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7)

■瑤臺村的村民還保留著拜灶君的傳統。
越秀●瑤臺村
年味關鍵詞
元宵飯 上墻
添丁上燈
八音鑼鼓
早在一個多月前,廣州市越秀區礦泉街王圣堂村老年協會會長何連葉就開始接到各種請帖:慶輝叔要在祠堂里給剛出生兩個月的孫子辦添丁上燈儀式,還征求何連葉的意見,是掛宮燈好呢?還是掛蓮藕形的花燈好呢?剛滿60歲的堂弟阿坤則要請“上墻飯”,慶祝進入長老行列……“我們過年要忙足一個月,添燈、上墻、做元宵飯,每天都要趕場,有時一天要趕兩三場。”何連葉說。
新快報記者在何連葉的本子中看到他在今年春節期間的安排:初十三赴沙涌南村元宵宴、初十六赴瑤臺村元宵宴、初十七赴王圣堂村元宵宴,還有來自白云、番禺、增城、從化等區兄弟村的邀約。何連葉說這是每年的慣例了,除了要主持好本村的元宵宴,還要禮尚往來,做足功夫。
同樣,瑤臺村行政村所屬的幾條村的長老們,春節期間也閑不下來,那是他們一年中最忙的日子。
元宵飯有“瑤臺三寶”
瑤臺村行政村其實包括了三條村:瑤臺村、沙涌南村、王圣堂村。三條村的村民有不同的姓氏,但在同一塊土壤上繁衍生息數百年,一直和睦相處。
各處鄉村各處例,即使近在咫尺,三條村過年習俗仍有所不同。以吃元宵飯為例,沙涌南村、瑤臺村、王圣堂村的日子分別是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正月十七。如此排好日子輪著吃,已經是年代久遠的事情了,年年如此。至于是什么原因這樣安排,就連村中長老的爺爺一輩,也說不出所以然。
沙涌南村村長陳志興說,該村每年從正月初十就開始準備元宵飯。過去,在正月十五那天,村民們會從北帝廟請出行宮(小號的神像),抬到4個祠堂去供奉,經過每條巷子時會跳火堆、燒花燈,儀仗隊中有七星旗、八音鑼鼓,還會舞獅,十分熱鬧。隊伍最后去到哪個祠堂,就在那里擺元宵宴?!艾F在雖然簡化了,但規模一點都不小,會在每個祠堂里擺宴。”陳志興介紹說,沙涌南村的元宵飯至少要擺300多桌,全村有3000多人,雖不會來齊,但加上兄弟村、友好村的嘉賓,人數仍不少。
而王圣堂村、瑤臺村的元宵飯也大同小異,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會上三道大菜,即聞名遐邇的“瑤臺三寶”:發財魚蛋、清湯冬菇、瑤臺扣肉。清湯冬菇的做法是將粵北野生小冬菇放在礦泉水中浸泡,再用上等草雞熬制的高湯中滾煨數小時,精心烹制得芳香濃郁、清爽嫩滑?!盁庖彩潜赜械?因為邀請來的十多條兄弟村族人,都會抬著燒豬來?!?7歲的王圣堂村長老何軼沅如是說。
上墻和添丁都要開飯
在瑤臺村,60歲的老人被稱為長老。長老們過年忙足一個多月,要主持參與各村的元宵飯,頻頻應邀出席周邊10多條村,以及其他地方兄弟村的宴會。
除此之外,春節要吃的還有“上墻飯”。原來,瑤臺村村民一到60歲,就要舉行“上墻”(意思是可以上墻上的光榮榜了)儀式,抬來兩壇酒,帶來花生、喜糖等,請大家享用。這些村民還會在春節期間請村中的長老們吃飯,謂之“上墻飯”?!拔覀兺跏ヌ么宓?0歲老人,光在老年人協會登記的就有500人?!焙芜B葉說。
與“上墻飯”相對應的是“上燈飯”,前者的主角是老人,后者的主角是嬰兒。89歲的瑤臺村村民嚴有坤告訴新快報記者,村民誕下男丁,會買盞燈掛到祠堂,因為“添丁”與“添燈”諧音,“添燈”便具有了特別的寓意與祝福,希望家族百子千孫、人丁興旺。如果男嬰是在正月初十以后生的,叫老燈;接近正月初十生的,叫新丁,都會在當年或第二年的正月初十舉行上燈儀式。就是在祠堂中掛燈,相當于來“注冊”了,儀式完畢后,嬰兒的父母、家人要請其他村民吃飯,這就是“上燈飯”。
【光陰里的年味】
天祿坊改了模樣,牌樓拆了,八音鑼鼓亮相越來越少
72歲的嚴潤貴是廣州市瑤臺村曉初嚴公祠的管理員,他管理這個祠堂已經三四十年了。這間祠堂比較特別,有兩層。新快報記者看到,這間祠堂除了古色古香,更是自成一體。嚴潤貴介紹,這個祠堂原來只有一層兩進,面積較小,無法滿足需要,于是在他的主持下,加高了一層,于是有了現在這種少有的祠堂格局。
地方大了,祠堂的功能更強了,現在可以擺得下四五十桌祠堂飯。村民婚嫁、孩子滿月、老人慶壽都喜歡在這里擺酒席。“在外面1000元一桌都沒多少東西吃,在這里可以吃三餐?!眹罎欃F說,現在每個月都有四五宗祠堂宴在這里舉辦,既方便了村民,又增強了凝聚力。
新快報記者跟隨67歲的村民陳錦潛在瑤臺村的街巷中穿行,看到一些外地人開的店鋪都暫時停業了,店主都回家過年了?!斑@是天祿坊,這是牌樓,這是廟前大街,小時候我們在春節時跟著巡游隊伍,就會走到這里。現在想起,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标愬\潛說。
時與境遷,天祿坊已經不是舊時模樣了,牌樓拆了,廟前大街也變成前進大街了,陳錦潛指著一個小區說,小區里有9幢十層高的電梯房,是村里在1998年集資建設的,建新房令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溫飽富足后的村民們仍希望村子保持舊日的味道:老祠堂、老榕樹、老伙伴,讓后生一代在追宗憶祖的過程中加深對村子的感情。
陳錦潛是瑤臺村陳氏祠堂的管理員,他寫了不少“福”字,準備送給正月里來祠堂的鄉親。
嬋姐是瑤臺村老人院的負責人,她帶新快報記者去看收藏在那里的八音鑼鼓。這是用金漆木刻制成的箱柜,十分精致,而一個猴子造型的木偶很搶眼球,敲一下子鼓,仍鏗鏘作響。八音鑼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制作材料的性能及發音原理,分為金、石、絲、竹、匏、土、草、木等八類。八音鑼鼓柜前后裝有抬杠供兩人抬柜之用,柜上裝有小鼓、銅鑼、銅鈸、木魚等敲擊樂器。嬋姐說,每逢過年或者村中有大活動,這些寶貝一亮相就會艷壓全場?!翱上?它們能亮相的機會并不多,而且越來越少了?!眿冉阌行┻駠u地說。
新快報記者 陳琦鈿 張小奮 陳紅艷 陳海生 鄧毅富 寧彪 實習生 林泓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39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