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令人震驚的工藝品(這個工藝品很漂亮)
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20)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這種工藝最早起源于波斯,公元6世紀時,由波斯傳入阿拉伯、東羅馬帝國等地,8世紀左右傳入我國。明代景泰年間最為盛行,又因當時多用藍色,故名景泰藍。景泰藍以紫銅做坯,制成各種造型,再用金線和銅絲掐成各種花,中充琺瑯釉,經燒制、磨光、鍍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藍造型特異,制作精美,圖案莊重,色彩富麗,金碧輝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國傳統出口工藝品;
制作過程有∶
制胎,就是采用紅銅板制成各種器型,圓器采用沖壓,琢氣和動物則制成模具成型。
掐絲,將銅絲壓成扁絲,根據裝飾花紋,用白芨制成漿糊,將銅絲粘在銅胎上。面積不宜過大,以免崩藍,錦地絲頭要粘嚴,以免漏藍。
燒焊,在胎上噴水濕潤,普遍撒一層焊藥,進行燒焊,使銅絲和銅胎牢結。燒焊之后稀硫酸中浸泡,洗清胎上雜質。
點藍,根據裝飾花紋的色彩要求,用藍槍或玻璃管將各種釉料填到裝飾花紋里,先點地,再點花。最后一次點完藍后加亮白。
燒藍,點完藍后進行燒制,點一次,燒一次,精品約點藍燒藍三次以上。
磨光,用粗砂石,細砂石黃石及木炭進行打磨,使藍料和銅絲平整。
鍍金,為了增加光澤度并避免生銹,最后加一鍍金,使之成為金碧輝煌的產品,形制優美、紋花紋細膩、色彩華麗、光澤鮮亮。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藏草瓶,元,高23.5cm,口徑7.5cm,足徑9cm。清宮舊藏。

掐絲琺瑯纏枝花紋盞托,明宣德,高1.2cm,口徑19.3cm,底徑16cm。

掐絲琺瑯八寶紋長方熏爐,明萬歷,御用監制,通耳高9.1cm,蓋面26.8×14.4cm,底面25.5×13.2cm。清宮舊藏。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51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