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在這個看顏的社會,看腿的社會,擁有一雙又長又直的大長腿,還是很占優勢的。前有李敏鎬,因為大長腿火遍亞洲。后有李達康書記因為大長腿而加分,不管身高如何又長又直的兩條腿是相當加分的。除了腿的長度比例,腿的肌肉線條是否均勻,走路姿勢是否好看也很重要。

今天小男人就給大家講一講寶寶從小的習慣可能會對他的腿型造成哪些影響。
首先我們來說說學步期的寶寶可能遇到的腿型的問題。首先要說一下踮腳走路,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很多寶寶都踮著腳尖,但這是暫時的。大部分踮腳走路的寶寶,到了第二年就能學會以腳跟先著地的方式走路了。但若是寶寶學會走路之后幾個月一直踮腳走路,或者連站立的時候,腳也不是平放在地板上,那么就需要看看醫生了。

第二就是O型腿,在寶寶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的膝蓋并不攏,還會有很大的縫隙。不過每個寶寶的縫隙大小不一樣,只要寶寶能持續從牛奶或者其他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那么就不用擔心。因為初學走路時候的O型腿其實只是正常發育的一部分。到了寶寶兩周歲的時候,O型腿基本上就消失了。按照一般的規律,這個時候寶寶會變成X腿,如果膝蓋的彎曲程度很嚴重,而且影響到了寶寶的正常行走。例如一條腿的彎曲程度比另一條腿的更厲害,或是到了兩歲的時候,彎曲程度并沒有好轉,甚至更加嚴重了。還有的寶寶比同齡寶寶的正常身高低于25%,那么就需要帶孩子看醫生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X型腿。按照我們剛才說的,寶寶剛學走路是O型腿,到了兩周歲就變成X型腿,這都是正常的發育階段。你可能會問,寶寶的腿肉嘟嘟的,怎么才能判斷是否是骨骼的問題呢?如何辨別寶寶是否是O型腿或者X型腿呢?我們可以讓寶寶站直,當寶寶的腳趾向前腳踝并攏站立的時候,如果兩個膝蓋不能相碰,那就是O型腿。如果兩個膝蓋靠攏,而兩個腳踝又不能相碰,那就是X形腿。

如果只有一條腿有問題,或者雙腿的彎曲度很大,或是寶寶的身高遠低于正常的生長曲線,那么就要與醫生或者矯正專家來商討應對的方案了。
請教過醫生之后,如果沒有太大問題,那么保持良好的走路坐立習慣到了寶寶7到10歲的時候,他的腿就會長得筆直的了。在此之前不用太擔心,也沒必要做什么特制的鞋、矯正器和身體練習都沒什么用,還可能對寶寶的腿部發育有危害。
接著我們再說一說八字腳,八字腳就是寶寶在走路的時候兩腳分開,像八字形,內八字的人走路足尖相對,足跟向外,而外八字則是足尖向外足跟相對。在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外八字是可以幫助寶寶改善平衡,保持站立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動作。我們試想一下,即使咱們大人要保持平衡的時候,也會很自然的就調整成外八字的姿勢。到了上學的時候,大多數孩子走路的時候都會變為腳尖向前。不過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調整不過來,在走路的時候步態不穩,姿勢不正,步子邁不大,跑不快。如果寶寶從小走路形成固定習慣,長大了再糾正就很困難了。所以一旦發現寶寶有外八字的傾向,就要及時預防糾正。

預防外八字最主要的就是防止寶寶過早站立和學步。過早站立,學步的寶寶腿部肌肉力量還不夠,只能把兩只腳分的比較開,才能幫助平衡身體,防止跌倒。其次就是要保證必要的奶量,防止缺鈣,因為缺鈣會更容易造成外八字腳。第三就是為寶寶選擇合適的鞋,太硬的太大的、太小的都不利于寶寶正確的走路姿勢的養成。

