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8-04閱讀(15)

雨花石是如何形成的?
雨花石是一種二氧化硅石,呈現(xiàn)塊狀,質(zhì)地精致細密。它的礦物顆粒極為細小,外觀與玻璃質(zhì)物體很相似,用顯微鏡都分辨不出來,只能利用光學性質(zhì)去分辨,稱為“隱晶質(zhì)”。

雨花石原巖成因各異,不過主要與火山運動有關(guān)。古時候的秦淮河、滁河和長江中上游,火山活動頻繁,大量巖漿從火山中噴涌而出。巖漿是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巖石,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當巖漿在外界溫度降低冷凝后,二氧化硅熱液填充在火山巖的空隙中,由于不同形狀的空隙而形成球狀或脈狀。

二氧化硅在空隙內(nèi)部繼續(xù)冷凝結(jié)晶,成為瑪瑙,然后經(jīng)過地殼運動的擠壓等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瑪瑙從縫隙中脫落而出,經(jīng)過山石的研磨、水流的沖刷,外表逐漸被滾磨,形成卵石,最后在古河流中,被流水搬運到江河交匯處沉積為礫石層,深埋地下。
后來地殼依舊不斷運動,這些含有卵石瑪瑙的地區(qū)上升形成了一片滿布礫石的小山丘,迫使河道向北移動。這一片布滿礫石的小山丘在地質(zhì)學上被稱為“雨花臺礫石層”。

雨花石有兩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距今的1400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一位法號云光的僧人,他在南京中華門外石子崗附近設臺講經(jīng),精誠感動上蒼天降花雨,落地化作五彩石子。這就是雨花石的傳說。

另外,相傳曹雪芹少年時去雨花臺游玩,遇到不少人在撿拾、出售雨花石。因此有人認為曹雪芹正是由雨花石突發(fā)奇想,將女媧補天遺下的一塊五彩石,幻化成通靈寶玉,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巨著。




《雨花石》
我把你的名字
放入一顆雨花石,
迷幻的圖案是
深邃的靈魂,
風霜雨雪的考驗
是玲瓏剔透的美。

今世在月光河畔
與你相遇,
潺潺的溪水
讓你朦朧而詩意。
我小心把你
放在手心,
千絲萬縷的情絲
在眼前浮現(xiàn)。

你的美
似柔和的目光,
淡淡的憂傷里
有著花的芳香。
夢里依稀
與你相伴,
千萬年前的記憶
在眼前浮現(xiàn)。

認知美、探尋美、
發(fā)現(xiàn)美、熱愛美。
追尋美的足跡,
過美麗人生。
麗文悅心,
用美麗文字,
愉悅心靈。
編者茹立文,
文學愛好者,
喜歡文學與詩歌。
愿生活與詩常相伴,
愿歲月與美常相依!
圖片及部分內(nèi)容自網(wǎng)絡。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925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