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我的漂亮朋友全部歌曲(我們的漂亮朋友)
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11)

保護生物多樣性
全域自然教育看光明
為多角度展示光明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賦能城市綠色發展,聚集生態保護力量,光明區建設了光明首個綜合性自然教育中心——虹橋公園自然教育中心,打開了展示生物多樣性的特色窗口,助力打造深圳市自然教育新標地。

1月31日,由光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光明管理局、華僑城光明集團承辦的,光明區全域自然教育啟動暨虹·自然教育中心開館儀式活動盛大開啟,揭開了光明虹橋公園生物多樣性的神秘面紗。
華僑城光明集團秉承華僑城集團“生態環保大于天”的理念,踐行生態環境保護。從2022年6月開始,策劃制作發布了光明虹橋公園首部自然生態紀錄片《一切萬物 皆放光明》,華僑城光明集團研學項目組策劃發起了《光明所耀 萬物成春》自然生態展,“我的森林”少兒繪畫展和“森林發現·光明自然之美——影像保護自然”攝影展兩個副展,展覽揭秘光明多個明星物種,展現了光明區的生態本底優勢。

國家級深圳本土生物學專家領銜探索,用時118天,開展全天候光明生態調研,生成了151種虹橋公園生態調查動物名錄,202種虹橋公園生態調查植物名錄,27種虹橋公園紅外相機調查拍攝野生動物名錄,46種虹橋公園生態調查鳥類名錄。
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物種被發現:光明首次發現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豹貓、仙八色鶇、褐翅鴉鵑、白胸翡翠、領角鸮、松雀鷹等,國家“三有”動物果子貍、鼬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金毛狗,明星稀有物種大花紫玉盤、假鷹爪、假蘋婆、豬肚木、山石榴等。

通過物種保護級別、獨特性
代表性及高顏值等維度
虹橋公園十五大明星物種
現已選出
讓我們來看看都有誰吧~

圖/虹橋公園十五大明星物種一覽
01

豹貓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關鍵詞:肉食動物、善捕獵、錢貓
豹貓(學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屬于食肉目、貓科、豹貓屬,比家貓體型稍大一些,頭體長360-660毫米;尾長200-370毫米;后足長80-130毫米;耳長35-55毫米;顱全長75-96毫米;體重1.5-5千克。尾巴長而粗,眼窩內側有延伸到額頭的兩條白色縱帶,雙耳后方有白斑,因身上的斑點很像中國的銅錢,也被稱作錢貓。
棲息于山地林區、郊野灌叢和林緣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從低海拔海岸帶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區。豹貓的窩穴多在樹洞、土洞、石塊下或石縫中。主要為地棲,但攀爬能力強,在樹上活動靈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動較多。獨棲或成對活動。善游水,喜在水塘邊、溪溝邊、稻田邊等近水之處活動和覓食。因為皮毛貿易、濫食野味和非法飼養等原因,豹貓的種群數量曾出現急劇的銳減。

圖/虹橋公園內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豹貓實景
經過半年的勘探和拍攝,動物專家在深圳光明區首次于野外發現了豹貓的蹤跡,在半年的拍攝勘探時間里,專家通過特征對比,最終確認了在光明虹橋公園里至少生活著四只豹貓。
02

變色樹蜥
關鍵詞:行動迅速、常棲林下、雞冠蛇
變色樹蜥(學名:Calotes versicolor),鬣蜥科、樹蜥屬的爬行動物,頭體長10-12厘米,尾長大約30厘米。變色樹蜥背面淺棕色,雜有深棕斑塊;眼四周有輻射狀黑紋。生殖季節雄性頭部為紅色。體色可隨環境干濕、光線強弱而變。鱗片十分粗糙;背部有一例像雞冠的脊突,所以又叫雞冠蛇。頭較大,吻端鈍圓,吻棱明顯。眼瞼發達。鼓膜裸露,無肩褶。體背鱗片具棱呈復瓦狀排列;背中線上,由頸至尾基部有一列側扁而直立的鬣鱗,頸部的較長,形如馬鬃。四肢發達,前后肢有五指、趾,均具爪。

圖/森林發現·光明自然之美——影像保護自然攝影展
一等獎獲獎者周志森作品《森林發現》
變色樹蜥生活于海拔80-2000米左右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于林下,山坡草叢、墳地、河邊、路旁,甚至住在附近的草叢或樹干上,而以灌木林中為最多。行動迅速,追捕時,常攀援上樹。爬行時常揚起頭,能從這一樹枝跳至另一樹枝上。食物包括蝗蟲、螞蟻、蠅、蜻蜓、螳螂、蜘蛛、蝴蝶、蟋蟀、小型鞘翅目及某些昆蟲的幼蟲,也見到吃雛鳥的。
03