最后我們再講一講腿紋不對稱的問題。媽媽們可能會記得在嬰幼兒常規體檢的時候,醫生會脫下寶寶的褲子,拉直雙腿,觀察雙下肢是否長短一致,大腿是否對稱的向兩側打開臀部或大腿上的皮膚褶皺有沒有明顯的不對稱等等。
這個檢查簡單來說是看腿紋是否對稱,實際上就是初步排查寶寶是否有髖關節發育不良。要說明的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會造成腿紋的不對稱,但是反過來腿紋不對稱卻不一定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有些胖寶寶的媽媽自己在家看,覺得皮紋深淺長短不一,就嚇得以為出了什么大問題,其實沒必要自己嚇唬自己。
小男人在這里給你一個完整的判斷標準。當寶寶出現以下癥狀的時候,媽媽們就要小心了:
第一,兩邊大腿或者臀部的皮膚褶皺不對稱。
第二,兩腳長短不一。
第三,更換尿布的時候,大腿不能完全的向兩側張開,或者張開的程度明顯不同。
第四,寶寶走路時出現高低跛行,不平衡了。
出現以上的癥狀,就要及時的去看醫生。一般來說,醫生初步檢查之后,如果有懷疑,會告知家長帶寶寶去做進一步的檢查,如超聲波或者是X光檢驗,以便確診,給予及時的治療。
寶寶的髖關節問題早期發現的話,治療起來并不難,而且很容易恢復。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或者發現的時候,越月齡已經超過了六個月,那就很可能需要借助手術治療了。所以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方法取決于確診時候嬰兒的年齡和關節異常的嚴重程度很多。

一般來說,出生后42天的體檢都會進行這個項目的排查。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沒有在早期對髖關節發育不良進行矯正,有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殘疾。媽媽們還是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要因為不想拍片或者不想做檢查而耽誤了寶寶的治療。
除了上面這些,穿什么鞋、坐姿睡姿對不對,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足部發育和腿型。所以想要寶寶長大后,有一雙漂亮的大長腿,爸爸媽媽們要多學點靠譜的知識細心呵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什么時候給寶寶穿鞋、穿什么鞋。鞋子對于還不會走路的寶寶來說是不必要的。太早穿鞋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足部發育,對于學步期的孩子來說,光腳走路對孩子的足部發育是最好的的。光腳走路可以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足底神經的發育,鍛煉寶寶的踝關節養成良好的走路姿勢。當寶寶正式學會走路,能走的比較平穩的時候,就可以選擇稍微硬一點的兒童鞋了。底厚5到10毫米是比較合適的,越小的孩子鞋底就應該越薄一些。

此外我們鼓勵傳承二手衣,是因為節約是美德,但是卻不建議盲目的接受二手鞋。因為學會走路之后,每個寶寶的走路習慣、骨骼用力方向都不太一樣。小寶寶的鞋底防滑條都做的比較薄,比較軟,往往一個寶寶的學步期過了這雙鞋的鞋底也已經磨損的差不多了。除非真的是只穿了幾次的二手鞋還可以考慮,否則還是給自己的寶寶選擇合腳舒適的新鞋吧。

那除了穿鞋之外,坐姿或者睡姿的不正確,也會影響腿型。第一個不正確的坐姿就是W坐姿。就是寶寶膝蓋并攏,小腿向后瞥,向兩邊屁股落地,坐著兩條腿的形狀,看起來就像個W還有一種我們在日劇韓劇里都可以看到,就是跪坐,膝蓋和小腿著地,腿向下折,屁股坐在小腿肚子上的坐姿。
這種坐姿會影響寶寶的用手習慣,還可能使寶寶的運動模式異常。學步期的寶寶長期跪坐,對髖關節和肌肉都不好,容易讓寶寶髖關節脫位加重,肌肉緊張,加劇小腿彎曲,長時間的重力負荷容易造成寶寶日后的O型腿或X型腿。

那么正確的坐姿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可以選擇盤腿坐姿,雙腳向前的V型坐姿或者腳掌相對的坐姿。對于已經習慣W坐或是腳向下折,跪坐的寶寶要搬回正軌,可不是一兩天能成的事兒,需要爸爸媽媽們耐心的幫助和引導。從每天的五分鐘、十分鐘到幾十分鐘,循序漸進,讓他們適應正確的坐姿,我們可以投其所好,給他添置一些新的玩具。

在玩玩具的時候要規定正確的坐姿,還可以給寶寶背后墊個靠墊,幫助放松背部的肌肉,讓他坐的更舒服。而家長的親身陪伴效果就更好了,讓寶寶坐在你的腿上,頭部和背部可以靠在你的胸膛上,一起享受一下親子閱讀時光。畫風也很溫馨,有沒有?
最后我們終于可以說到,姿勢不對、躺下重睡的問題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委曲求全的睡了那么久,出來之后,會習慣性的保持胎兒睡姿,容易翻身,撅著屁股睡這個姿勢拍照片感覺是很萌的,但是卻不利于腿部骨骼的正常發育,長期這樣睡容易加劇孩子的小腿彎曲,而且也很不安全。媽媽們要是經常看到寶寶使用這種俯臥著,而且是撅著屁股跪著腿的姿勢,一定要及時幫他糾正。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里,希望我們可以因為孩子的到來而有機會變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分析,陪伴我們的孩子和他一起長大。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