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歷史上被冤殺的四大名將 戴綠帽子還被轟的死無全尸
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16)
順治皇帝究竟是死了,還是出家,其實對于順治這么一個在清朝歷代皇帝中存在感超級低的主來說,并不會特別引人關注您細想一下,開國的努爾哈赤,入關的皇太極,打造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吃了和珅的嘉慶,輸了鴉片戰爭的道光,慈禧的老公咸豐,死于花柳病的同治,還有得了奧斯卡獎的末代皇帝隨便挑出一個都比順治皇帝人氣高大家了解順治皇帝恐怕更多的是因為金庸有一本暢銷小說叫做鹿鼎記書中就記錄了韋小寶同志在五臺山尋找到了出家的順治皇帝并幫助康熙除掉了假太后的一系列故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歷史上被冤殺的四大名將 戴綠帽子還被轟的死無全尸?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歷史上被冤殺的四大名將 戴綠帽子還被轟的死無全尸
順治皇帝究竟是死了,還是出家,其實對于順治這么一個在清朝歷代皇帝中存在感超級低的主來說,并不會特別引人關注。您細想一下,開國的努爾哈赤,入關的皇太極,打造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吃了和珅的嘉慶,輸了鴉片戰爭的道光,慈禧的老公咸豐,死于花柳病的同治,還有得了奧斯卡獎的末代皇帝隨便挑出一個都比順治皇帝人氣高。大家了解順治皇帝恐怕更多的是因為金庸有一本暢銷小說叫做鹿鼎記。書中就記錄了韋小寶同志在五臺山尋找到了出家的順治皇帝并幫助康熙除掉了假太后的一系列故事。
順治因為董鄂妃的死而出家可不是金庸的小說家之言,僅從邏輯上分析,這件事情大有可能。首先順治皇帝是信佛的,而且是大信特信,甚至他還有個法號叫做“行癡“,這也是在鹿鼎記中順治的法號。
其次,順治是真的很愛很愛董鄂妃,順治的前兩個皇后都是蒙古人,第一個被順治廢了,第二個看在他老娘孝莊的面子上沒廢,但也基本不搭理。因為順治帝從小受漢文化影響恒大,對蒙古娘們實在是提不起興趣,反而和董鄂妃一見鐘情,其實這也是一個大瓜。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被選為秀女之后指配給了順治的親弟弟襄親王,在順治帝二婚也就是和第二個皇后大婚的時候,按照規矩進宮侍寢,結果順治沒眼看孝莊給他找的媳婦兒,卻愛上了弟媳婦兒。對于這件事,孝莊肯定是氣的牙癢,而襄親王直接就氣死了。襄親王前腳剛剛嗝屁,后腳順治就把董鄂妃納進了后宮,封為貴妃,要不是孝莊拼死攔著,順治就直接一步到位把董鄂妃封為皇后了,但為了體現這位貴妃的與眾不同,在冊封董鄂妃為皇貴妃的時候,順治帝大赦天下,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
另外,順治有出家的前科,董鄂妃剛剛去世的時候,順治在宮里把師弟行森叫來給自己剃了個光頭,披上了藏傳佛教的黃袈裟,直接就宣布出家了,這可急壞了孝莊皇后。虧得孝莊這輩子經歷的風雨夠多,直接搬出了順治的師傅玉林大師來勸順治,這個玉林大師也是個狠人,名人把行森綁了起來,架到柴火堆上,看架勢就是整個大烤活人,他對順治說,要么,你趕緊給我還俗,要么我就把行森給烤了。順治這一看自己唯一的師弟馬上要babiq了,也只能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放棄了出家的念頭,讓最得寵的太監吳良輔作為自己的替身在憫忠寺出家所以說,信佛的順治,因為深愛的董鄂妃病逝而出家,從邏輯上是完全講得通的。而且在史料中也是能夠清晰的找到證據的。
比如,貴為帝師的晚清大臣翁同龢曾經在日記中提到過一首詩“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江山坐到幾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他千秋與萬秋“,這首詩名字叫做順治歸山詩,全文很長,我們不去多說。但意思清晰明了,就是順治爺他當了甩手掌柜,不干皇帝當和尚去了。這是順治的自述。是證據一。
另外《滿清外史》里面更詳細的記載了順治出家的原因,是桂芬董鄂氏病逝之后,皇帝萬念俱灰,決定出家,原文是“福臨對之,忽忽不樂。未數月,遂棄天下,遁入五臺山,削發披緇,皈依凈土。“類似的記載還出現在清朝的一本叫做《十葉野聞》的筆記中,這個可以作為證據二。
再聯系康熙在位時曾經五次到訪五臺山,其中康熙二十二年一年中就去了兩次,秋天的那次甚至連常年不出后宮的孝莊太皇太后也一起前去,這就更讓人起疑,要知道作為稅賦重地的江南康熙一輩子也只去過六次。這個是證據三。
按照前面講過的考究歷史史實,我們講究孤證不立,這一下好,我們一下子弄了三個證據,是不是就手拿把攥,可以確切的說,順治皇帝出家是真實的,而得天花而死的正史記載才是假消息呢?
