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便便形狀12種(超詳細寶寶各種大便解析)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每個家長重點關注的問題,那么要如何通過大便的顏色和性狀,這些來判斷寶寶的身體狀況呢?
一、顏色1、墨綠色(黑綠色)
我們最開始見到的寶寶大便是墨綠色的,稱之為胎便,它類似于柏油,或者說有點像那個黑芝麻湯圓兒的那個餡兒。胎便大概2~4天排完,之后就應該是金黃色或者是棕黃色的。如果是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呢,寶寶的大便就是金黃色。
2、棕褐色
如果寶寶吃的是配方奶的話大便就是棕褐色的,就有點類似于花生醬的顏色,但是呢,這些都只是基礎設,在受到了食物的影響的情況下,我們經常會出現各種其它的顏色的大片,這樣說,孩子吃了紅心火龍果,那么它排出的大便就有可能是紅褐色或者是紫紅色的,那青菜多的話,大便呢,就會出現綠色。那如果喝一些特殊的配方奶,比方說深度水解呀,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時候呢,大便的就會變成了黑綠色,還有的時候呢,搭配當中還會有一些不均勻的顏色,比方說我們寶寶吃了香蕉之后,大便中會有黑絲吃的和胡蘿卜呢,就會有橘紅色的小框兒,這些顏色呢,都是正常的。
所以,大便的顏色跟孩子的飲食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那,當家長發現大便的顏色發生變化的時候,先不要緊張,而是要結合孩子之前吃過的食物來進行一個分析。
3、綠色
寶寶拉出綠色的大便就是出了問題了嗎?如果除了顏色以外,其他的都正常的話,那么就不用太擔心。
a、大便的顏色跟膽汁是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常的大便含有膽汁,所以會呈現黃色或綠色,這是正常現象,隨著寶寶成長呢,就會有所改善。
b、鐵元素攝入過多。如果寶寶喝了加入含鐵量比較高的配方奶粉或者額外補充鐵劑,這些含鐵物質沒有被寶寶完全吸收,那么排出的大便也會發綠。
c、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有的吃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寶寶也會拉綠色的便便。這是因為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對其中的一些營養物質,尤其是蛋白質進行了提前分解,這樣是為了能夠幫助寶寶更好的消化和吸收。但是如果寶寶沒有將這些營養物質完全吸收,那么過剩的營養就會在腸道里面堆積,進而造成大便發綠。一般就是剛剛開始吃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會有這種情況。 還有一些吃氨基酸配方的奶粉的寶寶,大便的顏色可能還會更深一些,甚至發黑。
d、加輔食。寶寶剛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吃了一些綠色的蔬菜,也有可能會拉綠色便便。
那么,什么樣的綠色便便需要注意呢?
a、還沒有添加輔食的寶寶拉綠色的大便,首席那要看是不是過度喂養。因為吃進去的營養物質沒有被完全的消化吸收,就會排出綠色的大便。
b、腸蠕動過快。饑餓導致的腸蠕動過快,也會排綠色的大便,就是說喂養不夠。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癥狀,那媽媽就可以嘗試著為寶寶增加奶量并進行觀察,也就是說不管是喂養不夠還是喂養過度。都有可能會造成寶寶拉綠色的便便
腹瀉導致腸蠕動過快,即使你提供給他們足夠的一個營養物質,但是腸道蠕動的過快,這些營養物質還沒有來得及被完全吸收,就已經被代謝掉了,這也會造成寶寶的一個大便發綠,這個時候給寶寶服用益生菌,適當的去調整一下腸道的菌群,有助于改善這種情況。
c、寶寶吃的奶偏涼,或者寶寶腹部,腳部受涼,也會拉出水樣或者是糊狀的綠色便便。而且伴有有酸臭味,泡沫比較多,這個時候媽媽就應該注意為寶寶保暖,并且留意寶寶是否有發燒,感冒的現象,如果有就要及時給予護理或者帶寶寶就醫,并且對大便進行化驗,排除細菌感染。
4、黑色,灰色,白色,紅色
四種顏色當中的任意一種,家長就要關注了。
a、如果胎便排完后,后面又開始拉黑色的大便,而且最近又沒有吃鐵劑,沒有吃含鐵的食物和藥物,那么,就要考慮是否上消化道出血。因為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經過消化道以后,里面的鐵元素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跟腸道里面硫化物合成硫化鐵,呈現黑色。如果說上消化道的出血量達到了50到75毫升,大便就會變成黑色,而且很軟,感覺很有光澤,就像我們鋪路用的那個柏油一樣,那這個時候就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時,典型的一個柏油樣便。
b、 灰白色的大便。大便發白或者呈現的灰白、陶土白的這個顏色,那就多見于一個膽管梗阻,因為進入腸內的膽汁減少或者缺失。那這個沒有糞便色素生成,那寶寶的大便就會出現白色、灰白色。
那寶媽,一旦發現寶寶拉了灰白色的大便。就應該趕快去咨詢醫生,排除我們寶寶的一個膽道的病變。
c、紅色的大便。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大便帶血,出血的部位,決定了大便中血液的顏色。如果是胃出血,那么大便會出現暗紅色:如果是腸道問題,因為沒有什么物質會使血液的顏色發生變化,所以大便當中的血液顏色就會是紅色,而且顏色鮮紅色,說明出血的部位離肛門越近。如果血液是覆蓋在大便的表面,沒有混著大便當中,就有可能是肛裂造成的。
不過呢,寶寶過多的使用了西瓜、蕃茄、胡蘿卜、紅心火龍果這些深色食品的時,大便也可能會出現紅色。所以我當發現寶寶的大便出現了異常的顏色,家長就應該盡快的根據飲食的情況來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如果懷疑跟健康狀況有關,就要帶寶寶去醫院去檢查。下面是一個嬰兒大便的比色卡。

