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時尚>梅蘭芳談女人(比女人還美麗的男人)
發(fā)布時間:2024-07-17閱讀(18)
作者:高樊樊

一百年前,正是梅蘭芳當(dāng)紅的時候,也是中國的京劇藝術(shù)綻放新彩的一個時代。梅蘭芳,作為一個劃時代的京劇大師,他的影響力不僅遍布于中國,還遠傳于海外。
最初,不論是國人還是洋人,大都好奇于一個男人到底是怎樣扮演女人的,但是看完了梅蘭芳的表演后,人們又幾乎都被梅蘭芳大師那完美而驚艷的京劇藝術(shù)所感染和感動。
梅蘭芳,被稱為是一個比女人還美麗的男人,這并不是一句貶低的話,而是對梅蘭芳京劇藝術(shù)的肯定。
總體來說,梅蘭芳在京劇事業(yè)上的發(fā)展是可以用“順風(fēng)順?biāo)眮砀爬ǖ模?7歲成名,敢于對京劇創(chuàng)新,很喜歡鉆研跟京劇有關(guān)的一切,通過各種研究和學(xué)習(xí),來提升他自己在舞臺上的表演。
梅蘭芳紅了之后,遇到了很多幫助他成長的人,比如齊如山、馮幼偉等票友大咖,還有京劇界乃至整個戲劇界的同行新老前輩,他都有很好的人緣。我特別佩服梅蘭芳的一點就是,他跟所有人的關(guān)系幾乎都不錯。

電影《梅蘭芳》宣傳海報
02在陳凱歌導(dǎo)演的電影《梅蘭芳》里,情節(jié)大部分都是虛構(gòu)的。
電影中,孫紅雷扮演的邱白如給梅蘭芳寫的第一封信,好像一封不倫不類的情書,有點肉麻。其實,邱如白的原型是齊如山,他是一名劇作家、戲曲理論家,去美國進修學(xué)習(xí)過,回來中國以后看了梅蘭芳的戲后,給梅蘭芳寫了一封很長的信。
信中的內(nèi)容絕對沒有那么肉麻,而是長篇大論地討論了梅蘭芳的戲哪里需要改進。梅蘭芳收到信以后很感動也很激動,認真地按照齊如山的建議對戲進行了改進,沒想到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好評。
自此,只要梅蘭芳在北京一演戲,齊如山必到場,看完戲必寫一封信,梅蘭芳接到信后認真閱讀,只要是齊如山說得合理,他就琢磨著在下一次演出中改動。
從1912年至1914年,齊如山共寫了百十來封信。可以說,梅蘭芳自從遇到了齊如山,他的京劇藝術(shù)之路走得越來越寬、越來越順。

齊如山與梅蘭芳
03梅蘭芳和齊如山的關(guān)系亦師亦友,后來齊如山陪著梅蘭芳去了日本和美國演出,效果都出人意料的轟動。
尤其是去美國的演出,去之前梅蘭芳和齊如山等所有劇團人員都很緊張,心里沒底,不知道遠隔重洋的美國人是否能接受這古老東方的京劇藝術(shù),事實就如電影《梅蘭芳》里演的情景一樣。
美國人很守時,還剩十分鐘開演,但入場的人卻寥寥無幾,梅蘭芳和齊如山他們心想:壞事兒了??墒菦]想到:五分鐘后觀眾們就如商量好了一樣,嘩啦啦全到場了,上座率幾乎是滿的。
梅蘭芳在臺上表演的時候,美國觀眾好似都屏著呼吸在看,他們都帶著一顆大大的好奇心,睜大了眼睛盯著臺上男扮女裝的中國京劇第一演員梅蘭芳。
雖然不明白戲演到哪里該給個好(掌聲),但是當(dāng)梅蘭芳唱罷退場后,所有的美國觀眾都站起來雀躍歡呼,熱烈鼓掌,用美國話喊著請梅蘭芳再出來跟大家見見面。
梅蘭芳在美國第一場演出,就完全征服了美國觀眾。最后一場演完,叫簾竟達15次之多,梅蘭芳出來進去地給美國觀眾們鞠躬謝幕15次。
電影里,邱如白拉著梅蘭芳說:“行啦,第十五次了,差不多了!”不叫梅蘭芳再出去鞠躬。美國觀眾的熱情,也是出乎了梅蘭芳他們的意料。

