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看芥川龍之介羅生門思考問題(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發布時間:2024-06-27閱讀(21)
文|二十四橋LL
人類自私嗎?
當然,人類在本能上就是利己主義者。
我們為了生存,會去擠壓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即使現在有了保護自然的意識,但也會冠以“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理念。
這樣的利己主義,對人類整個族群而言無可厚非,我們不會也不能損害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別的物種。
有意思的是,當利己主義放到個體身上的時候,該個體往往便成了被批判的對象。
也就是說,利己主義對于人類整體而言,它是正確的。但放在人類個體中,它卻是不道德的。
人類本是矛盾集合體,這樣的雙重標準屢見不鮮。

就人類內部的利己主義而言,在短篇小說《羅生門》中,芥川龍之介對其提出了尖銳地批判。
該小說出場的主要人物很少,一個仆役,一個老嫗,還有一具年輕女人的尸體。
年輕女人生前把蛇切段曬干當魚肉去賣,以此維持生計。若不是得瘟病死了,這營生肯定還會繼續。
年輕女人死后,老嫗將她的頭發拔下來做假發,不這么干老嫗就得餓死。
仆役剛被主人辭退,本來正義感十足,看到老嫗在拔死人頭發后,十分憎恨她。善惡在一念之間,仆役在聽到老嫗的解釋后,在心里為自己的惡找到了一個借口,他剝了對方衣裳,因為他不這么干也會餓死。
一環扣一環,體現了利己主義者在做出損害他人的行為時,會為自己找一個“理所當然”的借口。同時,也體現了“惡”是如何從小到大進行傳遞的。
01:利己主義者會將自己的行為正當化一個利己主義者,在考慮事情的時候,會以自我為中心,然后尋找一切借口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道德化。
簡單來說,利己主義者往往不會承認,或者說不會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還會主動披上一層好看的道德衣裳。
就像小說中的年輕女人、老嫗、仆役三人一樣,他們都在干著損害他人的事,卻以“我不這么干就會餓死”的理由將自身行為正當化。
這里還牽扯到另一個課題,即人類在面臨道德和生存的兩難選擇時,往往會選擇生存。
這是人類的本能,本無可指責,那為什么說利己主義者錯了呢?

沈從文筆下的《丈夫》中的老七,她雖然在道德和生存兩者間選擇了生存,但她只是去城里賣身子。
而在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中,無論是年輕女子、老嫗還是仆役,他們在拋棄道德的同時,還損害了別人的利益。
可以看到二者之間的明顯不同,前者在面臨生存困境時只是單純的道德感缺失,而后者的行為則是以傷害他人為基礎的惡。

就像在亂世中落草為寇的人,本是良善人家,在成了欺壓他人的惡人時,會將自己的利己行為正當化:世道如此,我不這么干就活不下去。
生在亂世縱然可悲,但這不是作惡的理由。
現代社會的利己主義,正當化的理由或許不再是“我不這么干就會餓死”。
但其他以什么理由為基礎的利己主義,只要損害了他人的利益,無論當事人怎么去美化這種行為,其實都可以看作是一種“惡”。
02:利己是人類的本性,道德使人類高尚利己,是人類的本性。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跟我說,應該廢除知識產權法。
我很納悶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一番交談后,發現原來他是不想花錢看正版影視作品,廢除知識產權法后,就能名正言順地“白嫖”了。
類似朋友這樣的想法和邏輯存在于很多人心中,只是大部分都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人類跟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有道德感,知廉恥、明禮儀。除此之外,我們還發明了各種法律。
如果說法律最低限度的壓制了我們的利己行為,那么道德感則是人們自我壓制利己行為的有力武器。
我們提倡提高自我修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而不是成為一個利己而損害他人利益的人。
所以,道德感強烈的人,其對外形象往往是高尚的,受人尊敬的。
穩定富強的社會,有著法律和道德去約束人們的利己行為,這一刻我們大部分都是人類。
亂世之中,因為社會環境的動蕩,善與惡的交界線變得模糊,甚至會相互交織,這一刻我們大部分都是野獸。
03:惡在傳遞過程中,會被逐步放大《三國志·蜀志傳》有這么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什么是小惡?又為什么不可為?

其實《羅生門》這篇小說已經解釋得很清楚,年輕女人生前將蛇肉曬干賣給禁衛軍的行為是小惡。
年輕女人的理由是不這么干就會餓死,乍一看,在生存面前這么干確實可以被原諒。
原不原諒另說,但她的行為是切切實實的“惡”。而這樣的惡行雖小,但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老嫗覺得年輕女人的行為不是壞事,因為不這么干她就會餓死。基于這個邏輯,老嫗也不覺得自己拔死人的頭發是干了壞事,因為她不這么做也會餓死。
這樣的邏輯思維對人的價值觀有著很大的腐蝕作用,本來正義感十足的仆役接受了這個邏輯后,他也成了惡人。所以,他將老嫗的衣服剝了,因為他不這么做就會餓死。
很諷刺,但又很真實、很深刻的道理。

人們常常以小惡沒什么危害為由,而習慣性地選擇原諒作小惡的人。但惡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過程中,是會被逐步放大的。放過小惡,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無法預估的更嚴重后果。
古人的智慧便在于此,覺得“勿以惡小而為之”。我想,今人也該如此,不要有類似“區區小惡而已”這樣的想法,而應該及時將小惡以妥善的方式去解決。
一個和諧的社會,不敢說讓人人都有樂于奉獻的精神,太過理想化的想法注定無法成為現實。
但至少不能讓社會成為利己主義滋生的溫床,至少讓大部分人都懂得,在不傷害他人的同時,“自私”的活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695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