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6-30閱讀(20)


愿以返璞之藝,贈君歸真之樂。—— 竹編匠人

草鞋,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記得小時候
老人們常說一句俗語:
一羅窮,二羅富
三羅四羅住瓦屋,五羅六羅挑屎賣
七羅八羅穿草鞋,九羅十羅點狀元
因此草鞋在我兒時的心目中留下了鄙夷的印象
雖然現(xiàn)在草鞋已經被各式各樣更加輕便美觀的鞋子所取代
但這真能稱得上是一門手藝
還是流淌在那一輩人的“指間的藝術”

珠山鎮(zhèn)大壩溝村77歲的農民張南庭展示制作好的草鞋
草鞋在宣恩不叫“編”,而是叫“打”,打草鞋在90年代,只見打鞋人將收割后的稻草翻曬,用鐵耙去除稻草葉,反復錘打使稻草變軟后搓成細細的草繩,后來裝肥料用的尼龍口袋也會被拆下來作為打草鞋的材料使用。
材料準備好后,打鞋人在腰間系一個木制的彎成弓形的“鞍子”,將草繩一端系在“鞍子”上,另一端套在被稱為“草鞋馬”的特制工具上,這樣就基本確定草鞋的尺碼、樣式。

張南庭在準備打草鞋的“草鞋馬”

張南庭家中,使用多年的“草鞋馬”上被勒出深深的印痕

草鞋的編織材料主要是龍須草、稻草、麥秸和麻等等,雖說大部分草鞋是稻草做的,但其工藝也頗有講究,先要將挑來的稻草用鐵耙去除稻草葉,然后將其砸軟,一般都用重5-6斤的圓柱形帶柄木錘反復錘打,其間還要噴水和翻轉,直至稻草質地變軟。
也有用竹麻或舊布條編織的,另用蓑草或苧麻,現(xiàn)在多用尼龍繩搓索做經線、耳子。

珠山鎮(zhèn)大壩溝村77歲的農民張南庭在挑選打草鞋用的稻草

張南庭在搓棕絲繩
搓好后用廢布反復拉擦,使其光滑。再用鞋架、腰枷、木槌、剪刀、引針。


張南庭在“草鞋馬”上編織草鞋
編織人坐于鞋架上,腰里拴緊腰枷,將事先搓好的繩子回弦折成四股,一頭拴在腰間枷上(草鞋的鞋尖),一頭扣在鞋架上(草鞋的后跟),邊織邊安耳子(鞋盼),還要用榨子、木槌摧緊,然后用引針把緯線草一根一根地分勻稱,草鞋“骨架”形成后,打鞋人一邊搓草繩一邊將草繩象織布一樣“織”在初步成型的“骨架”上,再用木槌把鞋底內磨光、碾平,鞋邊打磨光,剪去底子外邊多余的草頭這樣就成功了。
農民們自己制作的草鞋成本低廉且耐穿耐用。

草鞋是農村人過去的傳統(tǒng)勞動用鞋,祖祖輩輩的農民穿上它,辛勤勞作;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草鞋已淡出日常生活。

張南庭在家中打草鞋
“打草鞋”即手工制作草鞋這一技藝也被列入宣恩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當?shù)貎H有幾位年長者還在堅持打草鞋,作為旅游產品出售給游客,僅供人們懷舊之用。打草鞋的技藝也隨之瀕臨失傳。

網友呼吁保護手藝

有 福 利!
▽

識別上方圖標進入宣恩電話本
可查找宣恩黨政機關及各行各業(yè)電話!
微博:@宣恩發(fā)布
抖音:宣恩發(fā)布
編輯:@有花誒
審核:歐陽章平@涼亭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160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