《貴妃醉酒》里梅蘭芳扮演的楊貴妃
04美國人第一次看京劇,就深深地喜歡上了京劇。不過我喜歡京劇的過程卻屬于慢熱型的。
看完梅蘭芳的珍貴影視資料后,我才忽然發(fā)現(xiàn),我之所以沒有一下子喜歡上京劇,是因為:我人生中第一耳朵聽到的京劇,不是梅蘭芳唱的,現(xiàn)在我很有點相見恨晚的意思。
假若早一點聽梅蘭芳,而不是聽其他人唱的,我想我會更早地喜歡上京劇。
以前,我對梅蘭芳一點都不了解。而從小對戲曲的認識,也是小時候趕集的時候,碰上搭臺唱戲的,被大人拽著擠進人群中,看上幾眼臺上扮著、唱著的戲子。
沒人告訴我那是什么劇種,我聽不懂也看不懂,只覺得那動靜兒太吵耳朵了。我甚至特奇怪,這么刺耳的聲音,那些大人們究竟為什么還要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在那兒看呢?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再后來,我知道了梅蘭芳這個名字,卻一時半會兒弄不清楚:梅蘭芳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
概念上覺得她是個女的,首先名字就像女的。其次,因為我壓根兒不知道過去清朝唱戲的全都是男的,女人在那時候連當(dāng)戲子的資格都沒有。
魯迅先生諷刺說: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的藝術(shù)是男人扮女人。而梅蘭芳就是把這種藝術(shù)做到了極致的京劇藝術(shù)家。
我不知道魯迅喜不喜歡京劇,但我知道胡適喜歡。胡適還去看過梅蘭芳的演出,也給梅蘭芳提過建議。梅蘭芳真的是一個特別謙虛好學(xué)的人,一般愛學(xué)習(xí)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梅蘭芳《貴妃醉酒》劇照
05梅蘭芳跟任何有長處的人都能學(xué)到東西,他拜了好幾位師傅學(xué)戲,先學(xué)的老生,后改學(xué)青衣,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稱為“花衫”。
聽說昆曲保留著中國戲曲最古老的精華,于是他專門找到昆曲界的資深老師學(xué)昆曲。
他跟每一個喜歡跟他交流京劇的人去切磋改進自己的舞臺藝術(shù),他甚至愿意跟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坤角新秀”——女老生孟小冬切磋演對兒戲。(對兒戲:指兩個演員在一出戲中扮演分量不相上下的兩個人物。)
關(guān)于梅蘭芳與孟小冬的情緣故事,以后我想單獨拿出一篇文章來講,這里只想提一個亮點,那就是——當(dāng)時梅蘭芳是男扮女裝唱青衣,孟小冬則是女扮男裝唱老生。這二位可謂是臺上男扮女、女扮男,演假夫妻,臺下則成為了一對真夫妻。這是梅蘭芳與孟小冬之間感情的傳奇之處,當(dāng)時也是轟動一時。
可惜后來孟小冬離開了梅蘭芳,如電影《梅蘭芳》里所演的一樣,雖然電影里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屬實,但梅蘭芳對失去孟小冬的感受是屬實的,那就是深深的遺憾。

孟小冬與梅蘭芳
06梅蘭芳在舞臺上的形象深入人心,如果你沒看過他的表演,你是體會不到的。
梅大師的表演傳遞給觀眾的那份打動人心的力量,光靠聽也是不能完全領(lǐng)略的,一定要親眼所見,你才能領(lǐng)略到京劇大師的藝術(shù)動人之處——形神兼具,劇情撩人(原諒我這里用了一個現(xiàn)代詞,因為沒有比這個詞更合適的)。
我已經(jīng)徹底理解了第一次看梅蘭芳演出的美國人彼時的心情,那一定是激情澎湃,深深陶醉,從此愛上京劇。
看過梅蘭芳的表演以后,再去欣賞京劇,整個感覺就不一樣了;而看過《京劇大師:梅蘭芳》這本書后,再去聽別的京劇演員演唱,也逐漸能聽出點差別、優(yōu)劣來了。

