,直接經濟損失約2629萬元。
這座壩上庫首的第一城面臨著移民搬遷以來最嚴峻的自然災害考驗。
面對突如其來的氣象災害,秭歸縣委、縣政府立即啟動筑堡工程“戰(zhàn)時機制”,全面展開抗災救援和災后恢復工作。解救被困群眾、疏通主干道路、清理路面淤泥、慰問受災群眾、搶修通信電力設施、核實災害情況……從搶險救災到恢復家園,一場全民參與的大會戰(zhàn)全面打響。
凝聚一條心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干部就是一個標桿。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永遠有一群人身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沖鋒陷陣在一線。
秭歸消防救援大隊與時間賽跑,25名指戰(zhàn)人員奔赴全城救援點,確保災情之下被困群眾成功救援,無一例人員傷亡;秭歸縣公安局全體干警星夜出征,在風雨交加、泥水橫流的道路上靠前指揮,確保夜間行人、行車安全回家;秭歸縣交通運輸局干部駐守交通要道,指揮機械現場清理路障,確保道路暢通,出行風雨無阻……
各行各業(yè)扛起責任,用行動和汗水踐行著護一城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錚錚誓言。
擰成一股繩
9月11晚10時30分左右,雹災驟臨,風雨如磐。橘頌社區(qū)三溪路小區(qū)黨支部微信群吹響集結令:“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搶險救災帶我一個!”“咱們小區(qū)只要一下大雨,就容易滑坡內澇,必須第一時間開展救災。”黨員干部主動請纓,“讓我上”的聲音此起彼伏,紛紛要求第一時間參與搶險救災。
等不如干,靠不如拼。共同締造“幸福小區(qū)”形成的高效響應機制和應急突擊隊伍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災情穩(wěn)定后的短短十幾分鐘內,在小區(qū)黨支部的組織發(fā)動下,十余名群眾迅速集合分工、開展行動,一人負責一個樓棟,挨家挨戶核查災情,耐心安撫群眾情緒。
在小區(qū)理事會活動張羅員周雷、社團牽頭人周海龍的帶領下,小區(qū)應急支援服務隊立即前往內澇、滑坡等重點區(qū)域,積極商討排水、清淤措施,扛起鏟子、戴上手套,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辦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干”的共同締造精神。
迎難一起沖
山洪退去,泥沙滿地。為了盡快清理淤泥雜物,恢復道路正常通行和縣城面貌,縣城城區(qū)100多個基層黨組織靠前指揮,5000余名黨員干部聞“災”而動。
早上8點不到,秭歸縣茅坪城區(qū)大街小巷中,身著紅色馬甲的黨員干部和居民紛紛手拿掃帚、鐵鍬,清掃群眾房前屋后的樹葉、雜物、淤泥。
在黨員干部的組織發(fā)動下,群眾紛紛走出家門、走出小區(qū),積極參與小區(qū)公共設施的排查管護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掃,家長們自發(fā)走進校園清理校園淤泥……
經過1個小時的共同努力,茅坪城區(qū)107個小區(qū)基本恢復了正常生產生活,道路交通基本暢通,“黨員干部幫著群眾想、建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的良好氛圍在秭歸逐漸升溫。
只有充分組織發(fā)動群眾,才能凝聚抵抗災難的磅礴力量。從“黨員干部”到“居民群眾”、從“觀眾”到“主角”、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從“要我干”到“我要干”,12小時的搶險救災,見證著秭歸“筑堡強基、共同締造”的實踐成果,必將激勵30萬名峽江兒女奔向美好未來。(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毛浩然 嚴田尤美)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fā)布傳播服務。
ID:jrtt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