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最近一位媽媽講述了自己兒子的經歷,她的兒子叫丁丁,今年已經3歲了,孩子的語言能力不是很好。最初的時候,他們也只是認為孩子只是說話晚,并沒有在意,知道后來發(fā)現(xiàn)孩子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好,去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xiàn)孩子是語言發(fā)展遲緩,原因可能是剖腹產導致的感統(tǒng)失調和語言遲緩。

什么是語言遲緩呢?
語言發(fā)育遲緩一般分為三種,接受型遲緩、輸出型遲緩、混合型遲緩,通俗講聽不懂,講不出,二者皆有3種。如果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和同齡小朋友有差距的時候就要咨詢醫(yī)生了。
大多數(shù)的孩子,沒有醫(yī)生的指導也可以在環(huán)境中模仿和學習,自動的達到發(fā)育標準。但是有一些孩子在理解和表達上有很大困難,就是語言發(fā)育遲緩了。
有人問我,她的孩子在家話多,出門就是悶油瓶是語言發(fā)展遲緩嗎?這個不是的,這是孩子出門少,懼怕陌生人造成的。
為什么有的孩子會語言發(fā)展遲緩呢?

導致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原因一般分為2種,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常見的先天因素有中樞神經疾病或者面部缺陷,例如自閉癥、多動癥、智力障礙、唇腭裂等。
常見的后天因素有聽力障礙、不利于語言發(fā)育的家庭環(huán)境。
語言發(fā)育遲緩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一般會有溝通能力障礙,無法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也無法捕捉別人的想法,導致孩子無法接受信息,影響孩子學習和人格發(fā)育。
寶寶語言發(fā)育標準,你的寶寶達標了嗎?
親語言發(fā)育期
周歲前:手勢和聲音是主要的交流手段。
4個月時,寶寶開始有了溝通行為,咿咿呀呀和你對話。
2-7月屬于咕咕期:寶寶開始練習發(fā)出字母音,練習說話的動作。
8個月到1歲:寶寶開始能發(fā)出不同母音和字音。寶寶開始聽懂簡單的名詞,并開始模仿發(fā)音。很多孩子都是在這個時間會叫媽媽或者爸爸的,不過先叫爸爸的會更多哦。
語言發(fā)育快速期
1歲到1歲半
寶寶詞匯越來越多,開始能說短語和短句 了。
1歲半到2歲
這半年是孩子語言能力的爆發(fā)期,孩子可以說出50多個詞匯,多數(shù)是生活中常見的名詞。
2歲到3歲
寶寶可以熟練的使用簡單的句子,并且理解否定的意思,開始學會了拒絕。
3歲到4歲
寶寶開始學會使用連詞了,這時候的孩子很喜歡“然后”“可是”等詞語。這時候孩子也進入了問題寶寶時期,不斷問媽媽為什么、什么時候。寶寶掌握的詞匯量到了1500個,已經滿足基本的交流需求了。
5歲到6歲
寶寶開始理解抽象概念,說話時一句話中詞匯開始增加,能夠體會什么是反義詞了。孩子可以理解話語順序和時態(tài)區(qū)別了。
從上面我們看到孩子語言的發(fā)展順序是:雙刺短語--疑問句--否定句--簡單句--復雜句--敘事。
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的特征有哪些?

1、孩子說話時間較晚
2、孩子說話過多的使用“這個”“那個”。
3、語言邏輯混亂。我喂狗的簡單句子,可能說成狗喂我。
4、掌握和理解長句較晚。
5、溝通技巧不好、措辭不當?shù)?/p>
如何改善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問題呢?
1、找出障原因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原因,是先天因素還是后天原因。消除障礙,才能促進孩子語言發(fā)育。
2、眼神交流
鍛煉孩子的眼神交流,目光溝通也可以增加語言理解能力。當孩子完成目光接觸時,家長要及時表揚。
3、自我對話和平行對話
大人要參與到孩子的日常游戲中,在玩游戲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自我對話和平行對話。比如我涂鴉時,可以說:“你看我涂的漂亮嗎?”或者夸獎孩子:“你涂的顏色真漂亮。”

4、建立回應
建立回應就是指我們在與孩子的對話中,我們要對孩子的話給予回應,同時在我們講完話也有給孩子反應的時間。比如,你問完一個問題,要等孩子給你一個微笑、點頭或者手勢的反饋。
5、提示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在和孩子溝通中,孩子沒有反饋,就需要父母給一些提示。當我們上班的時候,可以說:“寶貝,和媽媽說再見”,如果孩子沒有反應。媽媽可以用揮手來提示寶寶。
6、解釋
媽媽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用詞語是符合寶寶年齡的。同時,還要注意自己講話的語氣、語速、吐字清晰等細節(jié)。
7、等待
每次父母在說完話后,要給孩子10秒的緩沖,讓孩子有時間去整理和理解父母的話,一定不要催促。
8、引誘

訓練寶寶語言能力的時候,周圍環(huán)境要適宜,少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先給她玩一個,她想玩更多玩具就要和你說話,或者用肢體語言來表達。
9、觀察
訓練過程中,父母要學會觀察孩子的肢體和面部語言,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
10、參與

我們要參與到寶寶的游戲中,進入游戲中的角色,媽媽模仿孩子的動作和聲音參與游戲。有時候,我們先模仿了孩子,孩子也會學習模仿我們。
除了上面的方法,媽媽還可以和寶寶一起讀讀繪本,培養(yǎng)孩子不同時期的語言能力。在日常生活的溝通中,我們要鼓勵孩子使用口語,例如:孩子和媽媽在玩車子玩具,當孩子注視著媽媽手里的車子玩具時,媽媽可以給予提示: 「要車子」(設立語言目標),孩子回應說「要車子」,媽媽可擴展他的句子說:「你想要紅色的車子」,并將車子給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177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