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17)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楊瀾
在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有這樣一個小鎮,被稱之為中國傘鄉、非遺之鄉、蔬式小鎮,因為其放慢節奏、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熟悉這里的人又叫她“蔬式·慢城”——這里就是分水嶺鎮。
10月9日,距離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中心鎮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已過去一年有余。《指導意見》中提出了“到2025年,在全省中心鎮范圍內培養一批‘經濟發達、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輻射廣泛’的省級百強中心鎮,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的目標。
帶著對四川省城鎮轉型發展路徑的好奇心,封面新聞記者聯系到分水嶺鎮黨委書記魯仕洪,探索這個名為分水嶺的小鎮,是如何在絕大多數城鎮以“攤大餅”模式快速推進城鎮化步伐時,選擇了既追求城鎮現代,又追求生態自然和人文同步發展的發展方向,成功走出一條在美麗鄉村構想下打造現代桃花源的有效路徑。

打造“傘里古街”
讓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代代傳承
魯仕洪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許多人鐘情于分水嶺鎮,是因為這里浪漫朦朧的美。在這個小鎮,既有著鋪著青石板的雨巷,也有著如詩若夢的油紙傘。

分水嶺興起于明朝,是瀘州通往云、貴兩地運送鹽、茶、桐油、紙傘等地方土特產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鹽馬古道驛站。現存分水嶺老街為四川省傳統村落,街巷全部由青石板鋪成。現存保護良好的川南民居中的一座百年宅院,就是油紙傘最大的生產作坊。

記者獲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水油紙傘”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此外,分水嶺鎮還有三國名臣董允衣冠冢、明代石刻陳家大院、瓊瑤故里瀘南中學舊址等26處重點文物和歷史遺存。
為傳承這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分水嶺鎮著力打造了“傘里古街”。這條特色商業古街,總長約1.1公里,建筑面積8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風格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文化,建有瓊瑤書吧、分水油紙傘活態展覽館等,集中展示分水嶺及瀘州的特色美食和傳統文化。傘里一經開街,就成為了川內“國風”網紅的打卡地。


描繪“蔬式慢城”中心鎮藍圖
聚焦需求側打造特色消費場景
要打造出一個漫度舒適、恬靜、休閑的“蔬式”慢城生活中心鎮,這是分水嶺鎮給自己描繪的發展藍圖。
魯仕洪介紹道,在規劃方面,分水嶺鎮描繪“蔬式慢城”藍圖,通過規劃實施“一區一街一帶一園”(古鎮風情區、文旅特色街、蔬果采摘帶、生態農業觀光園)載體建設,打造恬靜休閑的“蔬式”慢城生活中心鎮。此外,小鎮還創新營城理念,構筑“蔬式”環境。推行“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將市政基礎設施納入國資平臺“城鄉一體化”建設,引導生活資本開發建設。
在發展方面,注重生態價值轉化,依托優質生態本底,通過建設平臺、發展產業、推動融合,聚焦需求側打造特色消費場景,聚焦供給側打造創新創業空間,不斷做強“現代農業 文化旅游 休閑度假”的“蔬式”產業。
記者了解道,目前,分水嶺鎮以分水油紙傘文化為核心引力,以農耕文化、董允文化、瓊瑤文化為靈魂,通過“一心、一軸、三區、多廊”建設,已經成功打造“蔬式”產業、“蔬式”文化、“蔬式”生活、“蔬式”環境,區域中心鎮的承載能力、吸納能力、集聚能力和發展活力,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邁入了人城境業互促共生的良好發展態勢。
(分水嶺鎮政府供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104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