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4)
#尋找真知派# #真相來了# 今天安倍晉三聲明因自己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病情惡化辭去日本首相職務。今天我們就科普一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相關知識。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Ulcercritive Colitis,UC)是一種發生在結腸或直腸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癥性腸病,是一種癌前病變。據統計其癌變率較健康人高5-20倍;病期越長惡變幾率就越大,病期5年以上者為15%-17%;病期10年以上者為20%;病期超過25年者為40%!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要惡變成結直腸癌需要經過以下歷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黏膜低度異型增生-高度異型增生-發生異型增生性腫物(斑片狀腫物、息肉等)-結直腸癌。由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惡變成的結直腸癌有發展快、惡性程度高、較早發生轉移等特點,預后不好。
那么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距其惡變成結直腸癌究竟有多遠呢?有資料統計顯示,5年內大約50%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從腸黏膜的低度異型增生發展成高度異型增生、異型增生性腫物和結直腸癌。由此看來,由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惡變成結直腸癌并不遙遠。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惡變成結直腸癌的檢測:一、基因檢測篩查:通過對纖維胃鏡取活檢或者通過灌腸所取得的脫落細胞進行基因檢測,它能夠較異型增生更早地發現癌前病變,并能鑒別是癌前病變型異型增生還是普通炎癥性異型增生。
比如P53、黏蛋白、細胞周期基因、RNA等已經成為異型增生的標志物。最新發現P73的高表達率與正常組織、潰瘍性結腸炎有顯著差異,P73基因缺失與結直腸癌密切相關。
二、纖維結腸鏡檢測:是最直觀、可以取活檢、可以重復的一種檢測手段。能及早地發現異型增生或早期癌灶,可靠數據統計顯示由于通過腸鏡檢查發現的異型增生或結直腸癌都是早期或較早期,所以都能做到根治,死亡率極低;相反如果不堅持內鏡檢查檢測的結腸炎患者發現惡變一般都是晚期,死亡率自然就高。
最近研發的染色內鏡,使對腸黏膜異型增生的檢出率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方法是通過腸鏡向可疑腸黏膜異型增生處噴灑染料,使異型增生著色,再用放大的高分辨率腸鏡進行觀察、取活檢,這樣就使異型增生的檢出率明顯提高。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手術治療指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隨著新近新藥的研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明顯提高。但仍有以下情況則需要手術治療。
1.經過規范、系統的藥物治療不見明顯改善的頑固性結腸炎。導致患者消瘦、生活質量差的患者;
2.合并腸道大出血、腸穿孔、腸梗阻等;
3.嚴重的中毒性巨結腸,用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
4.明確的高度異型增生或癌變。
5.合并有嚴重的腸外潰瘍性結腸炎源性并發癥。
綜上所述,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要高度重視隨診,以纖維結腸鏡為檢測的首選。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系統的藥物治療。除此之外,要注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戒煙、戒酒、戒辛辣刺激性食物,延緩或阻斷惡變途徑。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25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