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麥家人物深度解析(麥家暗算黑色的氣質)
發(fā)布時間:2024-08-04閱讀(18)
文 | 安林 砍柴學院特邀作者
編輯丨謙鐘素

有一位革命前輩曾滿懷深情地說過:如果沒有錢壯飛同志,我們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錢壯飛是誰?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讓人如此感激呢?
原來,錢壯飛曾是中國共產黨隱蔽戰(zhàn)線上的“龍?zhí)度堋敝弧?929年,他受組織派遣,打入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擔任調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機要秘書。

一個周末,正獨自值班的錢壯飛一連收到了六封密電,是發(fā)給徐恩曾的。他迅速譯電后才知道,原來,掌握中國共產黨核心機密的政治局候補委員顧順章,被捕叛變了。
如果顧順章把一切和盤托出,上海將一片腥風血雨。
危急時刻,錢壯飛派他的女婿連夜趕往上海,通知組織。
接到錢壯飛的情報,上海的各機關立刻采取行動,全部轉移。
幸虧錢壯飛及時的情報,有的地方僅僅轉移幾分鐘后,敵人就跟到了。如果再晚一點,后果不堪設想。
錢壯飛虎穴傳情報,使黨組織避免了被一網(wǎng)打盡的厄運。
情報是如此的重要,關系到斗爭雙方的生死存亡。
那么,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隱蔽戰(zhàn)線上都有哪些動人故事呢?
今天,我們就結合作家麥家的小說《暗算》,來說說那些英雄的故事。

揭開秘密的沖動,是人類根深蒂固的天性。在《暗算》中,瞎子阿炳憑著神奇的聽力,去尋找敵臺。

他根據(jù)敵方每個報務員發(fā)報的特點,抓住其各自出格的“辮子”或“尾巴”,讓對方高層的十五部電臺,全部“浮出水面”。
阿炳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把敵方軍事系統(tǒng)的一百零七部秘密電臺,共一千八百六十一套頻率,全部偵獲。
可謂神乎其神,阿炳被稱作順風耳、千里耳,一點都不夸張。
現(xiàn)實中,能夠憑借敏銳的聽力,根據(jù)發(fā)報員發(fā)報特點進行密碼破譯的人,大有人在,曹祥仁就是其中之一。
曹祥仁是湖北大冶人,曾任東北野戰(zhàn)軍副參謀長兼第二局局長,對密碼破譯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曹祥仁的聽力極為聰敏,他可以通過報務員的發(fā)報手法和不同機器的聲音差異,分辨出是哪個敵臺和哪個報務員在值班,有時不戴耳機也能辨別無誤。

他熟記常用明碼,聽到電碼,便可迅速在腦海中轉換為文字。
他曾經(jīng)創(chuàng)下過一副耳機聽5個敵臺的記錄。
那是1933年1月6日午夜,楓山埠戰(zhàn)斗前夕,曹祥仁獨自當班,突然發(fā)現(xiàn)有5個國民黨軍電臺,同時在呼叫。
曹祥仁集中精力,迅速轉動頻率旋鈕,選臺偵聽。
一開始,曹祥仁偵聽的是第十四師電臺,發(fā)現(xiàn)像是宿營報告。
便立即轉聽第五師電臺,結果是發(fā)往南昌的。他接著轉聽吳奇?zhèn)ゲ侩娕_,當即判斷出,密電在下達命令。于是,他毫不猶豫地盯住,把電報抄完并迅速譯出。
雖然這份電報沒有抄全,但恰好抓到了國民黨軍重新部署進攻的核心內容。
原來,國民黨軍臨時改變了作戰(zhàn)部署,兵分兩路合擊紅軍,企圖切斷我軍后路,對我形成大包圍。
根據(jù)曹祥仁破譯的情報,紅軍馬上進行了新的兵力部署,反而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zhàn)。

曹祥仁立了大功。他手指轉動旋鈕選電臺,耳朵捕捉電波信號,大腦先把電波信號轉換成數(shù)碼信號、再選出相應密本、轉換成對應的文字。
在一瞬間,他要完成如此多的工序,如果不是曹祥仁,根本就做不到。
曹祥仁和阿炳,都是通過異于常人的超強聽力,來截獲敵方密電,將之破譯。
而有時候,由于密碼工作的復雜性,需要高度的智慧來解決。

煉金術士想將石頭煉成黃金,而密戰(zhàn)斗士就像語言學的煉金術士。他們總是用盡各種方法,嘗試著從無意義的符號堆里,揣度出合理的文字。
《暗算》中,曾在世界著名數(shù)學家馮·諾依曼手下工作過的奇女子黃依依,就歷盡千難萬苦,破譯了“光復一號”。

光復一號,是國民黨的高級密碼,這個密碼,是由當時的蘇聯(lián)數(shù)學奇才列娃·斯金斯研制的。這是一部高級的世界頂尖的數(shù)學密碼,號稱世紀之難密碼。
破譯不了這部密碼,就無法掌握敵軍的動向。
密戰(zhàn)斗士黃依依接受任務后,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列出了所有的演算方案。
那時沒有電腦,全靠人工演算,演算了九天才演算完,最后歸零,密碼得以破譯。

