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26閱讀(18)


真的!
每年4月30日,叫做“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中文翻譯過來,就叫做“國際不打孩子日”,是美國的一個反體罰組織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有效管教中心)從1998年開始提倡的。主要針對的是美國一些社群中比較常見的家長暴力管教、虐待兒童的情況。到今年已經20多年,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

今天“國際不打小孩日”上了熱搜
網友們紛紛表達了震驚




從這些評論來看
大部分父母還是很難按住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

(熊孩子帶來的“驚喜”)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4年的一份報告稱,全世界有多達80%的父母都打過孩子,更有相當一部分父母壓根兒沒把打孩子這件事當回事——盡管知道這樣不好,卻仍然覺得很平常,是可以接受的。
實際上,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可能會給孩子的帶來一生的陰影。



更可怕的是,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非常有可能會繼承這種暴力的教育方式。



這組2012年的創意海報,獲得了“廣告界奧斯卡”——戛納國際創意節大獎。圖片描繪了被虐待兒童成長為虐待兒童的家長的“一生輪回”。圖片角落寫著:70%被虐待的兒童長大成人后會虐待兒童。
復旦大學教授嚴鋒指出,關于打孩子的問題,科學家已經做過大量的跟蹤調查統計量化研究,研究結果要點:
1. 嬰兒絕對不能打。
2. 打孩子會帶來行為問題,包括反社會和發育遲緩。
3. 對于五六歲以上的孩子,格外會帶來反效果。
4. 打孩子的頻度越高,程度越重,家長火氣越大,打孩子帶來的行為問題會越大。
5. 打孩子的效果并不比非體罰性的懲罰(包括說理)更有效。
6. 打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更有攻擊性。
在今天,不能打孩子的道理,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但他們還是控制不了要動手。
嚴鋒表示,這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家長自己有情緒控制的問題,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和暴力沖動。二是家長自己有情緒和心理的問題,他們把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中的挫折、痛苦和失意轉嫁到孩子身上,這在心理學上叫轉移。
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
管教的核心應該在于一點 —— 規則。在制定規則,以及根據規則進行管教甚至懲罰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
· 孩子是否已經成長到可以理解并遵守規則,是否過早地給了他不合理的要求和壓力?
· 規則、管教的核心在于事情的對錯,還是家長的面子和權威?當孩子對了、家長錯了,如何處理?
· 獎懲需要對應,不能只有懲罰而沒有獎勵,也不能只有獎勵而沒有懲罰措施。
· 孩子是否一起參與到了規則的建立中,了解和認可規則所設定的獎懲措施。他是否已經認可這樣的規則?
· 在孩子犯錯之前,你是否曾經跟他重復確認過規則,讓他了解他觸犯了哪條規則,以及違反這條規則當初共同確認的懲罰方式?
· 懲罰是為了讓孩子進一步明確規則,了解對錯,還是為了發泄你自己的怒火?
· 懲罰和尊重人格并不矛盾,不能采用侮辱和家暴!
· 懲罰之后是否能及時回到正常良好的溝通生活模式?
打前四問:
是不是在其他非身體性懲罰無效之后?
是不是在口頭警告之后?
是不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場合?
是不是在克制了自己的情緒之后?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于公眾號“一小時爸爸”、新華社、微博等
記者:陳麗
責編:程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244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