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清朝滅亡后那些妃子去哪里了(清朝滅亡后那些)
發布時間:2024-06-27閱讀(10)
“鐵帽子王”與八旗制度息息相關,八旗制度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它是大清王朝開疆拓土的取勝之道,也是其王朝走向衰敗沒落的原因之一。

八旗起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歷經皇太極逐步完善后正式形成八旗,至順治皇帝再次重整,真正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分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黃旗和鑲藍旗。每旗各設旗主一名,上三旗各旗主由皇帝擔任旗主,下五旗各旗主下設領主。
爵位確立清朝立國后,在八旗制度中建立了一整套的封爵制度體系。
初期共分為十二等,分別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為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種,也就是爵位后代自降一級。其中有十二位王的后代在繼承爵位時不需要降級,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鐵帽子王”。

初期時共有八位鐵帽子王,代善、多爾袞、多鐸、豪格、碩塞和濟爾哈朗,還有兩位多羅郡王。其中我們看過電視劇《孝莊秘史》中的馬景濤飾演的多爾袞,就是和碩睿親王,也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曾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最后還是落了一個被掘墓鞭尸,逐出皇族的悲慘下場。

中后期四位親王因輔佐皇帝、太后政治斗爭有功,特加封為鐵帽子王。有胤祥、奕、奕譞和奕劻。其中有我們看過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帝身后默默支持他的男人老十三胤祥,還有在祺祥政變中有功的奕,光緒帝的生父奕譞、慈禧六十壽時被封的奕劻。

王府這么多人少不了吃喝拉撒,以恭王府為例,來看看晚清王府的正常生活是怎么樣的。按照《清恭王府折檔匯編》中描述的,負責王府飲食制作的地方叫"飯房"、"茶房"、"內茶房",日常飯點分為:早點,早、晚飯,中午點,夜宵。

各王府每年要為皇宮的除夕太和殿筵宴準備宴桌。皇帝御用宴桌歸內務府恭備,其他宴桌由大臣們按規定恭進。規定親王每人進八桌,羊三只,酒三瓶,親王所恭備的也皆是最拿得出手的,樣式多變,如:燕窩炒爐鴨絲、攢絲鴿蛋、掛爐豬等。
至于其他的日常開支更是不勝數,各王公之間逢節的賀壽,各種癖好輪番上演,京戲相聲、茶館鼻煙、妓院賭博、熬鷹遛犬、蟋蟀蟈蟈,后期更是熱愛各種西洋進口玩意,買汽車、裝電話、吸鴉片、買洋槍。

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聲,敲響了清王朝最后的喪鐘。溥儀退位后,至此后《清室內優待條件》的一再修訂,各鐵帽子王的政治生活特權也變得和常人無異,日常俸祿全部停止發放,之前王公們所屯的眾多良田也被收為國有。這些親王們開始出租房屋為以此度日,在《舊京瑣記·貴旗免問》載:“京人買房宅取租以為食者,謂之吃瓦片”。

四位鐵帽子的王后代后期大多淪為普通人,胤祥的后代載垣因參加政變失敗也被賜自盡。奕的孫子溥偉勾結日本人,想要恢復清王朝的統治,在東北發起滿蒙獨立運動,最后也是慘死于新華旅社。奕譞五子載灃的長子溥儀為末代皇帝,最后也是成為了一名新中國的普通公民。奕劻的長子載振后期遠離政治,從事金融商業活動。
清朝覆滅后,一些王公后代為了避免政治麻煩,也有一些更改為金姓、趙姓,也有隨名姓的。無論先前如何高貴奢靡,伴隨歷史煙云,這些也都逐之消散,永遠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615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