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嬰兒配方奶粉最全測評(了解嬰兒配方奶粉)
發布時間:2024-05-23閱讀(10)
本文要點考慮到母乳喂養對嬰兒和母親的巨大好處,健康工作人員都應該極力宣傳母乳喂養,但是配方奶在某些情況下也是需要的,如果需要喂配方奶,父母也需要獲得相關的支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嬰兒配方奶粉最全測評?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嬰兒配方奶粉最全測評
本文要點
考慮到母乳喂養對嬰兒和母親的巨大好處,健康工作人員都應該極力宣傳母乳喂養,但是配方奶在某些情況下也是需要的,如果需要喂配方奶,父母也需要獲得相關的支持。
如果媽媽決定不喂母乳,她的意愿應該被尊重和支持。
如果嬰兒不母乳喂養,唯一適合的,安全的,可以滿足他們的主要營養需求的是配方奶。
沒有“最好的”和完美的配方奶。目前沒有發現喝哪種配方奶智力會有差別,也沒有發現哪種配方奶會讓寶寶長得更高,所謂有機奶,也只是商業噱頭。盡管有一些研究證據的支持,但很多營養成分的功效常被配方奶商家夸大。
以牛奶為基礎的配方奶適合于寶寶12個月前,除非寶寶因為疾病,文化或者信仰方面的原因不能吃牛奶制品,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到特殊配方的配方奶 。
配方奶的成分
澳洲的所有嬰兒配方奶都需要遵守澳新食品標準法典,含有合理的營養[1],中國的配方奶也需要遵守中國的配方奶標準。母乳的成分是用來作為配方奶配方參考的。但是,嬰兒配方奶中缺乏很多母乳中的成分,包括很多種類的活細胞,膽固醇,聚胺類,游離氨基酸,酶類和其他很多的生物活性成分。并且,用于生產配方奶的消毒的過程輕微地改變了牛奶蛋白的結構,因而缺失掉物種間交叉的抗感染保護。
比起配方奶,一些成分在母乳在母乳中的含量會相對少一些,比如鐵,這其實是因為母乳中的鐵的吸收率很高,大約是50%-70%,而配方奶中的鐵的吸收率大約是10%[1],遠遠低于母乳中的鐵吸收率,為了彌補吸收率的不足,需要添加更高的量才能達到近似母乳的吸收轉化量。寶寶在六個月前對鐵的需求并不大,在寶寶在頭四到六個月,鐵的來源主要是出生時從母體帶來的儲存,如果媽媽孕期、哺乳期不缺鐵,寶寶是正常足月產,那么添加輔食前是不用專門補充鐵的,但在添加輔食后需要注意添加高鐵的輔食,特別是母乳喂養的寶寶。這在我的輔食添加的文章中,總是被強調,比如關于添加輔食你需要知道的重點,比如“手指食物”如何預防異物阻塞氣道和最新的輔食添加意見。(點擊下劃線標題即可查看文章,下同)
配方奶中的鈣含量是近似母乳的,目前沒有任何一例正常足月產的母乳喂養的寶寶因為母乳喂養而缺鈣的報道,而配方奶中的鈣也不能添加過高,還是要以母乳為參照,也有配方奶標準來限制。
一些成分在母乳中天然欠缺一些,比如維生素D,維生素K。一方面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吸收率很高,另一方面也確實有可能存在不足。這些營養素不足的原因并不相同,也并非所有的母乳寶寶都會缺乏,應對的的方式也不一樣。在寶寶出生后,可能在醫院會要求口服或注射較大劑量的維生素K來預防不足,而維生素D通常的建議是口服補充,每天400IU (維生素D到底要補多久?!)。
一些營養素會受到媽媽飲食原因而有很大的差異,比如碘,比如DHA,而配方奶由于是“固定的”配方,不存在這種母乳媽媽飲食不同導致的差異。配方奶寶寶只要不換配方奶,獲得的營養成分含量也是穩定的。對于這些會受到飲食影響的成分,哺乳媽媽應該注意合理的飲食,或者服用為哺乳期設計的補充劑來避免出現母乳中的營養欠缺。
盡管母乳的成分會因人而異,但是母乳的宏量營養素是相對穩定的,在人與人之間,或者人種與人種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是不受飲食習慣或地域影響的。由于母乳的性質而天然欠缺的,或者由于媽媽飲食的原因有可能缺乏的營養素,母乳喂養的媽媽或者寶寶都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或者口服補充劑來避免。配方奶里面的營養素是添加的,母乳寶寶當然也可以通過添加一些營養素來避免缺乏。
總而言之,比起未改造的鮮牛奶,和早年生產的配方奶,現代配方奶降低了蛋白質和電解質水平,添加了鐵和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 B族,C, D, E和維生素K)以及其他一些營養素。盡管對于現代配方奶的研究還在進行著,配方奶不太可能復制出母乳中的多樣的營養和活性因子,也不太可能復制出每次母乳喂養過程中的營養成分的變化。(媽媽的,最好的:母乳喂養短期和長遠好處)
嬰兒配方奶中的蛋白質水平
配方奶中的蛋白質是以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為主的。由于牛奶的氨基酸成分和母乳不同,需要更高的蛋白質水平來滿足最低量的必須氨基酸,特別是色氨酸。
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大約為80:20,而母乳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比例大約是40:60[2]。中國的配方奶標準中要求乳清蛋白大于等于60%,澳新的配方奶雖然沒有這樣的法律規定,不過,澳洲超市里的配方奶品牌的乳清蛋白比例都大于60%。