1、像花生豆、兔子拉的便便,一顆一顆的,通常排便比較困難,那這種就是屬于便秘了。
2、像一串葡萄一樣的,整條的大便表面比較干燥,有一些顆粒狀的突起,這種屬于比較干硬的大便,有便秘的趨向。
3、玉米棒型,它是一個成型的整條大便。但是表面呢,很干,而且還有一些細小的裂紋,屬于比較干的大便。
1~3的大便,就提示需要注意便秘問題。
4、小香腸兒型,條狀的,大便光滑,柔軟,濕潤,那這種是屬于大人和孩子最好的便便。
5、炸雞塊兒型,形狀呢,不規則,是有一些邊角的。塊狀的大便。質地比較松軟,也是屬于比較正常的大便。
6麥片粥型,不成形的,比較粘稠的糊狀便便。母乳或者是配方奶為主食的寶寶的大便,就是這個形狀的。反正水分比較多,隨著寶寶的生長呢,便便的含水量會變少,慢慢的過渡到香腸型便便、B。
4~6事正常的大便性狀
7、雞蛋湯兒一樣的便便,水樣便,基本上沒有固體成分,有時還有些粘液,那這種就屬于腹瀉。
有一個著名的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大家可以結合圖片看一下。

最常遇見的就是酸臭味。酸臭味除了受涼,還有可能跟我們腸道菌群的狀況有關,因為不同的細菌在腸道里產生的氣味不一樣。而特別難聞,特別臭的氣味往往就代表著腸道細菌不正常,那么這種情況下一般也是服用益生菌來進行腸道菌群的調節。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正常寶寶的大便:
1、母乳喂養的寶寶拉的大便都是糊狀、金黃色的或者是淡綠色的。不臭,稍微有點酸,偏稀。母乳當中含的乳糖比較多,那乳糖進入到了腸道被乳糖酶分解利用。小部分沒有被被分解的有些會被細菌分解成為乳酸 。
所以媽媽的飲食一定要少油,少糖,如果說媽媽進食了太多的甜食之后,寶寶就比較容易拉酸臭的便便甚至帶有泡泡,這個就是寶寶的對母乳當中的乳糖不耐受了。
寶寶出現了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可以吃乳糖酶去調整寶寶的腸道環境,增加他的消化功能,讓它去分解母乳當中的乳糖。同時,媽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太任性了。
2、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他的大便顏色呈現黃色或者是褐色。味道會比較臭,因為蛋白質沒有被完全吸收那在腸道里面被細菌分解后,產生了一些氮氣,硫化物,有時候呢,會出現奶瓣,是因為我們奶粉當中的絡蛋白沒被完全消化。
3、添加輔食之后大便會變得更稠一些,但是還是糊狀的。顏色會變得更深一些,大便會有一些臭味。添加菜泥的寶寶拉出來的便便性狀正常,但是里面有一少量的菜里出現,并不提示說腸道功能不好,這是寶寶的腸道適應菜泥的一個表現,過幾天就會好了。但是如果說大便特稀,里面有大量的菜泥、踩碎,就提示的吸收功能不太好,我們就要考慮晚一點再去添加菜泥。

最后看一些遇見幾率比較大的便便
1、泡沫狀的便便。這提示著大便當中有氣體。是沒被吸收的糖在大腸中發酵形成的,他分解的時候產生氣體和酸味。那些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大便就會出現這種樣子,如果寶寶僅有幾次是這個樣子的,就不用太擔心,自己就能夠調理好,但是如果說腹瀉嚴重,同時還伴有泡沫的情況,那我們在這用藥的同時,可以適當的去吃一些益生菌。或者說給寶寶吃點乳糖酶啊,這樣的促進寶寶的一個對乳糖的一個分解能力。
2、奶瓣便。奶瓣就是寶寶的大便當中有白色的顆粒狀或者是瓣狀物。從寶寶胎便排完之后到三個月前是比較容易遇見的。奶瓣的產生跟寶寶的消化系統對蛋白質的吸收有關,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蛋白質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乳清蛋白,一種是酪蛋白。乳清蛋白能夠溶于水,容易被消化。酪蛋白不溶于水,相對來說就不容易被消化,酪蛋白沒有經過完全的消化吸收,就會形成奶瓣。
所以奶瓣的形成,一般都是由于寶寶腸胃未發育完全。喂養過多、飲食結構不合理、轉奶太快、受涼等原因引起胃腸消化不適,導致寶寶的便便中有奶瓣。
3、粘液。大便里面的粘液其實是脫落的腸粘膜細胞,它跟我們的皮膚一樣也有個代謝的過程,脫落以后會隨著大便排出去,正常粘液少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當粘液大量分泌的時候,肉眼才可以看到。如果寶寶出現了粘液便只有一兩次,精神狀態吃飯睡覺都還是挺好的,肚子也沒有痛,可能就是腸道受到了一時的刺激。那這種這種一次性的一個粘液便屬于身體的一個自行調節,不用擔心。
那什么樣的粘液便需要注意呢,比方說大便當中有血。或者腥臭味,寶寶出現腹脹,腹痛,頻繁的嘔吐就需要注意了,這個就是一個嚴重的腸道疾病的表現。

寶寶出現了便秘,細菌性腹瀉,吃抗生,引起的腹瀉,泡沫粘液便等情況的時候,很多家長會選擇益生菌來調理寶寶腸胃。那么要選擇益生菌株符合要求。國家衛計委在2016年發布的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里面包含:發酵乳桿菌,有短雙歧桿菌,羅伊氏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乳酸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
寶寶的大便問題基本都在這了,如果對你有幫助,點個贊在走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874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