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我寶寶36天,四五天前臉上開始長濕疹,我們以為過幾天就好了,可今天看到小臉上都是小紅疙瘩,摸上去粗粗的,寶寶睡覺也總是睡著睡著就哼哼叫起來,小手往臉上拂,好想很想去抓,看著很心疼,情急之下帶著寶寶去醫院就醫,原來寶寶臉上長的是“奶癬”。原因竟然是媽媽圖省事,喝完奶后沒給寶寶用毛巾擦拭造成的。
一、什么是奶癬?
奶癬,又名胎癬、胎瘡,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炎癥,醫學上稱為嬰兒濕疹,好發于嬰幼兒之頭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奶癬”其實就是嬰兒濕疹的俗稱,奶癬是在嬰兒出生2~3個月時開始發病,是嬰兒時期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本病病因復雜,反復發作,不易治愈。
二、哪些部位最容易生長奶癬?
1、最先出現部位——面頰(小紅疹),再是額、頸、胸部。
2、小紅疹轉變為小水泡,破潰后流水,之后可結成黃色痂皮。反反復復。
三、為什么會有奶癬?
奶癬是一種皮膚過敏現象,確切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奶癬現象一般表現是嬰兒存在過敏體質。食物中存在過敏原。配方奶以牛奶為原料,所以人工喂養更容易發生濕疹。母乳喂養在媽媽食用海鮮、牛奶后容易發生。
四、如何護理有奶癬的寶寶
1、對輕度濕疹一般無需處理,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干爽,避免搔抓、日曬等刺激,衣服應柔軟、清潔、寬松。
2、每次喂完奶粉或奶水之后,都要用溫水擦拭干凈,保證嬰兒的衛生。平時用溫清水洗臉、洗澡,保持皮膚清潔。
3、給寶寶穿棉質衣服、透氣和吸汗的衣服,寶寶出汗后馬上更換。避免粗糙的衣服與皮膚直接接觸,穿衣要適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平時不能用強烈的洗衣粉清洗衣服,要用嬰兒專用的洗衣液清洗。
4、保持室內通風、清潔,減少細菌真菌。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奶癬癢感加重。盡量不飼養寵物和種植有花粉的植物。
5、主要的誘發因素是媽媽進食魚、蝦、牛羊肉、奶、雞蛋等致敏食物。
6、在患兒睡覺前,家長應先將嬰兒的兩手適當地束縛一下,以防嬰兒抓傷其皮膚。
7、如果濕疹明顯,抓撓,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使用“嬰寶護膚霜”親身經歷還不錯,藥店里一般20塊錢左右就能買到了。
五、注意事項
1、不要過度清洗。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受刺激,因此洗澡時動作應輕柔,水不要太燙,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表面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脂質,加劇皮膚干燥程度,38-40℃的溫水就可以了。
2、母乳喂養者,母親應該忌口,少吃或不吃腥葷刺激食物。
3、排除食物過敏。添加了輔食的嬰幼兒,爸媽要仔細觀察,用排除法,確定是哪種或哪幾種食物過敏,避免再次給患兒進食。你可以給孩子使用嬰寶藥膏,親身經歷還不錯。
4、衣著松軟無刺激。衣服不要太緊,要寬松、舒適、吸濕。小兒的尿布、貼身的衣服最好用棉織品,淡色或白色者為佳。化纖、毛織品、深色衣物對皮膚有刺激,易引起過敏,最好不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41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