珍貴的圖片資料,翻拍于《京劇大師 梅蘭芳》書中封頁
07讓我有意外收獲的是,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中國文化,我竟在京劇的唱詞中找到了些許答案。
比如先前,看到一個公號的名字叫“桃花馬上石榴裙”,很奇怪這是什么名?看梅蘭芳的京劇《穆桂英掛帥》時,發(fā)現(xiàn)其中竟有這一句唱詞。
進而去探索,才知道原來它出自唐代的一首詩:“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漫學(xué)他家作使君?!?/strong>
不由得自嘲:假若我沒有看梅蘭芳的京劇,大概很久之后都不會知道“桃花馬上石榴裙”這句話的出處與內(nèi)涵。通過學(xué)習(xí)這首詩的含義,更加領(lǐng)略到:這句話用來形容穆桂英的英姿颯爽,真是恰到好處。
看來,不聽京劇都算不上什么文化人,國粹都沒欣賞得了,怎敢講自己有文化呢。(此處也是自嘲語!)

梅蘭芳《霸王別姬》劇照
08其實,我們可以從京劇中學(xué)到的東西還很多,京劇藝術(shù)來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詩詞到典故,從神話故事到暗諷現(xiàn)實,它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一種消遣型的“奢侈”藝術(shù),而是一種可以被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文化承載形式。
京劇的每一場戲,都通過一個經(jīng)典的故事,向觀眾傳達一些情感和三觀。梅蘭芳的演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他演得真實感人。
之所以要親眼看梅蘭芳的表演,是因為京劇作為舞臺藝術(shù),不是光用耳朵去聽,就能完整感受到他所要表達的東西的。
舞臺上有身段、臺步、眼神、指法、水袖等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的相互配合,就如我們看電影一樣,要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去體會臺上的藝術(shù),如此,才叫欣賞京劇。
京劇于現(xiàn)代人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它可以讓我們了解我們的過去,了解我們從哪里來,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從哪里來。
京劇看起來高雅,好似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和融入,但當(dāng)你真正了解了京劇之后,就會覺得:原來,京劇是如此可親可近的玩意兒。(玩意兒,是京劇行業(yè)里的行話,用來指京劇演員的“四功”,即“唱作念打”。)

珍貴的圖片資料,翻拍于《京劇大師 梅蘭芳》書中封頁
09今早,有朋友問我:你這一次寫什么題材的文章?
我說:有關(guān)京劇方面的讀書分享。
他說:完了,我對京劇一竅不通。
我想在這里告訴這位朋友一句話:京劇,其實從來沒有離我們太遠,只是你不知道你喜歡它而已。
用當(dāng)代在京劇界被稱為“小孟小冬”的女老生——王佩瑜的話來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喜歡京劇,另一種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蓖跖彖ぶ阅軌蛘f出如此自信的話,不是說她自己有多么自信,而是說我們的京劇本身有這樣的自信。
在王佩瑜看來,京劇就是鄉(xiāng)音,它可以喚起我們對自己的歷史、故鄉(xiāng),對傳統(tǒng)文化的那份漸漸被遺忘的濃厚情感。

京劇的推廣者:王佩瑜
10哪一個人不思念鄉(xiāng)音呢?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從故鄉(xiāng)出走”的時間太久了,好似已漸漸忘卻了鄉(xiāng)音。可一旦再次聽到它的時候,心底里的那種熟悉的親切感還是會油然而生,那——是我們曾經(jīng)最熟悉的聲音。
京劇,就是我們中國人漸漸忘卻的聲音。
連美國人都能一見傾心的京劇,作為本土的中國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愛上它呢!
反正,我已經(jīng)喜歡上京劇了,還有我們的梅蘭芳京劇大師。
(end)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450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