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近日,7歲多的小明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大連市口腔醫院口腔預防科,張嘴一看,他的牙都好好,但是嘴唇卻潰瘍了一大片。醫生詢問后得知,不久前,他到醫院治療“蟲牙”,回家后雖然牙不疼了,但是他的嘴唇卻開始潰瘍,不到一周的時間潰瘍就發展成了一大片,他的媽媽也擔心起來,“孩子最近吃飯都挺正常的,不知道這是怎么了。”

經過檢查和問診,原來,小明上次治完牙后,嘴唇一直麻麻的,他回家后覺得有點難受,就不斷地咬嘴唇,嘴唇被咬破了也不知道,反復刺激后,就形成了創傷性潰瘍。
在口腔門診,兒童出現創傷性潰瘍的情況較為常見,但每個寶貝出現這種潰瘍的原因不一,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需要家長多留心觀察哦。
創傷性潰瘍顧名思義,是由創傷等刺激因素引起的病因明確的口腔黏膜病損。根據明確的病因和病史,且潰瘍部位和形態和刺激因素大多相符合,沒有復發性的病史,基本就可以診斷。關于治療首先是盡快找到刺激因素并去除,之后用局部治療潰瘍的藥物促進愈合,緩解疼痛。一般去除刺激因素后,潰瘍很快明顯好轉或愈合。
兒童常見的創傷性潰瘍種類一、貝氏潰瘍(Bednar潰瘍)
嬰兒的上顎黏膜較薄,常常因為過硬的橡皮奶頭或者吮吸手指等摩擦、或者清潔口腔時用紗布擦洗不當等,造成上顎黏膜損傷。寶貝會出現哭鬧不安,拒食。
處理:通過詢問喂養方式和生活習慣,查明引起的潰瘍的刺激因素。更換為軟質的奶瓶嘴,調整喂養姿勢,消除相應刺激因素。可在醫生指導下于潰瘍局部涂抹消炎促進愈合的藥物,保持口腔衛生。

二、李-弗氏潰瘍(Riga-Fede潰瘍)
有些寶貝剛萌出的下頜前門牙邊緣較銳,或者舌系帶過短,做吸吮動作時,下前牙不斷和舌系帶摩擦繼而發生舌系帶處充血、潰瘍。
處理:潰瘍局部涂抹消炎促進愈合的藥物。對牙齒邊緣較銳的應做磨改,減少刺激。對舌系帶過短的,應在潰瘍愈合后做修整手術。潰瘍面較大的可以適當改變喂養方式(比如改用小勺喂食),盡量減少吸吮動作,促進潰瘍愈合。

三、牙源性炎癥導致的局部潰瘍
有些寶貝的壞牙沒有及時治療,逐漸發展成了乳牙殘冠、殘根或者牙齒慢性根尖周炎,由此導致牙齒根尖外露,周圍黏膜發紅,很多家長以為是長新牙了前來就診。其實這些根尖外露等刺激持續損傷對應的黏膜,形成了局部潰瘍。
處理:對兒童乳牙殘冠、殘根及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潰瘍,應及時拔除患牙。局部應用消毒、抗感染治潰瘍的藥物,保持口腔衛生。定期觀察恒牙發育情況。

四、咬嘴唇后形成的潰瘍
寶貝在治牙或者拔牙過程中有時需要口腔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局麻后約兩小時麻醉處的唇、頰、舌黏膜會出現增厚和麻木感。有些好奇的寶寶會覺得麻醉處的不適感就用牙咬麻木部位的黏膜,繼而造成黏膜損傷,形成潰瘍。小明的潰瘍就屬于這種情況。
處理:對需要應用局麻進行治療的兒童,在治療后家長及寶貝需格外注意在治療后約兩小時不要進食,不要吸吮,啃咬麻木側的黏膜。
如不小心產生局麻注射后的咬傷,也不要害怕,局部應用消炎抗感染的治療潰瘍的藥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刺激性食物,大概十天左右潰瘍就會愈合。

五、不良習慣導致的潰瘍
有些性情好動的寶貝或患多動癥的兒童,常常下意識地咬唇、咬頰、咬舌,甚至用鉛筆尖等尖銳物品捅刺黏膜等不良習慣,由此形成的潰瘍因為長期的不良習慣,不易愈合,外形不規則,周圍常有白色斑塊,疼痛不明顯。
處理:潰瘍的形態和位置往往和刺激因素相符合,通過臨床檢查明確刺激因素,盡快糾正兒童咬唇、咬頰、咬舌、捅刺黏膜等不良習慣。用局部消炎防腐藥物促進潰瘍愈合,保持口腔衛生。糾正不良習慣后,加上局部用藥,潰瘍會慢慢愈合。

如果家長發現兒童出現了口腔潰瘍,一定要注意觀察。如果長時間都不愈合,別忘了及時就醫哦。
添加雅悅齒科為好友,學習更多愛牙護齒科學方法。公眾號:yyck2001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94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