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魏瓔珞什么時候找爾晴 魏瓔珞刷馬桶晴川干苦活
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16)

排版 丨 青黛
編輯 丨 后宮冷嬸兒
魏瓔珞刷馬桶,晴川干苦活,良妃洗衣服,進了辛者庫的女人,真這么慘嗎?
今天洗白“辛者庫”!
宮斗劇里經常會有這樣的橋段上演:只要是宮里的人,犯了錯的,沒到罪不至死的地步,都會被皇帝丟到辛者庫或者慎刑司中。
大家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辛者庫就像是一個冷宮一樣的存在。那里面關著犯了錯的宮人,而在里面的人會受人奴役,每天都重復做著又臟又累的活,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還有專門看守的人。

比如《宮鎖心玉》中的晴川犯錯進過辛者庫,而八阿哥的生母良妃更是辛者庫出身。
那對于后宮眾人來說,辛者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辛者庫相當于皇家事務管理所,并不單純是專門看管犯了錯的下人的單位,主要負責皇家和世家貴族后勤工作,也就是說辛者庫是下人團體的統稱,這類人大多屬于皇室家奴。

辛者庫人并不是犯了罪的人,更不是有罪籍的人。因為某種原因獲罪后被打入辛者庫的,只是其中極少部分。
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辛者庫就是一種編制,編入辛者庫就是編入辛者庫籍。
辛者庫人雖然是奴仆,但也只是對于自己的主子來說的,他們的社會地位也沒有那么低賤。
管轄下人的人可以擁有單獨戶籍;可以參加考試,入仕為官;還可以與人結婚,并且擁有奴役下人的權利。

辛者庫人的子女也是要服侍主子的。每年,她們的女兒都要通過內務府選拔,選入宮中做宮女。
后期還會視個人情況進行調配,有的會去到各個主子的宮里,給各宮主子調教一番;有的到了出宮年齡就放出宮去;還有的可能命好被皇帝看中,成為后宮嬪妃。
還有眾多皇子的側妃庶妃等,也是從這些宮女當中挑選出來的。
辛者庫人絕大多數也是可以入朝為官的,而且什么職位的都有。所以抽象地認為辛者庫人是最低等的下人、還不許做官,是不正確的說法。
良妃是首個出身辛者庫的人,可謂是清朝第一人。

良妃父親是內管領,正五品的官,官職也是不低的。良妃不但長得好看,而且素質高、懂禮貌。康熙剛好也好這一口,所以她從宮女一下子飛上枝頭變成了主子。
歷史上的良妃不但容貌秀麗,而且身體有洗不掉的異香。19歲生下八阿哥,雖然八阿哥參與了奪嫡,但康熙對良妃的感情依然深厚。康熙更是在良妃死后,親自參加了她的葬禮,這份殊榮是史無前例的。

其實,在紫禁城中,后妃的命運跟她的出身,是沒有多大關系的,并不是出身低微就混得很差。
誰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拼盡全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那么除了良妃,辛者庫出身的后宮妃子還有誰?竟然還有三位是皇后。
4位出身辛者庫的高位嬪妃!
這里面有甄嬛的婆婆、眉姐姐、端妃,這三位的歷史原型竟都出身辛者庫。

從康熙王朝一直到嘉慶后宮,有非常多辛者庫出身的后妃,有幾位出名的妃子值得一提:
一、康熙時期:
定妃萬琉哈氏,她是滿洲正黃旗人,她的父親郎中托爾弼是一個正五品官職,屬于上三旗辛者庫。
定妃在內務府選秀中獲選入宮為宮女。24歲生下十二皇子胤祹,57歲才得以封為定嬪。

直到雍正繼承皇位后,萬琉哈氏被雍正晉升為定妃。定妃一直活到乾隆時期,去世時壽終97歲,是清朝后宮中活得最久的妃子。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第四位皇后,滿洲正黃旗包衣出身,烏雅氏的父親是護軍參領魏武。

在烏雅氏14歲時,便參加每個年度的內務府選拔賽,選秀入宮。19歲生雍正,她一生為康熙生育眾多兒女,從庶妃到德嬪再到德妃。直到雍正上臺后,被尊為皇太后。在永和宮去世,享年64歲。
二、雍正時期:
謙嬪劉氏,也就是暫滿的眉姐姐啦,父親任內務府管領劉滿。劉氏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為雍正生下六阿哥弘曕,也是雍正的小兒子。

