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我最成功的一次理財經歷(我每年光投資理財收益)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2)
2019年,最后一批80后也步入30了。

30歲,一直是所有人都很重視的一條線。我一想還真是,20多歲的時候,人人都上班,作為普通人,大家過得都差不多。
可過了30歲,好像突然就“分流”了。

有的人人突然一飛沖天,大house、移民、海外置業、全球旅行成了最常見的話題,出入私立醫院和私立學校都是生活的常態。
還有名牌衣服包包鞋子,這些隨隨便便動輒幾萬的消費完全不在話下。
還有很多人不上班了,天天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一副根本不缺錢的樣子。

而更多人呢?過了30歲,職場陷入瓶頸,95后、00后都在沖沖沖,而自己精力體力都在下降。拼勤奮,明顯已經不夠了。
焦慮,不安,又不敢辭職搏一把,因為離開了公司的平臺就分文不值。
有的人掙扎在月入1萬的門檻上,再往上就上不去了。有的人年薪漲到了30萬,可依然沒錢,信用卡還欠著債。
有的人做到了主管,月薪3萬,可是家里老人生病,猛然發現卡里根本沒有那么多錢?!
這么努力卻過不上想要的生活,那些輕輕松松就有錢的又是怎么回事?

其實這說到底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別。
“窮人”只想著掙錢花錢掙錢花錢,靠著死工資,從沒想過錢生錢;看到打折就動心,不知道自己錢都花哪里去了......
“富人”懂得把握機會,合理消費,拓寬金錢來源,還擁有被動收入......
什么叫被動收入呢?就是很多人說的“躺著賺錢”。對沒有父輩傳下來的房產的普通人來說,被動收入主要就是理財。

理財收益能有多少?
我一直關注理財大V水湄物語,讀她寫的文章,知道她通過理財獲得了很多收益。
但有次和她聊工作聊投資,她告訴我:
“說實話,我每年的投資理財收益,都是普通人十年的工資。之所以現在還是這么拼,是因為喜歡。”

后半句我沒聽進去,但前半句我掐指算了半天,都沒算出來到底有多少錢?
貧窮和無能,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和算術能力!

后來,我才知道,水湄物語30歲才開始學習理財。
30歲之前,她是別人眼中的“大齡剩女”和“加班狗”,每周工作超過80個小時,一年11個月在出差,這么高強度的工作,可也沒攢下幾個錢。
她厭惡這種狀態,厭惡無法陪伴親人,甚至外婆去世的時候,都因為出差,而錯過最后一面。
30歲這一年,她陷入了濃濃的憂郁,也是這一年,她決心改變。

她換了一份薪水只有之前1/3的工作,她回到了父母身邊,她開始理財,她在投資論壇上認識了男友......
如今她是豆瓣14萬+粉絲理財大V,也是喜馬拉雅/在行/分答資深理財專家。持續寫了10年理財文章,她的女性理財入門書《30歲前的每一天》,常年位居暢銷榜。
在40歲之前,水湄物語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而當時的男友,也成了現在的老公和孩子的爸爸。
迄今為止,她和先生創立3家公司,育有3個寶寶,家庭美滿,事業順遂,成為眾多現代女性羨慕和追求的“人生贏家”。

▲水湄物語
想要改變生活,想要擁有財富,難嗎?難!但也沒有很多熱想象中的那么難。
根據歷史大數據表明:每個人一生能平均遇到7次牛市,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房價等等其他賺錢機會;只是大多數人都會與機會失之交臂。
因為沒有從“窮人思維”轉到“富人思維”,因為不知道怎么理財。

有的人幻想自己啥都不用干,就仿佛有個ATM機在眼前,能生出一輩子都用不完的錢。
所以e租寶,錢寶網這樣的龐氏騙局,才會那么容易得手,以前覺得老年人容易被騙,現在年輕人也被騙的傾家蕩產。
理財,從來不是一個不勞而獲的事情,而是需要系統的學習,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一定要自己懂。不能跟風,不能盲目。
看到別人投什么自己也去做,多半都會虧得精光。只有自己真的懂,了解自己的資產和收入,才能做出正確有效的判斷,才能真的實現一輩子錢生錢。
更多精彩財商干貨,關注“財商思維學”,每日分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394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