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福爾摩沙的空中漫步(福爾摩沙的美麗與哀愁)
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19)
印象中的臺灣,是一個文藝,小清新的地方,她與大陸隔海相望。樓主的青春期伴隨著臺灣電影和偶像劇,綜藝渡過,《藍色大門》 《盛夏光年》 《沉睡的青春》... ...還有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愛情合約》 《求婚事務所》 《我在墾丁天氣晴》... ...還有那些倒背如流的臺灣流行曲,一個個臺灣歌手樂隊,填滿了樓主枯燥的青春期。成為一個主流社會標準的大人之后,對上世紀80年代初臺灣新電影浪潮的導演和電影更是深深地沉迷,臺灣的衰落與繁盛,還有臺灣綜藝的一切一切都深深地影響了樓大的思維方式。所以在2014年樓大計劃了一個人的臺灣之旅,臺灣的半環島計劃,靜靜地來看看這個影響我成長的小島——福爾摩沙,她的美麗與哀愁。
資料準備:1.入臺證 2.赴臺證(這兩證的方法網上已經有很多了,這里要說說的就是如果自己戶口不是在可自由的城市,但是在可自由行的城市工作并連續交夠一年的社保,并且在申請當月還沒斷,那你就可以準備資料申請自由行。) 3.機票(樓大坐標廣州,為了省錢,選擇了在香港飛)
樓大是11月的淡季旅程,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去臺灣,為了保險。路線制定好,到左營的高鐵票是用app買的,到花蓮的火車票是提早14天在網上搶的,花蓮的火車票需要翻墻購買。
臺灣城市的交通非常方便,個人感覺就算是第一次旅行的小白也沒有什么問題。
簡單地打包了半個手提箱的行李,一部美能達X500,一個手機就這樣啟程了。
DAY1
飛機在桃園機場降落那一刻,樓大就在飛機上勾搭了兩個也是自由行的小伙伴,接著就結伴在機里用華夏卡取現,買手機卡,然后就搭上國光快運往臺北車站的車。一路的景色就是個國內的二線城市差不多,不過特別干凈,有一種“噢。我真的到臺灣了”的恍惚感。
到了臺北車站這個交通樞紐,樓大就按攻略的指引辦了青壯卡,然后去購買火車票的時候被通知已經取消了青壯卡打折的優惠,也沒有影響自己的好心情,就風風火火地搭上了往瑞芳站的火車。哇塞,臺灣的火車跟國內的城規一樣,干凈,安靜,樓主隔壁的位置是一位帶著寶寶的年輕媽媽,一路上這位媽媽都用臺灣人特有的溫柔語調安撫襁褓中的寶寶,時間正值傍晚,微微晃動的車廂,泛藍的白熾燈燈光,樓大突然想到了青春電影里小鎮的青年男女坐著去往臺北大城市的火車的畫面。正當樓大在自己小宇宙腦內的時候,饑餓的提醒了樓大,一個慌神,樓大就看到在車廂叫賣鐵路便當的阿姨,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在火車上享用火車便當的回憶,紙質的飯盒,包裹著微熱的米飯和排骨,少許咸菜,口味咸中帶甜,是特有的臺灣味。
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到瑞芳火車站,天色已全黑,樓大又用了自來熟的搭訕技能,勾搭了三個同樣來自廣州的啊姨和他們一起拼車,出租車大叔特別熱情,一路把樓大送到了民宿門口。樓大預定的民宿位置在半山腰的馬路邊上,在民宿的小陽臺還可以看到九份的全景,早上睡醒了可以在陽臺上遙望到海。安置好行李,沿山石梯而上,滿眼一排排寫著九份山城的紅燈籠,阿妹茶樓(千與千尋湯婆婆屋的原型),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的取景地已經改建成為一家茶館,吃了魚丸湯,護理長的鹵味,一直走到山城頂部的阿柑姨芋圓店,要了一份芋頭冰,坐在可以看到整個就份景色的窗邊慢慢吃。知道把最后一顆芋圓吞進肚子,九份的游客人潮已經褪去,主街道的的小店已經相繼關門,深夜的九份呈現出一種寧靜的美,壓馬路的好時光到來了。樓大在7-11買了桃子味的臺啤,邊喝邊走在民居的小巷子中,遇見了小野貓,遇見了歸家的當地人,遇見了喝醉了的游客,幫別的游客拍了照片,緩緩地緩緩地走回了住所。
在民宿的陽臺,海風徐徐吹來,鹵味伴啤酒,還有聚在一起的旅人,大家聊著各自的際遇,在九份的夜色中渡過了在臺灣的第一夜。