關于嬰兒喂養和發育的研究表明,母乳喂養的嬰兒在12個月時更瘦 [3, 4]。在歐洲開展的一個做得非常好的,關于更低的蛋白質水平的配方奶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更高蛋白質含量的嬰兒配方奶會導致小朋友頭兩年體重更重,但是身高卻不會更高[5,6]。嬰兒低蛋白質攝入可能降低超重和肥胖的風險。(“higher protein content of infant formula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weightin the first 2 years of life but has no effect on length. Lower protein intakein infancy might diminish the later risk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此后,許多歐洲的配方奶品牌改進了他們的配方,將總的蛋白質含量降低了。
后來也有了關于配方奶中蛋白質水平和牛奶與肥胖和慢性病的研究綜述[7]。證據表明,能讓配方奶寶寶和母乳寶寶發育近似的,更佳的配方奶的蛋白質水平是和母乳近似的蛋白質水平,并受制于最低含量的必須氨基酸水平[8],即在滿足必須氨基酸水平的前提下,盡可能接近母乳的蛋白質含量。人類母乳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每100毫升1-1.1克,而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每100毫升3.3克[9]。無論是澳洲,還是中國,市面上的配方奶的蛋白質含量都能夠滿足最低的必須氨基酸水平(不會造成營養不良),但是蛋白質總含量有的高,有的低(更接近于母乳的水平)。
中國人母乳的蛋白質水平
無論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配方奶銷售和配方奶廠商把配方奶吹得天花亂墜,他們的說法都不一定可靠。很多配方奶都聲稱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最適合中國寶寶的配方,這樣的廣告詞,看看就行了,別太當真。有奶粉商為了推出中國寶寶的量身定制配方奶,鼓吹中國媽媽體質不一樣,中國媽媽的母乳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國家媽媽的蛋白質水平,中國寶寶的需求不一樣,中國寶寶的配方奶應增加蛋白質水平。但這和以往和近期的研究結果是矛盾的:哺乳媽媽服用補充劑的研究,和跨地域、種族的研究發現,母乳中的宏量營養素,如蛋白質、總脂肪含量、乳糖,在每次哺乳時會發生變化,也會隨著哺乳期的延續而發生變化,但是在不同的人種之間卻非常一致,也幾乎不受到媽媽營養狀況的影響。母乳中的脂肪酸(如DHA,沿海地區的媽媽飲食攝入的DHA高一些,母乳中的DHA含量就會高一些) 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別是可溶于水的維生素,和媽媽的飲食有關 [10,11]。
蛋白質含量有可能受到什么因素影響呢?一個媽媽的乳汁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會發生變化的,在產后4-6周后,蛋白質含量都會下降 [12],然而配方奶沒有辦法模仿母乳喂養的營養變化,只能是一個固定的含量;如果母乳寶寶喝的母乳多,媽媽產奶多,母乳中的蛋白質濃度就會少一些 [13]。比起配方奶喂養,寶寶即使喝很多母乳都不容易肥胖。我的寶寶就是喝奶多的典型,小月齡時經常有網友評價寶寶胖,但是嚴格來說她從來沒有超重/肥胖過,她的身高曲線一直略高于體重曲線,體重-身高曲線在略低于50th曲線;早產寶寶的媽媽的乳汁中的蛋白質含量會顯著高于正常足月產媽媽母乳中的蛋白質含量 [14]。
在2005年后,歐洲品牌依據研究結果降低他們的蛋白質含量,以減小配方奶帶來的肥胖風險,澳洲新版嬰兒喂養指南也建議選擇低蛋白質含量的配方奶,對于這個可能成為“為中國寶寶量身定制配方”的依據的“高蛋白質中國母乳”,我持懷疑和謹慎的態度,擔憂和持續關注。中國人曾經被認為是最瘦的一群人,但現在我們的孩子們卻在肥胖問題上快速趕超西方國家。盡管引起肥胖的因素很多,有很多研究證據表明,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比起母乳喂養更容易造成兒童肥胖。母乳喂養能夠降低15%-30%的成年肥胖的幾率,在9個月內,每增加一個月的母乳喂養大概能降低4%的成年肥胖的風險。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胖娃娃是健康的、有福氣的,現在生活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健康的觀念也是時候該被更新了!在眾多配方奶喂養的胖娃娃里,母乳喂養的孩子常被視作“不健康”的、瘦弱的,盡管他們身體健康,總體上也并不會比配方奶喂養的寶寶身高矮。
嬰兒配方奶的標準
澳洲市面上的幾乎所有配方奶都是進口的(幾乎都是進口的)。澳洲市面上的配方奶的質量、成分和標簽都收到澳新食品標準法典,標準2.9.1的管理[15]。標準中:
定義了嬰兒是指0-12個月的人。
規定了嬰兒配方奶的成分要求,包括每100KJ的蛋白質含量為0.45-0.7克,滿足了特定氨基酸的需求。