跳蛛
關鍵詞:善蹦跳、視力好、蒼蠅老虎
跳蛛,Salticidae,蜘蛛目的一科,通稱跳蛛。體長多數不超過15毫米。體多短粗而稍扁平,步足粗短強壯,善蹦跳,因而得名。跳蛛的8個眼分3列。第1列4眼在頭胸部前端的垂直面上,中間兩眼(前中眼)特別大,兩旁的眼(前側眼)較小,均有磁質光澤。第2列眼(后中眼)位于頭胸部前部背面,相當小,往往被毛擋住一部分而不易看清。第3列眼(后側眼)常與前側眼大小相近。跳蛛的視力在無脊椎動物中最佳,許多種類能分辨10~30厘米遠的獵物或其他蜘蛛。

圖/森林發現·光明自然之美——影像保護自然攝影展
一等獎獲獎者周志森作品《森林發現》
跳蛛的體色絢麗多彩,在陽光下常呈現金屬光澤。雌、雄蛛的體形和大小差別不大,但色彩和斑紋常有明顯的差異。雄蛛遇雌蛛時,揮舞其艷麗的第 1足,體左右搖晃,向雌蛛求偶。如雌蛛為同種,則用足作出回答的訊號。跳蛛科是蜘蛛目中最大的科,全球約有3000種。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熱帶和亞熱帶種類較多。分布在中國南方的種類和數量都多于北方。
04

仙八色鶇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關鍵詞:機警、善跳躍、鳥中“仙女”
仙八色鶇(學名:Pitta nympha),八色鶇科、八色鶇屬,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鳥類。體長約20厘米。雄鳥前額至枕部深栗色,有黑色中央冠紋,眉紋淡黃,自額基有黑過眼并在后頸左右匯合;背、肩及內側飛羽輝綠色;翼小覆羽、腰、尾上羽輝藍色尾羽黑色;飛羽黑色具白翼斑;頦黑褐、喉白,下體淡黃褐色,腹中及尾下覆羽朱紅。嘴黑,腳黃褐色。雌鳥羽色似雄但較淺淡。虹膜褐色;嘴及腳偏黑。叫聲是清晰的雙音節哨音“kwah-he,kwa-wu”,較長較緩。

圖/虹橋公園內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仙八色鶇
仙八色鶇是夏候鳥和旅鳥,在深圳屬于非常罕見的過境鳥。棲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次生闊葉林內,在灌木下的草叢間單獨活動,邊在地面上走邊覓食,行動敏捷,性機警而膽怯、善跳躍,以喙掘土覓食蚯蚓、蜈蚣及鱗翅目幼蟲,也食鞘翅目等昆蟲。中國約有100-1000個繁殖對,以及50-1000只遷徙個體。
05

領角鸮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關鍵詞:錦衣夜行、小型貓頭鷹
領角鸮(學名:Otus lettia),是鴟鸮科、角鸮屬的貓頭鷹。體長23-25厘米,是一種小型鳥類。具小型耳羽簇。上體偏灰或沙褐,視個別亞種具差異,有淺黃色的雜紋或斑塊;下體淺黃色,夾雜深色細條紋。面部呈白色或淺黃色,眼睛呈橙色或棕色。雌雄外型無明顯差異。虹膜深褐色,鳥喙黃色,腳爪污黃色。領角鸮是一種夜行動物,白天很少見到。白天棲息在茂密的枝條上,佇立棲息,一動不動。

圖為虹橋公園內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領角鸮實景
棲息于森林、灌木叢、次生森林,以及開闊的鄉村和城鎮周圍的樹林和竹林,范圍從平原至海拔約2400米的山地高度。大部分夜間棲于低處,繁殖季節叫聲哀婉。從棲處躍下地面捕捉獵物。主要以甲蟲、蚱蜢和其他昆蟲為食。
06

尖肢南海溪蟹
關鍵詞:晝伏夜出、水中行走的寶石
尖肢南海溪蟹(學名:Nanhaipotamon aculatum),是溪蟹科南海溪蟹屬動物,個體中等大小。頭胸甲不甚隆起,鰓區腫脹。表面光滑,頸溝淺,不明顯,H形溝亦不清晰顯著。額后葉突出,眼后隆脊中等鋒銳,與前鰓齒相連。額稍彎向下方,中部略凹。外眼窩齒尖銳,其外側緣無明顯顆粒。前鰓齒葉狀,前側緣隆脊形,末部轉向背方。第三顎足長節的寬度約當長度的1.1倍,坐節的長度約當寬度的1.4倍,外肢末端抵達長節基部的1/3,具纖細的短鞭。頭胸甲藍色,上面有一個“M”形凹陷,兩只大鰲一大一小,步足為橙紅色或橙黃色。