順治信佛,這事兒毫無疑問,順治愛董鄂妃,這事兒也毫無疑問,順治曾經試圖出家,這件事也是正史里有記載的,確信無疑。但這些都只是給出了順治出家的可能性,并不能推導出順治出家的必然,邏輯上不是說完全說不通,但形成不了閉環。我們就只能從證據上著手了。
證據一是一首叫做《順治歸山詩》的詩歌,詩中以順治的口吻講述了自己要出家的事情,我們需要考證一下這首詩的真偽,他的出處,翁同龢日記里面講得清楚,這首詩是在北京西山的一個寺廟里看到的,題寫在墻上。就這一點,基本就可以斷定這首詩肯定不是出自順治之手。順治皇帝的官方結局是死于天花,如果在北京城里的某一面墻上能夠堂而皇之的寫著和政府唱反調的話,是不是也太不可思議了。您要知道,順治的兒孫們可不乏狠人,尤其是玩文字獄的高手。大概率這首詩僅僅是后人模仿順治口吻的杜撰而已。
證據二涉及到幾本書,比如滿清外史,比如十葉野聞,您先聽聽名字,外史,野聞。。。唉,基本和我和是同行啊。但本著嚴謹的態度,我還是去認真的查了資料,看看這兩本書都是什么來頭。《滿清外史》是民國初年出版的,到現在都是隨處可見,內容嘛,非常勁爆,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很多“清宮傳說”,包括上一章講的孝莊色誘洪承疇、多爾袞盜嫂,以及雍正被呂四娘刺殺而亡,嘉慶的艷史,李蓮英的破事兒等等,零零總總, 基本就是一部典型的野史之集大成者。而十葉野聞這本書就更厲害了,如果你有幸能夠讀到未刪節的版本,那么你可就厲害了,這本書的作者叫做許國英,近代小說家,請注意,他的身份是小說家,曾經當過老師,財政部機要秘書,銀行秘書等等,但一輩子嗜酒如命,窮困潦倒,靠賣文章度日,《十葉野聞》肯定是一本小說,但是否是杜撰,我們暫且不下定論,但他寫過的另一本書《石達開日記》是他親口承認的杜撰作品,再看他的作品名錄:《清史野聞》、《天京秘錄》、《三海秘錄》、《新華秘錄》、《南巡秘記》,這咱就不多說了吧。可信性實在堪憂啊,小說不能當史料啊。
證據三,康熙五次到訪五臺山,這是確有其事的,但康熙去五臺山是為了看他的老爹么?山西五臺山,又被稱為“清涼山”,在五臺山內建有文殊菩薩大殿,請注意,文殊菩薩,為什么是文殊菩薩?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都追求兩個字“正統“,滿族作為關外民族,那么它是如何獲得正統地位的呢,首先第一重要的自然是傳國玉璽,這個神器是皇太極出征蒙古時候意外得到的,這也是讓皇太極決定入關的一個重要事件,因為有了玉璽,滿族政權得到了蒙古族和部分漢族 的認同,其后,皇太極又得到了元朝時期所建造的固爾嘛哈噶喇佛像,就此得到了西藏的支持,順治皇帝被西藏的佛教頭子尊稱為文殊菩薩,這樣大清立國就得到了正統的地位,得到了滿蒙藏漢各組的認同。五臺山是藏傳佛教的圣地,又兼有文殊菩薩大殿,所以這里是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康熙祭祀的必然之地,也就是說,康熙如果要為了重要事件做祭祀,這里可以說是不二之選。那么,您可能要問,就算是祭祀,也沒必要去那么多次吧,歷朝歷代的皇帝就算是祭天祭孔,泰山封禪,那可也不是想去就去的啊。
我們來看看,這五次拜訪五臺山到底是在什么時候,第一次,康熙到訪五臺山,這是作為拜謁祖先、祭祀泰山、拜孔子,祭祀明孝陵等等一系列活動的一環,是一次全國性的政治巡視。第二次,剛剛收復臺灣,第三次,剛剛評定準格爾之亂,第四次治理黃河工程結束,第五次皇太后七十大壽。可以說這五次都是事出有因,師出有名的,所謂看望順治,純屬無稽之談。
既然野史不可信,那么正史是不是就經得住推敲呢?我們完全否定了出家可能性,那么順治沒出家他干嘛去了呢?死了唄,清史稿說的明白,死于天花。但最近有一種說法,順治皇帝是被炮轟死的,這是咋回事呢?
