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你看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你見過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嗎)
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10)
“總理先生,你見過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嗎?”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中,一個西方記者故意問周總理這個刁鉆古怪的問題。
周總理聽后并沒有急于反駁,而是泰然自若地回答道:“見過!”
這個外國嘉賓仍不死心,繼續追問道:“是誰,在哪里?”
面對西方記者不懷好意的追問,周總理沉著又鏗鏘地回了一番話,把這位西方記者賓噎的頓時滿臉通紅、啞口無言。而周總理的有力回擊,贏得了在場人的尊重和欽佩。
面對西方記者的肆意刁難,周總理是如何回答并作出應對的?

回到上面那個情景之中。
西方記者在聽到周總理說自己見過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后,先是愣了幾秒,隨后為了占據這次談話的主動權,又馬上問道:
總理先生,您指的是誰呢?在哪里?
面對窮追不舍的提問,周總理微微一笑,坦然地說出了內心的答案:
“是我夫人,在我家里。”
是了,在周恩來總理心中,世界上第一漂亮的女子就是我們熟悉的鄧穎超同志。這個回答機智巧妙又鏗鏘有聲,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其反應之敏捷讓人為之嘆服。

西方記者聽后略略皺了下眉頭,然后繼續用質疑的語氣問道:
“尊夫人是世界最美的女子?”
聽到對方的反問,周總理會心一笑,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是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我的眼里我的夫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否則我也不會娶她。”
就這樣,一個看似難以回答的問題,被周總理輕松解決了。
諸如此類的提問顯然不懷好意,簡單回答“見過”或“沒見過”都會掉入陷阱,而周總理所答無隙可擊,讓該西方記者領教了什么叫智慧坦率、柔中帶剛,在場的人無一不被其所折服。

看到這里,有讀者可能會問,當初周總理是怎么和鄧大姐結為革命伴侶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周總理和鄧大姐之間的婚戀經過。
周恩來和鄧大姐在“五四運動”革命洪流中相識,心中都有救亡圖存的革命意志和理想的他們,因為家國情懷成為了一起工作的革命戰友。
起初,周恩來和大姐之間只是單純的友誼,兩人并沒有發展成為戀人關系。但在長期的相處中,周恩來找另一半的思想逐漸發生變化,他開始明白自己究竟要找一個什么樣的伴侶。
歷經歲月的考驗,1925年8月8日這天,周恩來和鄧穎超結為夫妻。

1926年,鄧穎超懷孕了,她滿懷喜悅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周恩來,尤為喜歡孩子的周恩來十分高興。但遺憾的是,他們身處亂世,鄧穎超根本無法在安穩的環境中安心保胎,而是四處奔波勞累。最終因為難產,第二個孩子剛生下來就夭折了。
而這一次難產傷害了她身體的根基,從此,鄧穎超喪失了生育能力。
中國自古就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觀念,但周恩來對此不僅沒有絲毫責怪,而是心疼惋惜和自責,他坦然安慰道:沒孩子就沒孩子吧,以后普天下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
在往后的歲月中,周恩來盡可能抽出時間陪伴妻子,而鄧穎超也很珍惜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

這就是周總理和鄧穎超同志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
也許單從外貌上來看,鄧穎超同志并不是世界上最美貌的女子,但鄧穎超同志卻有世界女子少有的賢惠、善良、剛毅和果敢!她所擁有的美不是皮相之美,而是品性和精神之美。
而我們的周恩來總理發現并保護了這種美,在他心中,夫人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
這一次西方記者的刁難,不僅沒有讓周總理難堪,還間接讓周總理秀了一波恩愛。
當然了,作為新中國外交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周恩來總理與記者打交道不止這一次,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他場合中,周總理是如何應對外交場合遇到的刁鉆問題的!