圖/虹橋公園紀錄片《一切萬物 皆放光明》截屏
尖肢南海溪蟹分布于深圳和香港,是本土淡水蟹中的高顏值種類,在溪流邊挖洞生活,習性機警,晝伏夜出,主要以魚、蝦、昆蟲、螺類以及死爛腐臭的動物尸體為食。
07

白胸翡翠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關鍵詞:肉食主義、林中精靈、蒼翡翠
白胸翡翠(學名:Halcyon smyrnensis),是翠鳥科、翡翠屬的鳥類。體型中等,成鳥體長26-30厘米,頭、后頸、上背棕赤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尾羽亮藍色。翼也亮藍色,但初級飛羽端部黑褐色,中部內羽片為白色,飛時形成一大白斑;中覆羽黑色;小覆羽棕赤色。頦、喉、前胸和胸部中央白色。

圖為虹橋公園內拍攝的白胸翡翠(作者:歐陽勇)
通常沿河流、稻田中的溝渠、稀疏叢林、城市花園、魚塘和海灘狩獵,常站在水邊樹木的枝條或石頭上蹲守,發現獵物后會直線沖過去大飽口福。在平原和海拔1500米的高度均有分布。完全是肉食性,以魚、蟹、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為食。
08

紅耳鵯
關鍵詞:自帶腮紅、高髻冠、紅屎忽
紅耳鵯(學名:Pycnonotus jocosus),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厘米。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上體褐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下體白色尾下覆羽紅色。顴紋黑色,胸側有黑褐色橫帶。

圖/虹橋公園紀錄片《一切萬物 皆放光明》截屏
紅耳鵯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丘陵地帶的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等森林中,性活潑,整天多數時候都在喬木樹冠層或灌叢中活動和覓食。
09

黃猄蟻
關鍵詞:自然“建筑師”、酸螞蟻、織巢蟻
黃猄蟻(學名: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1775),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膜翅目,細腰亞目,蟻科,織葉蟻屬的一種螞蟻,又名黃柑蟻、紅樹蟻,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黃猄蟻是樹棲蟻種,會利用幼蟲吐絲卷起鮮活樹葉筑成“蟻包”棲息,大群落的黃猄蟻普遍有多個副巢。

圖/虹橋公園紀錄片《一切萬物 皆放光明》截屏
黃猄蟻生性兇猛,食性雜,以捕食多種害蟲為主,是柑橘園中害蟲最大的天敵。早在17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它來防治柑橘害蟲,是世界上生物防治害蟲最古老的先例。在爬山時要特別留意避開它們的蟻巢,以免被咬。
10

網脈蜻
關鍵詞:自帶“年味兒"、紅蜻蜓
網脈蜻(學名:Neurothemis fulvia),是蜻科脈蜻屬的一種中型蜻蜓。腹長在23-25mm不等;雄性通體紅色翅膀大面積紅色翅端部透明,雌性黃褐色。分布于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是深圳最常見的“紅蜻蜓”之一。

圖/虹橋公園紀錄片《一切萬物 皆放光明》截屏
網脈蜻常見于池沼、湖泊等靜水環境;在雜草叢生的池塘、水庫和濕地農業和野外的田地也可見到,囊括了廣泛的海拔范圍,常常停歇于水邊的草叢,捕食其他小昆蟲和無脊椎動物。稚蟲生活在水中,取食其他水生動物。
11

小白鷺
三有保護動物
關鍵詞:大長腿、環境監測師、春鋤、雪客
小白鷺(學名:Egretta garzetta),鷺科、白鷺屬,體長52-68厘米,為中型涉禽,全身體羽頗似大、中白鷺,體形纖瘦,全身白色。夏羽枕部有兩根細長飾羽,前頸和背著生蓑羽。冬季飾羽及蓑羽脫落。眼先裸皮夏季粉紅色,冬季黃綠色。生殖期在枕部有兩枚長羽,如雙辮狀。胸前亦簇生矛狀長羽,但沒有枕部冠翎長。背上蓑羽的先端均微向上卷曲。生殖期后,冠翎和蓑羽均脫落。眼黃色,嘴黑色,下嘴基部帶蒼白色,面部裸皮灰色,腳、腿黑色,趾上常雜有黃色。

圖/虹橋公園紀錄片《一切萬物 皆放光明》截屏
棲息于平原、丘陵和低海拔之湖泊、沼澤地帶與灘涂地。以鞘翅目及鱗翅目幼蟲、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小白鷺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鷺類,數量較豐富,但近來種群數量明顯下降。
12

