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58)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瑪蒂爾德嫁給了條件一般的小職員,為了參加舞會,瑪蒂爾德向朋友借了一條項鏈,舞會上她無意中把項鏈丟失。
夫妻倆打聽到這條項鏈要幾萬法郎,經濟拮據的他們借錢買了新的還給朋友,兩人辛苦工作了十年才還清債務,最后卻發現當初借的那條項鏈是假的,只值幾百法郎。
故事中,瑪蒂爾德并沒有向朋友說丟失項鏈的事,這個戲劇化的故事背后讓人心酸的是小人物的自尊心和那種契約精神。
因為經濟拮據他們誠惶誠恐,因為害怕被別人看不起,他們隱忍不發,只能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難。

成人都如此,何況小孩子呢。
1997年上映的電影《小鞋子》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窮人家的孩子阿里無意中丟失了妹妹的鞋子,懂事的他們不敢跟父母開口,于是兩個孩子商量輪流穿一雙鞋去上學,阿里為了彌補妹妹,為此做了很多努力。
這部影片入圍了1999年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映后的20多年里,國內超過23萬人在豆瓣打出了9.2的高分。所有人都被幾個孩子的純真所感動,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里,面對生活的壓力,他們快速成長,為愛奔跑。
《小鞋子》這部電影拍攝手法樸實,沒有刻意的渲染氣氛,幾個小演員的演技也很好,從他們的故事里,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了一段關于奔跑、成長的溫情之旅和現實意義及思考。

影片開頭用了長鏡頭和特寫鏡頭在一雙粉紅色的小鞋子上,這雙鞋不僅開膠而且到了需要修補的地步,正是因為這雙鞋,才有了后來的故事。
修鞋匠把鞋子修補好交給了一個叫阿里的小孩子,鏡頭里的他皮膚黝黑,穿著樸素,有著不像他這個年紀的成熟和神態。
阿里拿上鞋子走開了,他要到菜店買土豆。就在他挑土豆的時候,剛剛修好的鞋子被當做垃圾收走了。阿里在菜店里翻來翻去都沒找到妹妹的鞋子,瞬間自責、愧疚和擔憂的情緒涌上了心頭。
他和妹妹每個人只有一雙鞋子,心懷忐忑的他不敢告訴父母,因為他知道,父母沒有錢再買一雙新鞋子,看著尚在襁褓里哭泣的小寶、辛苦工作一天回家的父親和生病的媽媽,阿里請求妹妹不要告訴父母。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僅9歲的阿里不僅心思細膩還為家庭著想,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給家庭造成負擔,從這里可以看到一個貧困家庭的縮寫和孩童內心的純真。
兩個幼小的孩子經過一番商量,決定兩個人輪流穿一雙鞋子去上學,等妹妹放學回家,阿里再換上鞋子去上學,因為時間緊張,兄妹倆都需要奔跑來完成這件事。
妹妹穿著不合腳的鞋子,總是窘迫的想要把鞋藏起來,明顯大兩個碼的鞋子顯得很突兀,每次放學都需要飛速的跑回家。在這個過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鞋子掉進河里、走路拖沓、擔心同學嘲笑,可是再委屈,這個7歲的女孩依然保守她和哥哥的秘密,沒有告訴任何人。
同樣,阿里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時間關系導致他總是上學遲到,校領導發現后,誤會他是不遵守規則的壞孩子,警告他如果再遲到就被開除。淚水打濕了他的眼睛,他并沒有說出真相,即便如此,他還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

兩個孩子保守著秘密,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免于責罰,而是出于對家庭的關心和愛,幼小的他們知道家庭拮據,生活艱難,不忍心再為父母添煩惱,妹妹也想過告狀,但是她的善良和堅強抵抗了自私心,默默地做出了犧牲。
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卻影響了兩個孩子的生活,可能他們告訴父母后,就算會挨罵,父母還是會想辦法買新的鞋子給妹妹,但正是兄妹倆這樣的行為,才讓我們看到兩個孩子身上珍貴的品質。