光復一號密碼被破譯,潛伏的大批特務紛紛落網(wǎng)。不僅極大地打擊了一度囂張的特務活動,還確保了國家安全。
其實在現(xiàn)實中,這樣的“煉金術士”比比皆是。
那是1932年,紅軍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引起了國民黨軍的警惕。他們對無線電通信進行了加密,使用的是被稱作展密的密碼。
紅軍抄下來的國民黨軍電報,成了一堆堆無法解讀的“天書”。破譯工作陷入僵局,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
當時,曾希圣負責特科,領導紅色電訊工作。
為了搶在敵人銷毀密碼前趕到,紅軍攻打國民黨二十七師時,曾希圣不顧個人生死安危,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帶著突擊部隊的戰(zhàn)士,沖進了國民黨的師部,尋找密碼。
他們在墻角發(fā)現(xiàn)了一個皮包,里面有一些譯完但沒來得及銷毀的紙條,紙條上有30個字的“展密”譯文。
以這30個字的紙條為基礎,紅軍開始了對展密的破譯。
團結就是力量,展密的破譯是集體力量的結晶。
曾希圣是會推算的數(shù)學家,會通過落款格式,如“職公秉藩”“職何應欽”等,來推算密碼。

曹祥仁熟知國民黨的發(fā)報手法,甚至能知道是哪一個國民黨發(fā)報員上機上手了,從而判斷出是國民黨的哪支部隊。
朱總司令曾經(jīng)在國民黨軍隊中當過將軍,熟知國民黨公文,能估摸出電文表達的基本意思。
有時,他們還請教周總理。因為周總理和蔣介石在黃埔軍校共過事,看過蔣介石發(fā)的電文,知道蔣介石可能會怎么說。再和破譯人員一對照,就能推算出一些密碼的用法。
再結合當時總體的軍事行動,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地推算著。
最終,他們破譯了“展密”,掌握了國民黨編制密碼的規(guī)律。
之后,他們又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破譯了國民黨17個密碼本,幾乎把蘇區(qū)周圍國民黨軍隊的密碼本,全部破譯了。
通過破譯“展密”,紅軍對國民黨軍的任何作戰(zhàn)行動都了如指掌,為紅軍掌握敵情變化,預測戰(zhàn)事發(fā)展,最終打贏戰(zhàn)爭,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說,歷史的標點符號,是密碼打上去的。

在小說《暗算》中,701的敵人在五十二個小時內,把師旅級以上單位的通訊設備、上下聯(lián)絡的頻率、時間、呼號等等,統(tǒng)統(tǒng)變了。
這使得701十多年來苦苦積攢起來的全部偵聽資料、經(jīng)驗和手段、技術等等,一夜間等于零。
一時間,所有人員、技術、設備等,都形同虛設,701瞎眼了。

而在阿炳把敵方軍事系統(tǒng)的一百零七部秘密電臺,共一千八百六十一套頻率,全部偵獲后,形勢發(fā)生了巨變。
701變得雙眼如炬。結果,敵方以為在下“暗棋”,而我們其實在下“明棋”,敵方的失敗不可避免。
現(xiàn)實中也是這樣,密戰(zhàn)斗士總是在斗爭的轉折點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那是1935年1月24日,開完遵義會議的紅軍,攻占了土城,卻與國民黨川軍郭勛祺的部隊遭遇。
當時,中央軍委認為,川軍實力不強,可以攻打一下。

可戰(zhàn)斗打響后才發(fā)現(xiàn),原以為敵人是2個旅4個團約5000人,實際上卻是6個團1萬多人,而且敵人還有增援部隊源源而至。
戰(zhàn)斗極其艱難,急需了解敵情。
但當時特科對川軍的密碼并不掌握,它與國民黨中央軍不是一個密碼體系。而且用的是“來去碼”,破譯起來非常困難。
可是,紅軍戰(zhàn)士從來就不會被困難嚇倒。
時間就是生命。“破譯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鄒畢兆,很快在野外架起了天線。

他們就地收聽敵人密碼,就地破譯、就地報告,這在世界密碼戰(zhàn)歷史上,絕無僅有。
三人團結協(xié)同、奮力破譯,終于發(fā)現(xiàn),在敵軍的合圍態(tài)勢中,只有西北角有一處空檔。
千鈞一發(fā)之際,紅軍從該處突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戰(zhàn)。
徐向前元帥曾經(jīng)說:毛主席之所以用兵真如神,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重視運用偵察情報。
事實反復證明:誰在密碼上取得了優(yōu)勢,誰便掌握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

在中國革命史上,密戰(zhàn)斗士鮮為人知,他們隱姓埋名,大功不語。
密戰(zhàn)斗士們多想跟普通人一樣,像孩童似的撒歡兒,痛痛快快地喘喘氣兒,他們多想能夠無密一身輕。

然而密戰(zhàn)的特殊性,使他們只能在嘴巴上壓上一塊巨石,把所有的秘密埋在心海深處。
但正是這支隱忍的傳奇隊伍,使我軍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成為我黨我軍多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重要力量。
和平年代的今天,破密與反破密的斗爭,仍在繼續(xù),紅色電波也將永不消逝。
. END .
【排版 | 匆匆】
(歡迎關注,未經(jīng)允許,禁止轉載;原創(chuàng)不易,盜文必究。)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086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