描述了“嬰兒配方奶”(infant formula)這個詞的應用是適用于從出生起,而“后續配方奶” (follow-on formula )僅適用于6個月以上的嬰兒。
要求標簽上必須有上市的日期,蛋白質的來源和開罐后的儲存指導。澳新食品標準法典,標準1.2中的其他的標簽要求也適用于嬰兒配方奶。
中國的配方奶標準和美國、歐盟、澳新幾乎沒有差異,提供了差不多的合理的范圍。感興趣的父母可以搜索一下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與歐盟標準比較。
“無論是宏量營養素(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是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規定都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標準或美國、歐盟、澳新標準基本相同。” ——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總局
中國的標準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標準或美國、歐盟、澳新標準在配方奶的各項營養素含量范圍都基本一致,但中國的國標在某些方面更嚴格一些,比如對一階段的配方奶限制了乳清蛋白的比例需要大于等于60%,也限定了乳糖占碳水化合物總量應≥90%。
配方奶的選擇
在澳洲,能買到許多符合澳新食品標準法典的牛奶和羊奶配方奶,在中國,配方奶的種類就更多了。并沒有什么證據表明,如果不能夠母乳喂養,哪種配方奶對于健康的足月產嬰兒更好。(配方中的成分有高有低,都在國家標準之內,標準之內都是安全的,合法的,是能夠滿足嬰兒營養需求的配方奶。配方奶之間的差異比起配方奶和母乳的差異,太小太小了。)
你別相信代購神吹海外的奶粉如何高大上,你也別太當真國內的配方奶商的吹捧。哪國都有不同檔次的配方奶,每種配方奶都有這的那的不足,沒有“最好的”和完美的配方奶。目前沒有發現喝哪種配方奶智力會有差別,也沒有發現哪種配方奶會讓寶寶長得更高,所謂有機奶,也只是商業噱頭。盡管有一些研究證據的支持,但很多營養成分的功效常被配方奶商家夸大。
你需要知道的
在醫院里,醫生給用的配方奶并不是意味著它是“最好的”一種配方奶。
您可以給寶寶換著同階段的不同品牌配方奶喝,但是要注意,經常換配方奶會容易搞錯沖調比例,不能準確調配(因為不同的配方奶可能有不同的沖調量的指導)。
一階段的配方奶中的蛋白質比值,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為40:60,是接近于母乳的、容易消化的一個比例[2]。 二階段的配方奶中的總蛋白質含量會高一些,酪蛋白所占的比例也會更高,消化起來會慢一些(會比較頂餓)。
從營養上,寶寶可以一直喝一階段的配方奶。給6-12個月的嬰兒用二階段的“后續配方奶”(follow-on formula)是沒有必要的,也沒有研究表明用二階段“后續配方奶”(follow-on formula)有什么優勢 [1]。
有證據表明,在滿足最低特定氨基酸水平下(市場上合格的配方奶都能滿足),選擇更低蛋白質水平的配方奶會更好 [5-8]。中國寶寶需要更高的蛋白質是個糊弄人,就現有證據而言,蛋白質含量還是不要太高為好。
三階段、四階段的配方奶適用于1歲以上的孩子,它們的商業宣傳是比牛奶更有營養,因為添加了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三、四階段的配方奶不是必須的,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可以吃豐富的均衡的食物了,也應該以豐富均衡的食物為主,并通過家庭食物來獲取那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歲后,寶寶可以開始喝鮮奶了,鮮奶比配方奶少一些維生素礦物質(如鐵),但是更高鈣,低糖,低熱量。在寶寶吃素的情況下,你可能會發現很難通過足夠的蔬菜獲得需要的鐵,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需要富含鐵的配方奶。有的父母擔心孩子挑食、偏食缺營養,所以繼續給寶寶喝配方奶,但如果孩子挑食偏食,應該注重培養起好的飲食習慣,這時可以用配方奶來作為過度,也可以選擇牛奶加上營養補充劑。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是配方奶中可以選加的成分,不是必須。它們被認為對嬰兒的大腦和眼睛發育有幫助。母乳中天然含有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DHA和AA), 不過人體自身合成的量很少,母乳中的這些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多少受到媽媽的飲食的影響(孕媽和哺乳媽媽注意了!)。配方奶中添加的DHA和AA是不是能夠起到和母乳中的同樣的作用,或者說,是不是能夠有效地吸收,還不清楚,目前的研究結果是混合的:有的研究表明對嬰兒健康有好處,有的顯示沒有。由于它應用的歷史還相對較短,關于它的研究和評估還在繼續,不過目前認為是在配方奶中添加DHA和AA是安全的。一句話說就是,添加DHA和AA是安全的,并且可能對寶寶的健康有好處,如果有條件就選添加了DHA和AA成分的配方奶。