DAY2
在大眾鋪睡覺的時候,樓大又勾搭了一位溫州的可愛妹子,一起組隊就開始了今天的平溪線鐵道一日游,早上坐在小陽臺看著基隆海岸,吃完早餐,路過郵箱,寄了第一張明信片,打上了去瑞芳火車站的公車,由于是淡季,公車上沒什么人,車隨著山勢盤旋而下,再見了九份,再見了,吳念真筆下的故鄉。她的獨自美麗,她的頹敗,都淹沒在時代快速發展的洪流當中了。
在瑞芳車站,存好行李,買了相當便宜的一日游火車票,就開始了舊時光之旅。值得一說的是臺灣的火車之方便使很多老人家有了打發老年生活的機會。一路下來,我和溫州妹子都發現了相當多的老人組成小隊在游玩,在車廂中還和一位獨自游玩的85歲老婆婆聊了天,老人家云淡風輕地說道“啊我的孫子兒子都上學工作了,在家無聊就出來走走。”老婆婆住著拐杖,在口袋里裝了一直水就這樣一站站地游玩著。
平溪線就是《戀戀風塵》,《咖啡時光》《沉睡的青春》《多桑》等多部電影的取景地,臺灣政府在舊物復活這方面還是下了一定的功夫,或者說是相當擅長。日據時代的痕跡也在這一路10站的火車中呈現出來,鐵道,天燈,吊橋,小野貓,采煤時期的工業痕跡,沿路的古早味小店,各種綠色的植物都在這里留住了當時的韻味。
個人覺得在這里最知道購買的就是小店里的DIY銅板,貌似50臺幣一次,可以自己壓制一枚有景點特別圖騰的銅板,這種機子在臺灣各個旅游區都有,小伙伴可以留意一下,樓大可是一路收集了。
一路與溫州妹子嘻嘻哈哈地游玩,在菁銅站還勾搭了一臺灣的妹子,妹子是假期想把平溪這條線其他的站都走完,于是我們就三人小隊各種停戰,各種吃,各種放天燈。超嗨的。到了傍晚時分,我要趕去花蓮的火車,就在站臺與妹子們依依不舍地道別了。由于旅程有了這兩
個可愛的小伙伴,多了很多樂趣。
晚上的火車,到了花蓮車站已經八點多了,幸好訂的青旅就在車站旁邊,在出發前就勾搭好的甜心小護士和胖胖公務員越好在花蓮匯合,果然人一到花蓮,甜心小護士就聯系上我,晚上匯合去自強夜市吃吃吃了。(現已拆遷)花蓮的公共交通并不發達,地方小,群眾都自己騎機車,游客們只能選擇出租車.

猴硐的貓

猴硐的採煤橋

菁桐的許願竹筒


古早的彈珠汽水

不管能不能實現,都是大家滿滿的心願和祝福。



換乘的時候坐錯車,上了不是區間車的莒光號,然後在好心車長的指導下,在雙溪換線,坐回了平溪線。

日據時代在臺灣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一路都在找這種機子收集自製的紀念銅幣


花蓮第2天,樓大在網上報了一個清水斷崖——太魯閣——七星潭——炸彈蔥油餅。
清水斷崖在蘇花公路,這一段公路經常有落石,危險系數高,樓主后來在民宿遇到兩個環島單車的香港妹子,她們在蘇花公路都是搭便車過去。風景很美,清水斷崖的海水是碧藍色,而且是一見難忘。背靠的山郁郁蔥蔥。路上的鐵軌會有火車經過,那些火車從山洞滑行而去,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以前看過無數的電影畫面飛馳而過,啊!青春!在去清水斷崖的路上,會經過電影“盛夏光年”的取景地,就是那條很古早的街,那家海報封面的理發店,樓大很興奮地在門前留影了。太魯閣就是看山,雖然沒有國內的山水壯觀,但是也有一種小家碧玉的美感。最有愛的就是七星潭,鵝卵石的海灘,天氣陰暗,也擋不住海水的藍,風很大啊,浪很大啊,一不小心褲子和鞋都被海浪打濕了。
晚上又約了小護士和公務員一起在花蓮的街道壓馬路。一手果汁,一手鹽水雞。走在臺灣的后花園的街道,日式的建筑,昏黃的街燈,干凈的街道,還有亞熱帶特有的花園植物,這樣的晚上迷離又別致。

電影《盛夏光年》海報那個理髮店

清水斷崖旁邊的山谷,可以看到有火車軌的痕跡

清水斷崖個人認為是花蓮最美的景點

海水藍得見底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金蒜花季,一大片山坡盛開衰敗著。


七星潭是個海,海水是錠藍色的,海岸全都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



花蓮晚上的居民區小巷子

炸彈蔥油餅,特點是裡面的蛋是爆漿的。

粉圓冰,粉圓裡面都有餡,Q彈好吃!

花蓮的第3天。樓大用了最環保的方法,租單車,游花蓮。最地道的方式去感受這個后花園的一切。去吃當地人的市場早餐,午餐。吃到最美味的鹵肉飯和肉羹湯。單車去松原別墅一路上的海邊美景,還有巷弄間的日式建筑風光,你可以感受到花蓮人對生活的熱愛,那些植物茂盛,花朵盛開的院子,門口,無一不對你傾訴著。花蓮,迎著太平洋的海風誕生了太平洋詩歌節,在松園別墅舉行著,人不多,靜靜地看著文字,感受著建筑物活化后,曾經鬧鬼的建筑帶給你的詭異魅力。文化的跟就這樣深深地扎在土地里。
在往松園別院的路上看到的基督教教堂。

大同市場的美味滷肉飯和肉羮湯

舊建築活化運動讓荒廢許久的松原別院成了文化傳播的重要地點。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松園別院坐落在山頂,圖片是在院子看到的花蓮景色。

松園別院的古松樹

花蓮的自行車車道

花蓮的最後一天,我沿著自行車車道踩單車,看到遼闊的七星潭海岸線,那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出來。

下午4點左右,同學們在操場練習棒球。

在居民生活區無意中發現的美味,下午五點就全部賣光光,好吃得要旋轉。傳統糯米腸,香腸。炭火烤后,淋上特質的醬汁和酸菜,口味偏甜,炭火的味道讓糯米腸的糯米散發濃郁的香氣,是我在臺灣第一個吃出驚艷的小吃。

在自由路買的牛肉餅~好吃到哭!!!

自由路附近的當地人生活時常,水果攤的水果超!甜!

小小的商鋪門口都種滿了植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880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