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古代人犯法就要面壁思過三十天:古人說李下不整冠
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21)
古人常說一句俗語,叫“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系鞋”。這句話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行為端莊的人,應該有眼力見,懂得避嫌。走到別人家的李子樹下時,即使帽子歪了,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因為扶帽子的動作很像伸手摘李子,容易讓人懷疑你在偷竊。經過別人瓜田的時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提,不然容易讓人懷疑你偷瓜。這兩種行為,都非常容易引起誤會,如果想要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煩,最好不要去做。

唐朝文宗皇帝在位時,有一個叫郭寧的官員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送到了宮中。不久,皇帝便把郭寧遷到陜西去做官。朝廷上下頓時議論紛紛。唐文宗非常不解,于是便找來當時朝中最為直言敢諫的大臣柳公權唐文宗說,郭寧這個人是外戚,他的繼女是當今的太皇太后,他自己也干過大將軍。現在我只不過是讓他去陜西當個主事官,又有什么不妥呢?
柳公權無奈道:因為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得到這個職位,是因為他把兩個女兒送給你的緣故。唐文宗解釋說:郭寧的兩個女兒進宮,是送去陪伴太皇太后的,跟我沒關系。柳公權嘆息: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能明白,郭寧和皇帝之間只是純粹的工作關系,皇帝給他派官也只是看中了他的才能。但對于那些眼紅的,愛說閑話的人來說,他們才不管事件背后的彎彎繞繞,隨便污蔑你一下,就讓你百口莫辯了。有人可能會說,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不怕旁人的議論。但李樹下正冠,瓜地里系鞋難道不是正常的需求嗎?但為了不至于讓別人生疑,就算確有需要,也要忍著。畢竟每個人都活在世俗的框架下,活在別人的聲音里,適當的時候必須要懂得避嫌。

現實中很多場合也要懂得避嫌。比如在戀愛關系中,即使你有再要好的異性朋友,也要謹記不要單獨在一起相處。也許你認為沒有什么,只是朋友間相處罷了,但是這在外人,尤其是你的另一半看來可不一定是這樣,如果不懂避嫌,戀人之間很容易爆發矛盾,一段原本好好的姻緣就會因為這個原因被拆散。
再比如在生活中,再好的朋友也不能隨便干涉別人的隱私,隨意去摻和人家的家務事。朋友就是朋友,你們之間還是有些距離的,也許你們關系很好他會選擇告訴你一點,但倘若人家不愿意說,你也不要問,不管是你是出于關心還是什么,老是探究別人的事情總歸是不好的。再說,清官也難斷家務事,到時候把自己也攪進來,更是得不償失了。

工作中也是如此,剛入職的新人不懂職場上的避嫌規則,為了討好上級,很容易做出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比如主動與異性領導單獨相處,做工作之外的事討好領導,雖然本身目的是為了給領導留下一個好印象,但由于接觸太過頻繁,難免會讓其他同事產生不好的聯想。更不用說,萬一流言蜚語傳到領導的耳朵里,他為了避嫌,直接給你記一個大過。費力不討好。

總的來說,做人就是要明白自己的身份,避嫌是尊重他人表現。社會交往不是那么簡單的,對別人不好不行,太好也不行。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清楚對方是你什么人。人活著要懂得瓜田李下之嫌。如果你覺得避嫌太累,很快你就會發現不避嫌更痛苦。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850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