這種說法出自一本鄭成功后人輯錄的民間手稿《延平王起義實錄》。書中記載,順治十五年,有人密啟藩主以高崎之戰偽帝順治實在思明港被炮擊沒,達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無下落,召達素回京,達虜懼罪自殺。至是太子即位,宣順治于正月崩者,偽虜之伎倆也。藩曰:余亦計之,但當時恍惚未敢再信。意思就是有人密報鄭成功,說,在高崎也就是廈門戰役中,順治皇帝在思明港被大炮給轟死了,秦軍的主帥達素嚇蒙圈了,不敢報告這個消息,而京城又遲遲得不到皇帝的信息,趕緊招達素回京問個明白,這個達素自然是不敢回去,只得畏罪自殺。清朝慌忙之中,只能耍了詭計,在正月宣布順治駕崩,康熙皇帝繼位。鄭成功聽了這個消息也蒙圈了,都不敢相信自己運氣那么好。
這個說法可謂是石破天驚,甚至都登上了廈門日報。而且支持者也可謂是證據翔實:
首先,清軍圍攻廈門,是以眾擊寡,有著巨大的軍事優勢,但圍攻數月之后,卻寂然無聲地退軍,顯然是清軍內部出現了重大變故。與元憲宗蒙哥在釣魚城身亡元軍退去的情形差不多。
其次,在《清史稿?世祖本紀》中,對鄭成功的軍事行動一直記載詳盡,偏偏對這場戰役規模較大的廈門海戰只是一筆帶過,其中必有隱情。
再次,廈門海戰之后,順治的身影基本就在《清實錄》中淡出了。只是偶爾閃現幾筆“上諭……”,而深居慈寧宮多年,不再過問朝政的皇太后又重新出場了,“皇太后慈諭”莫名其妙地多了起來。特別讓人吃驚的是,順治對他所寵愛的董鄂妃的忌日原本是無比重視的,廈門海戰之后,卻再無只言片語的記錄,不能不讓人起疑。
我的天,順治皇帝怎么那么命苦,在野史中,親爹帶了綠帽子,親娘和殺父仇人通奸,二十多歲死了本來就是個短命皇帝,還要被懷疑是不是剃頭去做了和尚,現在又有人說是被一炮轟的死無全尸。
廈門海戰在史書上有詳細的敘述,是一場非常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清軍大敗是事實,絕對不是所謂的寂然無聲的退軍,用丟盔棄甲來形容毫不過分。不能說人數占優的一方打了敗仗就說主帥掛了吧,不然曹操豈不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就應該死在華容道了?
至于說在《清實錄》中,順治的身影在廈門海戰之后就淡出了,基本是無稽之談,我特地查了《清實錄》全文,在世祖本紀中壓根沒有記錄廈門海戰,而且全文以月為單位,行文節奏在十七年五月前后(廈門海戰發生之時)沒有任何改變。而“皇太后慈諭“這五個字在通篇一次都沒有出現過。董鄂妃忌日在整個清實錄中也沒有出現過任何一次,況且董鄂妃死于1860年,也就是順治十七年八月,而五個月后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自己就掛了,怎么可能會有中式董鄂妃忌日的說法?可能提出這個說法的專家沒有想到有人會較真的去翻清實錄。
綜上,順治被炮轟死的說法應該就是鄭家后人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順治,是確確實實死于天花的,而且在清朝皇室,順治的近親中就有叔叔多鐸,老婆董鄂妃死于天花,西方傳教士湯若望記載道:“如同一切滿洲人一般,順治對于痘癥有一種極大的恐懼,因為這在成人差不多也總是要傷命的。在宮中特為奉祀痘神娘娘,是另設有廟壇的。或許因為他對于這種病癥的恐懼,而竟使他真正傳染上了這種病癥。”
順治死后,他選擇的繼承人康熙繼位,而康熙被選為繼承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康熙曾經得過天花,真的是命啊。老子恐懼天花而死于天花,兒子得過天花而成為了天子。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537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