益生菌、益生元也是配方奶粉中可以選加的成分。益生菌是可能幫助寶寶消化系統健康發育的好細菌,而益生元可以為好細菌提供一個促進它們生長的環境。益生菌和益生元存在于母乳中,一些益生菌菌種可能被加進配方奶中,比較常見的是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目前對于給嬰兒配方奶中添加益生菌、益生元的研究還比較有限,需要加多少量,是否有短期或長期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不過,目前發現它們用于嬰兒是安全的、耐受的。益生菌究竟有多大益處?
乳鐵蛋白在一些國家被允許加入配方奶,但在澳洲還沒有被批準。和很多添加成分一樣,盡管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盡管有證據表明母乳中的乳鐵蛋白具有健康意義,配方奶中額外添加乳鐵蛋白也可能是有好處的,但是又有風險評估發現從牛奶中提取的乳鐵蛋白和母乳中的乳鐵蛋白有區別,且有和最終在配方奶中的形式又可能有所不同。那么,添加提取的乳鐵蛋白的安全性和它在配方奶中的穩定性如何,以及,如果可以添加,需要限制到多少量?澳洲政府認為,添加乳鐵蛋白的好處和風險還需要進一步評估 [16]。
不要看廣告,了解一下配方奶的一些關鍵成分可能有助于你作出選擇。好的配方奶,差異不大,配方成分都盡可能往母乳靠,不好的配方奶各有各的不好。不過,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配方奶,都是安全的,能夠滿足寶寶營養需求的。
購買配方奶也是一筆不小的家庭開銷,選擇什么配方奶很多時候也需要根據你家庭的經濟情況,和孩子的適應情況(比如不便秘,不過敏)。
有特殊醫療狀況的寶寶,比如牛奶蛋白過敏,比如嚴重的胃食道反流,需要咨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特殊配方奶的配方奶。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的喂養
健康工作人員和嬰兒配方奶
健康工作人員有責任促進母乳喂養,但是如果需要,應該教父母正確應用配方奶,給他們予支持。如果媽媽決定不母乳喂養,健康工作人員和其他領域的團隊都應該尊重和支持媽媽的喂養決定。
母乳喂養的,配方奶奶喂養的媽媽們,請相互支持,理解對方的辛苦和不易,不要有優越感。
以前我以為只有母乳喂養和配方奶喂養媽媽之間常有對立,因為最近的幾篇文章的評論才知道,就連配方奶喂養媽媽也分很多“陣營”,國行奶黨,海淘奶黨,相互看不上。何必呢?盡自己和家庭的能力,養育好自己的孩子。相互尊重,我們的孩子才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母乳代乳品銷售守則》[17]和澳新食品標準法典指出了健康工作人員的這些責任 [15]。
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母乳代乳品銷售守則》中指出:
嬰兒配方奶的喂養,只可由衛生工作者,或必要時由其他社區工作者作示范;而且只向需要使用這種食品的母親或家庭成員作;所發的資料應清楚地說明使用不當的壞處。
需對適宜配制的進行說明,并提醒配制不當對健康的危害。
澳新食品標準法典,標準2.9.1中規定,嬰兒配方奶的標簽上必須寫明:在決定用本產品前,請咨詢醫生或者健康工作人員。
對于不母乳喂養的媽媽,和母乳、配方奶混合喂養的媽媽,澳洲嬰兒喂養指南給出的建議包括:
12個月前都應該選擇合適的嬰兒配方奶
需考慮喂配方奶的開銷(除了表面上看得到的賣奶粉的價格,還有生病住院的開銷,已經請假照顧孩子誤工的花費等)
不合理的沖調和儲存配方奶的危害 (關于合理的沖調后面會繼續寫。不經意間,給自己挖了好多坑啊,我還答應了讀者媽媽寫“斷奶”)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nfantFeeding Guidelines. Canberra: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2013
2. Lonnerdal B.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human milk proteins. Am J Clin Nutr 1985;42:12991317.
3. Burke V, Beilin LJ, Simmer K, Oddy WH, Blake KV, Doherty D et al. Breastfeeding and overweight:longitudinal analysis in an Australian birth cohort.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5;147(1):56–61.
4. Mihrshahi S, Battistutta D, Magarey A, Daniels LA. Determinants of rapid weight gain during infancy:baseline results from the NOURISH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C Pediatr 2011;11:99.
5. Koletzko B, von Kries R, Closa R, Escribano J, Scaglioni S, Giovannini M et al. Can infant feeding choicesmodulate later obesity risk? Am J Clin Nutr 2009;89(5):1502S–08S.
