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無錫十大古橋在哪 無錫這6座美麗古塔
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14)
江南古建筑
小橋流水 馬頭墻雕花窗
往往只有一、兩層
少數樓閣可以達到四、五層
唯有一種古建筑
敢于向上突破
它便是
塔

一座座高聳挺拔的古塔
展現著當年城市的高度
靜默如斯 風雨不改
如今
雖已不能和現代的高樓大廈比肩
卻彰顯了無錫文化的底蘊和格局
龍光塔
龍以角聽 話龍光

數百年來,龍光塔出現在歷代書畫家、文學家的筆下,出現在黑白、彩色照片中,被印在各式旅游紀念品上。歷經朝代更替,見證城市發展,是無錫的人文地標。

無錫老百姓心心念念的地標建筑,龍光塔在2018年重陽節開工重修,以明代畫家宋懋晉繪制的寄暢園畫冊中龍光塔的顏色赭紅色來作為外墻顏色。

修繕后的龍光塔在綠色山林的映襯下光彩奪目,金火相镕,融入百姓生息,成為無錫人杰地靈的象征。

妙光塔
梁溪八景 錫邑地標
南禪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剎,其中的 “南禪寶塔”也是著名的無錫八景之一,此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并由宋徽宗在崇寧三年賜塔名“妙光”。


明朝永樂中以來,“南禪寶塔”就被列為“梁溪八景”之一。鼎盛時期的妙光塔,七層八面,翹角飛檐,每角懸掛著風鈴一只。每到夜晚,塔內即燃燈四照,“妙光”四射,56只風鈴,叮咚作響。它比惠山上的龍光塔要早建近六百年,是當時錫邑著名的地標建筑。

如今,經過全面的修繕后,妙光塔保留原有構件和歷史特征,用精細的工藝凝固了歷史,“十里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朝夕之間,風動又聞鈴響,千年文脈綿綿不絕。

宛山塔
宛山湖邊 歷史煙云
屹立在錫東新城宛山之巔的石塔,距今已有460余年的歷史了,它又稱石幢(因上面刻著佛象)、寶清塔,現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是江蘇省僅存的明代石塔之一。

宛山塔是七級六角形實心塔,疊層清晰,澆漿灌縫,結構簡樸,雕琢精細。因為一般的塔都是空心,實心塔就顯得少見,而更加稀貴。


石塔上佛像清晰可見
宛山塔下有江南古剎——云慶寺,山南即是風光秀美的宛山蕩,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

念劬塔
一年無日不看花
劬,讀“qú”,這座塔是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為紀念母親石氏八十冥壽,取意于《詩經》“棘心夭妖,母氏劬勞”之句。選點得宜,形制得體,成了“指揮云樹規全局,研煉香海入壯圖”的梅園“點睛”之筆。

念劬塔建在滸山之上,八角三層,飛檐攢尖,聳立于梅林之中,于古樸中見清新,在雄渾中見靈巧。登塔觀園,那種俯瞰梅花香雪,遠觀湖山勝境的泱泱氣度,令人心潮逐浪,襟懷開闊。


梅園“四面有山皆入畫,一年無日不看花”“一園占盡湖山勝”的美譽,皆根源于“念劬塔”。

凝春塔
假山真水 南堤春曉
在無錫園林中,有“無園不塔”之說,小巧玲瓏的蠡園,則有一個小巧玲瓏的凝春塔。

小塔五層八角,紅磚青瓦,俏立波心,水榭映塔,有約百年歷史,為王禹卿父子建造。塔畔石崖,那一叢千枝競發的杜鵑花,紅霞映波,點醒一湖春水。

凝春塔可以與蠡園景區作為一個整體來欣賞。從蠡園千步長廊東邊盡頭的湖心亭“晴紅煙綠”,再到隔水相望的凝春塔紅磚青瓦,小巧而色彩對比強烈,是蠡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興國塔
今日紅葉染天,明朝古塔雪影

江陰南街,有一座千年古塔,塔身向東北傾斜0.25米,頂心偏北18度,因此被稱為“斜塔”;后因遭遇大火僅剩磚砌塔體如鋼筆般直指天穹,故又被稱為“文筆塔”。

興國塔始建于宋初太平興國(976–983)年間,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七級浮屠(即佛塔),故稱“興國塔”,與青陽鎮的悟空寺華藏塔同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木結構,所以人們將兩塔合稱為“澄江雙塔”。

青磚壘砌,苔蘚浮綠,巍然矗立,歷經暨陽寒暑,看盡澄江風雨。每到冬天,古塔雪影就成為最有古韻的風景。

無錫的這些美麗古塔
無論在山巔,在林間,在街市
經風霜 播祥光
閱一城春色
為我們上演一場
古典與現代的視覺碰撞

圖源:陸建華攝影、半夏未央的粉黛、無錫惠山古鎮、豆芽草V、劉楠等
來源: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688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