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兩周前,鐵西區一名3歲多的女孩自己掏耳朵玩兒,隨后開始出現頭暈等癥狀,被緊急送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救治結果,醫生發現孩子鼓膜穿孔,聽骨鏈和內耳也有損傷,隨后進行了緊急手術該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姜學鈞教授表示:“經過緊急手術,修復了鼓膜,修復了受損的部位,把損傷降到了最小程度,但已經發生的內耳損傷是不可逆的”姜學鈞教授通過本報提醒廣大家長,掏耳朵非小事,雖然可以自己操作,但隱藏著很多風險,希望大家引起重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四歲寶寶掏耳朵造成耳膜出血?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歲寶寶掏耳朵造成耳膜出血
兩周前,鐵西區一名3歲多的女孩自己掏耳朵玩兒,隨后開始出現頭暈等癥狀,被緊急送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救治。結果,醫生發現孩子鼓膜穿孔,聽骨鏈和內耳也有損傷,隨后進行了緊急手術。該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姜學鈞教授表示:“經過緊急手術,修復了鼓膜,修復了受損的部位,把損傷降到了最小程度,但已經發生的內耳損傷是不可逆的。”姜學鈞教授通過本報提醒廣大家長,掏耳朵非小事,雖然可以自己操作,但隱藏著很多風險,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病例:媽媽給娃采耳致外耳皮膚出血
許多父母認為耳屎有害無益,所以會不時幫孩子掏耳朵,而且一定要掏干凈為止。其實,經常給孩子掏耳屎,對于寶寶的健康是有害的。一個月前,王女士四歲的孩子感覺耳朵癢,睡前總讓媽媽掏耳朵。王女士不會掏,不小心造成外耳皮膚出血,但依然掏不出耳屎,只能到醫院耳科就醫。醫生說,之所以掏不出耳屎,可能是因為耳屎太硬了。最后,醫生使用專業器具幫助孩子清理了耳道。
專家:不建議個人操作
姜學鈞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般情況,感覺耳朵癢、耳內不干凈都可以自行清理,但是要把握好度,一是要安全,二是要衛生。”姜學鈞說,掏耳朵是個技術活,外耳道的結構很細,中間還有彎曲,正常人深度是3厘米左右,外行人不容易操作,甚至存在一定風險,深部的臟東西可能越掏越往里。他不建議個人做復雜的耳道清理,超過了限度或有困難一定要到醫院找耳科醫生進行專業性處理。
調查:部分家長掏過孩子耳朵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對身邊的家長曾做過調查,發現近60%的家長給孩子掏過耳朵,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怕耳屎形成堆積,堵住外耳道影響孩子的聽力。大多數人認為,耳屎沒有任何益處,為了保持外耳道的通暢,時不時就會用指甲或棉簽等掏一掏。其實,從醫學角度來說,這種觀點和做法是錯誤的。
“我們俗稱的耳屎,學名叫耵聹,是由外耳道耵聹腺所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粘稠液體遇空氣干燥后形成的,有的呈薄片狀,有的呈油脂狀。它并非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反倒會起到一定保護作用。比如,耳屎可阻止異物侵入耳朵,還能起到“消聲器”的作用,此外還具有一定的油膩性可防水等。”姜學鈞解釋說。
提醒:三種情形易造成損傷
姜學鈞指出,通常三種掏耳朵的情形容易造成損傷,大家一定要注意——
1.用力挖耳容易引起外耳道皮膚損傷。耳勺大多是金屬的,皮膚很薄,一旦外耳道皮膚損傷,發生炎癥后會繼發感染形成外耳道炎、癤腫等。
2.挖耳的器具不清潔。常用的掏耳朵工具有發夾、火柴棍、指甲、金屬耳勺等,這些工具本身不清潔,一旦掏破了耳朵,一些細菌造成感染會產生嚴重后果,社會上一些采耳機構的清理能力和衛生狀況并不達標。
3.挖耳時的環境不安全。在門診中常見到這樣的病例:孩子自己挖耳,被另一個小孩不小心碰了一下,耳道深部是鼓膜,鼓膜很薄,如果只是鼓膜破了還是輕的;再往里面去二三毫米是內耳,內耳是主管神經的部分,內耳損傷會造成神經性耳聾和平衡功能障礙。
姜學鈞提醒,發現孩子耳屎多必須慎重處理。如果耳朵癢,可以用棉簽蘸些酒精或白酒在耳道上涂抹。若耳屎難以取出,應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由專業人員在安全衛生的環境下,用專業的技術和設備來完成。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吳強
來源: 沈陽晚報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