當時雍正年過半百又晚年得子,興奮異常,在劉氏生下弘曕的第二天,雍正就封劉氏為謙嬪。乾隆上臺后,又封劉氏為謙妃。去世時終年54歲,乾隆還為此三天不上朝。
裕妃耿氏,她的父親是管領耿德金,本來是管領下人,到乾隆的時候又抬入滿洲鑲黃旗。

耿氏的兒子是五阿哥弘晝,34歲受封裕嬪,41歲又升為裕妃。在雍正病逝,弘歷即位后,便尊稱耿氏為裕貴太妃,直到96歲去世后改謚號純愨皇貴妃。
由此可見,在歷史上,不管是包衣管領,還是包衣佐領出身的后妃,都是皇帝按照正規途徑來納妃的,辛者庫并不是清朝最低出身的賤籍。
但確實不高。但還是有出身辛者庫的人,爬到了皇后的位置。

出身辛者庫也能當皇后!這皇后的門檻這么低了嗎?
乾隆時期的后妃,出身不好的大有人在,她們大多都能晉升到很高級別的妃位;反而是出身好、進宮早、各種條件都絕佳的嬪妃,最多也只能混到個貴人而已。而乾隆出身比較低的令妃就是個例子。

三、乾隆時期: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她的父親是內管領魏清泰,滿洲鑲黃旗人。她魏貴人一路飛升到皇貴妃之位。為乾隆生有四子二女,也是生育最多的一個,享年49歲,死后20年被乾隆追封為皇后。
是為孝儀純皇后。別看她出身低,功勞是真的大,生孩子多就算了,還有一個做了皇帝,所以追封她為皇后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終究追封和冊封不是一回事,她活著的時候,乾隆并不想冊封她皇后,出身低就是令妃最大的bug了。
四、嘉慶時期: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是嘉慶原配妻子,也是道光的母親。滿洲正白旗,父親是內務府大臣和爾經額。喜塔臘氏14歲下嫁給皇子永琰,生有兩女一子。
乾隆退位禪讓給永琰后,改名颙琰,以嘉慶為名號登基。

喜塔臘氏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皇后,是清朝中第一個辛者庫出身的原配皇后,而她的兒子也是第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
其實在清朝,能坐上皇后之位的人,是要出身于家世門第高,純正滿洲血統的女子。就像康熙的三個皇后,赫舍里氏是四大輔政大臣索尼的親孫女;鈕祜祿氏是四大輔政大臣遏必隆的長女;佟佳氏,也就是雍正的養母。

這三位都是因為家里有人在朝堂上身居高位,所以這些高官之后能立后的機會非常大。
但也有例外不是,當皇帝已經獨攬大權,坐穩江山后,政治方面就不用再考慮太多。取而代之的就是皇家香火繼承的問題了,所以選妃的事也就順理成章地舉行。
那要達到什么樣的條件才不會落選?

那得讓備選的人發揮自身的優勢了,必須是容貌清秀的,品行端莊。其次是有才藝,畢竟皇帝也是看臉的人。皇帝本身也愛美,還要考慮皇位的繼承權,繁衍后代等等這些問題,都可能會成為立后的原因。
所以對入宮的人的出身也放低了門檻,出身貧寒的皇后也意味著不容易產生過于強大的外戚勢力,后宮干政的情況會極少發生,這于大臣來說反而有利,起碼能避免外戚干政。

事實上,這些妃子她們都是辛者庫出身,地位不高,沒有什么家世背景可依靠。但好在有一個在內務府做事的爹,入宮就不是什么難事,十幾歲就可以通過內務府選拔入宮。
其次,相貌出眾,必須是一眼就能讓人難以忘記得的。自身素質要高,懂得討人歡心,寵愛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最后,是她們命好,肚子爭氣,生下能繼承大統的皇子,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母憑子貴。

從一個辛者庫下人能做到皇后一職,除了運氣好之外,也少不了自身的努力。
所以,一個人的一生,能處于什么樣的位置,不能用出身好壞來決定的。
人生是一段很長很長的路程,在這過程之中,機遇總是伴隨著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很關鍵。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604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