即使生活在貧窮中,阿里一家也真實的生活著。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大人勤勞的工作、小孩認真的讀書。
媽媽身體不好,爸爸承擔了家里大部分的事務。他自己除了工作,閑暇時候帶著阿里跑到很遠的地方幫富人們修剪花園賺生活費。
阿里家里做了湯,媽媽會盛出一份讓阿里送給年邁的鄰居;阿里一家欠了房租,吝嗇的房東說了很多次要趕他們走,卻仍然讓他們繼續住著;菜店老板讓阿里挑又小又萎縮的土豆,卻沒有再提起阿里家里賒賬的事。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鄰居間無聲的互助扶持著他們互相走下去。從這些細節中,導演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在底層的人們那種堅韌不拔,頑強生活,互幫互助的精神。
妹妹在鞋子丟失后,總是低頭看著別人的鞋,目光充滿渴望和向往,她看到了各色各樣的鞋子,每一雙都比她腳上大幾碼的球鞋要好得多,但是她沒有告訴父母鞋子丟了,她知道哥哥說的是對的,父母沒有多余的錢再給她買鞋子了,她也不想讓哥哥受罰,
忽然,她看到一雙粉紅色蝴蝶結的鞋子,跟自己丟失的那雙一模一樣,她偷偷的觀察鞋子的主人,是一個跟她一樣的小女孩。
她跟哥哥阿里,準備去小女孩家里看看情況,但是在對方的家門口,看到小女孩跟她的盲人父親在玩捉迷藏的游戲,兄妹倆誰也沒說話,他們心照不宣的默默的轉身回家,兄妹倆善良包容的心再一次感動了我。
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們繼續保守秘密?找到丟失的小鞋子后,出于憐憫之心不顧自己的處境依然選擇包容他人?兩個未滿10歲的孩子一次次用行動告訴觀眾,即使身處困境,也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真誠善良是兄妹倆人性的底色。
阿里弄丟了妹妹的鞋,心里充滿了愧疚,他想了很多辦法想要彌補妹妹,放假的時候,他跟著爸爸去很遠的富人區尋找工作的機會,他們挨家挨戶的按門鈴,抓住一切機會掙錢。阿里渴望掙到錢可以給妹妹買新鞋子,父親意外受傷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面對妹妹再一次的失望和難過,他把自己獲獎的自動鉛筆送給了妹妹,并且告訴妹妹,自己要去參加跑步比賽,第三名是一雙球鞋,他一定會獲獎。
當他穿著一雙破舊的球鞋奔跑在賽道上時,仿佛周圍的吶喊聲全部消失,風聲呼嘯而過,他腦海里一次次響起自己和妹妹的對話,他一定要拿獎!
身體的疲憊沒有讓他放棄,別的孩子故意撞倒他,他也要爬起來繼續奔跑,快到終點時,他拼盡全力一躍,他贏了,贏得了冠軍,眾人為他鼓掌祝賀的時候,他卻在鏡頭前流下了眼淚,因為他不想當冠軍,他只想當第三名為妹妹贏得一雙球鞋。
他委屈的哭著,不是因為鞋子破了,腳底起了水泡,而是因為答應妹妹的沒有做到,最經典的場景是阿里雙腳泡在水池里,一簇簇小魚向他游來,魚兒親吻著他的腳丫,鏡頭的另一面,勤勞愛家的爸爸已經買了新鞋子回來。
這一切都構成美好的畫面,人性的真誠、善良,散發著光輝,每個人積極樂觀的生活著,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我覺得阿里一家,做到了。

奧斯卡?王爾德說:即使生活在陰溝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除了鞋子事件之外,通過影片中的幾個鏡頭我們也能看出阿里生活的環境,家里欠房租、缺衣少食、一家五口全靠父親微薄的收入,9歲的他除了上學還要幫家里做家務、跟父親去打工。
可是他對生活心存感激,從來沒有抱怨,總是向往著一個又一個的小美好,往往在苦難中更能看到一個人真正的品格,阿里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身上依然有堅韌不拔、認真負責的精神。
這部影片敘事方式平淡,攝影風格簡單,沒有花哨的技術,但是依舊溫暖人心的原因是:影片里的角色人性中散發著光輝。
電影告訴我們即使身處陰溝,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這種精神的傳遞主要在三個方面:
①守住初心,生活困苦也要心懷感恩
阿里的父親本身就是勤勞本分的人,在為大眾敲糖的時候,連一小塊糖都不會拿到家里,工作之余還會去兼職貼補家用,父親真誠、堅強的品質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阿里,家庭條件不好,但也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無論我們身處巔峰還是低谷,都應該懷有一顆向上生長的心,苦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的很差勁,但是影響不了我們內心的純真,同樣,面對苦難,我們也要堅韌不拔。
②勇于承擔,砥礪前行追求幸福
鞋子丟失后,阿里想辦法來承擔責任,他嘗試著尋找鞋子、努力爭取掙錢的機會、參加比賽為妹妹贏得球鞋,雖然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阿里總是心存希望,失敗了重新再來,他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拼命奔跑著。
反觀現實,勇于承擔責任這個品質顯得尤為珍貴,逃避現實、推卸責任成為很多人拒絕面對生活的手段,小鞋子的故事傳遞給我們信息之一就是勇于承擔責任,勇敢面對現實,砥礪前行。
③堅定信念,努力的為愛奔跑
沒有鞋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支持阿里跑下去的還有他對家庭對妹妹的愛,對他而言這是重要并且有意義的事,這份信念讓他積極面對生活、勇敢的奔跑贏得冠軍。
現實生活中其實每個人都在奔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奔跑的意義,阿里的爸爸為了家人、阿里為了妹妹,只要有信念,無論在陰溝里還是山巔上,我們都不會迷失自我。
《小鞋子》這部電影溫情感人,凸顯了人性之光,我們可以像阿里一樣堅定自己的信念,為了自己的愿望來一段溫情的奔跑,踏上一段關于愛的奔跑之旅。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