6. Koletzko B, von Kries R, Closa R, Escribano J, Scaglioni S, Giovannini M et al. Lower protein in infantformula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weight up to age 2 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m J Clin Nutr2009;89(6):1836–45.
7. Michaelsen K, Larnkj?r A, M?lgaard C. Amount and quality of dietary proteins during the first two yearsof life in relation to NCD risk in adulthood. Nutr Metabol Cardiovasc Dis 2012;Epub ahead of print.
8. Escribano J, Luque V, Ferre N, Mendez-Riera G, Koletzko B, Grote V et al. Effect of protein intake andweight gain velocity on body fat mass at 6 months of age: The EU Childhood Obesity Programme. Int JObes (Lond) 2012;36(4):548-53.
9. Prentice A. Constituents of human milk. Food Nutr Bull 1996;17(4):40–53.
10. Olivia Ballard and Ardythe L. Morrow. Human Milk Composition: Nutrients and Bioactive Factors.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3 Feb; 60(1): 49–74.
11. Prentice A.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of Human Milk. In: Jensen RG, editor. Handbook of Milk Composition.Academic Press, Inc.; San Diego, CA: 1995. p. 919
12. Bauer J, Gerss J.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macronutrients and minerals in human milk produced by mothers of preterm infants.Clin Nutr. 2011 Apr; 30(2):215-20.
13. Nommsen LA, Lovelady CA, Heinig MJ, L?nnerdal B, Dewey KG. Determinants of energy, protein, lipid, and lactose concentrations in human milk during the first 12 mo of lactation: the DARLING Study. Am J Clin Nutr. 1991 Feb; 53(2):457-65.
14. Valentine CJ, Morrow G, Fernandez S, Gulati P, Bartholomew D, Long D, Welty SE, Morrow AL, Rogers LK. Docosahexaenoic Acid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in Pasteurized Donor Milk are Low for Preterm Infants. J Pediatr. 2010 Dec; 157(6):906-10.
15.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Standard 2.9.1 Infant Formula Products. Canberra: FSANZ, 2011.Available from: http://www.comlaw.gov.au/Details/F2010C00089
16.Guidance on the Addition of Nutritive Substances Derived from Milk in Infant Formula Products. http://www.foodsafety.govt.nz/elibrary/industry/guidance-addition-nutritive-infant-milk.pdf
17. 世界衛生組織. 國際母乳代乳品銷售守則. Geneva: 世界衛生組織,1981.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188321/1/WHA34_42_chi.pdf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