假鷹爪
關鍵詞:山指甲、狗牙花、酒餅葉
假鷹爪(學名:Desmos chinensis Lour.),是番荔枝科,假鷹爪屬直立或攀援灌木,除花外,全株無毛;枝皮粗糙,葉片薄紙質或膜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少數為闊卵形,上面有光澤,下面粉綠色?;S白色,單朵與葉對生或互生;花梗無毛;萼片卵圓形,外輪花瓣比內輪花瓣大,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面被微柔毛,內輪花瓣長圓狀披針形,花托凸起,雄蕊長圓形,藥隔頂端截形;心皮長圓形,柱頭近頭狀,種子球狀,花期4-6月,果期6月至翠年3月。此外,它也是統帥青鳳蝶的寄生植物。

圖/生態攝影師吳健梅于虹橋公園內拍攝
假鷹爪分布于中國華南、西南地區,生長在丘陵山坡、林緣灌木叢中或低海拔曠地、荒野及山谷等地。假鷹爪根、葉可藥用,主治風濕骨痛、產后腹痛、跌打、皮癬等;獸醫用作治牛臌脹、腸胃積氣、牛傷食宿草不轉等。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亦可代麻制繩索。果實成熟時紅色,呈念珠狀輻射形,像一串冰糖葫蘆,可食用,海南民間有用其葉制酒餅,故也有“酒餅葉”之稱。
13

假蘋婆
關鍵詞:雞冠木、賽蘋婆
假蘋婆(學名:Sterculia lanceolata Cav.),是梧桐科蘋婆屬植物,喬木,小枝幼時被毛。葉橢圓形、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鈍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幾無毛;葉柄長2.5-3.5厘米。圓錐花序腋生,長4-10厘米,密集且多分枝;花淡紅色,萼片5枚。蓇葖果鮮紅色,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頂端有喙,基部漸狹,密被短柔毛;種子黑褐色,橢圓狀卵形,直徑約1厘米。每果有種子2-4個。花期4-5月,果期6-9月。

圖/生態攝影師吳健梅于虹橋公園內拍攝
生于山谷溪邊。分布于華南、西南地區。現有園林栽培,是中國廣東南部的鄉土樹種,在山間郊野都可以看到,其粗生易長,樹冠濃密,樹形優美,宜作庭院風景樹和行道樹。該種的莖皮纖維可作麻袋的原料,也可造紙;種子可食用,也可榨油。材質中等,宜做農具等短小徑用材 。
14

巴黎翠鳳蝶
關鍵詞:琉璃翠鳳蝶、大琉璃紋鳳蝶、寶鏡鳳蝶
巴黎翠鳳蝶(學名:Papilio paris),中型鳳蝶,軀體黑褐色,散布綠色亮鱗。后翅M3脈端有一明顯葉狀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密布亮鱗,后翅前側有一枚藍綠色亮斑,與后翅中央之綠色亮線連接。后翅臀區有一紫紅色圈紋。翅腹面底色褐色,于前翅外側有灰白色斑帶;后翅內側有一片黃褐色鱗,沿外緣有一列紫紅色弦月紋。雄蝶前翅背面后側有褐色絨毛狀性標。

圖/生態攝影師嚴瑩于虹橋公園內拍攝
巴黎翠鳳蝶的中文命名并不是來源于其模式標本采自巴黎(其模式標本采自中國),而是由于其后翅有一塊翠藍色或翠綠色的斑,歐洲人稱“翠綠”為巴黎翠,所以巴黎翠是其特征色,也屬于其亞種名。主要棲息環境是山坡灌叢和闊葉林,寄主植物包含蕓香科的柑橘屬、飛龍掌血屬和吳茱萸屬植物,一般該種的棲息地海拔高度約為500米。
15

斑絡新婦
關鍵詞:人面蜘蛛、大木林蜘蛛
斑絡新婦(學名:Nephila pilipes),蜘蛛目、肖蛸科,絡新婦屬的一個物種。常見的色型頭胸部鵝黃色,上有像人臉一樣的斑紋,腹部是黑底黃條紋,配色十分醒目。另一種較少的色型是純黑色,頭胸部只有少許黃斑,腹部也沒有條紋。

圖/虹橋公園實拍斑絡新婦
斑絡新婦是深圳蜘蛛里體型最大的,也是蜘蛛里雌雄體型最懸殊的。斑絡新婦雌蛛體長可達5厘米,足伸開可達15厘米,越大的個體結的網也更大,最大直徑超1米。雄蛛通體橘紅色,與它的巨人妻子相比,就是個侏儒。雄蛛也會吐絲,但是不會結完整的網捕食獵物,它們常在雌蛛的大網上蹭食獵物,伺機尋找交配的機會繁殖后代。
內容來源:光明都市田園旅游區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