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親愛的孩子愿你有不傷人的修養(再見了親愛的小孩)
發布時間:2024-06-26閱讀(19)
文|高寶寶
隨著“胡鑫宇事件”新聞發布會的召開,這個困擾了大家100多天的“少年失蹤案”,也終于真相大白。
之前圍繞著整個事件的所有紛紛擾擾,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塵埃落定。
毫無疑問,這個15歲少年的離世,無論對于他的家人,還是對于整個社會來講,都是一個悲劇。
我從來不追熱點,也不蹭流量。然而,上個星期匆匆忙忙發布的那篇關于這個事件的文章,截止到今天閱讀量已經超過了55萬,這是我沒想到的。
或許,正像大家說的,發自內心的聲音最能打動人吧。那篇文章從頭到尾的每一個字,都是我作為一個母親、一個老師,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悲劇最大的意義,就是警醒后人,不要讓悲劇重演。以下,是我關于這件事的另外一些思考:
作為一個還算有點智慧的中年婦女,我想對那些從始至終在網絡上肆無忌憚地造謠生事、妖言惑眾、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的人說: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或許流量對你來講很重要,但也要有底線。
所以,歇歇吧!
我還想對那些一味跟風起哄,直到現在還在質疑真相的“傻白甜”說:警方發布會的規格,已經非常、非常高了。如果這都不能讓你相信,那么你相信誰?相信那些信口開河、妖言惑眾、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嗎?
總有一些人,他們局限在自己的認知里,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消耗著自己內心那僅有的一點兒能量,而忘記了自己應該去做的事。
所以,醒醒吧!

作為一名老師、一個媽媽,我想對所有家有學童的家長說:任何一種制度,都是在特有的國情基礎上產生的,有其合理性,也一定有其局限性,不可能適合所有人。
“應試教育”有缺陷,但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講,它卻是現有的最公平、公正的教育、選拔方式。
有多少出身貧寒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變了家人的命運,改變了子孫后代的命運。關于這一點,我之前的文章里已經說過很多,就不再重復了。
之所以會有一些孩子因為學業壓力而抑郁,甚至走上絕路,并不是教育制度出了問題,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難道不是嗎?有些父母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太少,想要的卻太多。有些父母明明自己很平凡,卻要求孩子很優秀。
望子成龍的心態,加上關懷的缺失,就會造成孩子情緒出現問題,甚至患上抑郁癥。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知道什么時候的一件什么事情,就會成為導火索引爆孩子的情緒,就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導致孩子對這個世界生無可戀。

胡鑫宇事件真相公布以后,盧姍曾經問我:如果我學習跟不上,打電話跟媽媽說我不想再待在學校了,想回家,媽媽會怎么做?
我回答:那媽媽一定把手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馬上去學校把寶寶接回來,然后咱們好好聊一聊。
盧姍又問:那聊完之后,如果我還是不想去學校呢?
我回答:那咱們就不去學校了,媽媽在家自己教。
過了一會兒她又問:媽媽,如果最后我連大學都考不上,那怎么辦呢?
我回答:考不上就考不上唄,考不考得上大學一點兒都不影響媽媽愛你。再說,考上大學并不就意味著成功,考不上大學也不意味著失敗……
盧姍25歲了,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同齡人當中心智還算成熟,她尚且如此在乎媽媽對她的態度,尚且如此需要媽媽給她的安全感,更何況那些年幼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遇到困惑或者挫折的時候,家長的引導和支撐,是多么的重要!
一個孩子,如果相信即便所有的路都堵死了,但還有一條路可以回家,而家里有媽媽,有溫暖,有無條件的愛,他怎么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曾經有讀者在我寫的關于盧姍的文章后邊留言:好羨慕盧姍的媽媽,孩子太好帶了有沒有?

我想說,你光看到了一個孩子的優秀,你不知道這個優秀的孩子背后,她的媽媽付出了多少?
別的例子我就不說了,之前文章里寫過的俞敏洪的媽媽,當年為了給兒子爭取一個補習班的名額,冒著大雨走了多少濘泥的路,摔了多少跤?
不然,怎么會有后來的俞敏洪?
我是學教育的,我來自大城市,我用科學的方法培養了盧姍。俞敏洪的媽媽是農民,大字不識一個,她為了給兒子爭取到一個受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努力到了無能為力。
我們是那么的不同,但我們又是那么的相同——我們都是媽媽,我們都為了孩子的教育竭盡了全力,我們都付出了很多。
還是那句話,目前的教育制度有缺憾,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事情。在教育這件事上,誰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誰就是在拿孩子的生死做賭注。
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那個“著名的經濟學家”宋某輝。
胡鑫宇事件之后,他在社交平臺寫了一段話:
15歲少年胡鑫宇走了,12歲少年宋昊然走了……一個個孩子決絕的離開,敲響了應試教育的警鐘,社會各界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反思,今后一定不會再發生類似的悲劇,這是教育巨大的進步。現在,一個普通人上升的通道越來越寬,成本也越來越低,孩子們讀書不再是為了拿文憑、找個好工作或是當官發財,而是為了詩和遠方,靈魂的升華,目之所及皆乃山河的自豪感。

我也看到了網友這樣的留言:

唉!宋學者已經失去了一個孩子,可孩子的死并沒有讓他醒悟,反而讓他在錯誤認知的漩渦里更加執迷不悟,越陷越深。現在,他的第二個孩子也因為適應不了學校而退了學。
每一個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尤其是走極端的孩子,都和父母、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類似胡鑫宇這樣的悲劇,社會固然有責任,學校固然有責任,但是又能怎么樣呢?追究責任能讓你的孩子起死回生嗎?
防止這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應該做的。想要孩子好好地活著長大,只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全心全意地付出。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懂最好,不懂就學,靜下心來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第二條路——順其自然。如果你沒有能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或者你不懂又不肯學,那就把一切交給命運,但一定要準備好接受孩子的平凡。
最后,請允許我再說一次:真心地愿小胡同學在另外一個世界里健康、快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簡介:
15歲寫小說,
38歲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經驗。
她一手把女兒培養成香港大學一級榮譽學士、
世界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碩士。
畢業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達50萬。
寶寶姐的親子教育文章,溫暖而有力量,
助你在育兒的路上豁然開朗,少走彎路。
遇見寶寶姐(ID:gaobaobao-522)。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360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