1940年,周恩來宴請美國學者白修德吃飯,當天的主菜是我國著名的一道菜肴——烤乳豬。
菜一上來,乳豬烤的焦紅油亮、皮酥肉嫩、異香撲鼻,可白修德卻陷入了遲疑。
看著渾身金燦燦的烤乳豬,周恩來先給遠道而來的白修德介紹起了這道菜的發明及做法。說話間,他拿起公筷夾了一塊金黃的豬皮,放到了白修德的碗中。
白修德卻面露難色,遲遲不肯動筷。
讀到這里,可能有讀者會問,這樣一道美味佳肴,為何白修德卻不肯吃呢?
實際上,白修德苦惱的心情與他的宗教信仰有關。白修德是猶太人,他信仰的宗教是猶太教,而猶太教的教義包括“豬是不純凈的食物,不可吃”等內容。
因此,面對眼前這香氣撲鼻的烤乳豬,他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周恩來也看出了白修德的為難,于是開口詢問道:白修德同志,你怎么不吃呢?是今天放菜不合你胃口嗎?白修德點了點頭,立即將原因說了出來。
通常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主客之間的尷尬,會選擇立即讓服務員換下這道菜,重新上一道。但這樣做也有一定的弊端,客人很可能會因破壞宴會的氣氛而為難、內疚。
那么,周恩來是怎么解決的呢?

周恩來聽到白修德的話恍然大悟,幽默風趣地解釋道:你瞧,這看起來像豬,但在我們這里卻不是豬——這是一只烤鴨。
聽了周恩來這一番妙解,白修德不禁朗聲笑起來,他拿著筷子將剛才那塊豬皮夾起來吃掉,并說道:吃了第一口真正的豬肉,以后就開戒了,但愿我的祖先能原諒我!
說罷,兩人對視會意一笑。
多年以后,白修德依然對這件事記憶猶新,他在許多場合高度評價了周恩來的外交魅力,稱:“周恩來使人為之傾倒的風度,完完全全贏得了我的心。”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擔任政務院總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部長。
后來隨著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世界各國都意識到東方雄獅正在蘇醒,相應的,我國外交事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次,周恩來在中南海設宴招待外賓。外賓隨著周恩來逐漸走入大廳,琳瑯滿目的菜肴讓這些客人十分驚喜,一些記者也不斷用自己的相機拍照紀念。
不一會兒,服務員又端來一道湯菜,湯菜中有冬筍、蘑菇等鮮美的食材,這些食材經過烹飪成為了味道鮮美且寓意良好。其中,湯中的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很是別致。
可賓客們在看到這個圖案時,突然大驚失色,因為這個圖案翻過身來實在像法西斯的標志。
周總理自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不慌不忙地將那個圖案翻過去,并解釋道: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圖案,叫“萬”字,象征著福壽綿長的意思,是我們對遠方來客最好的祝福。

招待宴會上的賓客聽后,這才放心地笑了起來。剛才突然凝聚的空氣,也隨著周總理泰然自若的話音開始流動。
接著,周總理又詼諧地笑道:
“就算是法西斯也沒有關系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
話音剛落,大家都被機智幽默的話折服了,紛紛動筷夾菜,不一會這道菜就被吃了精光。
可能有人會問,這兩句話有什么含義和考量?
這兩句話是相互嵌套的一個整體。首先,第一句話是向眾人解釋菜肴上符號的寓意,防止錯誤解讀;而第二句話則是在巧妙化解尷尬氣氛,同時也增添團結世界各位友人的含義。

還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會上公然問周總理:
“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
這個問題,是當時環境下我國的痛點和難點,當時我國遇到了天災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國民經濟不景氣。美國記者問這個問題,實質上是想借此嘲諷中國貧窮。
因此,這是一個帶著刺的提問,與會的各國記者都預感到一場唇槍舌劍即將到來。

面對他的這一番質疑,周總理不失風度地答道: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有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這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p>
周總理接著說:
“中國人民銀行是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金融機構,實力雄厚,它所發行的貨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貨幣,在國際上也受到各個國家的好評?!?/p>
聽著這番回答,那位西方記者知道自己遇到了強勁的對手,他提出的幾個針鋒相對的問題都一一被巧妙化解,這使得他不禁有些氣急敗壞,但又無可奈何,只得低下頭灰溜溜坐下了。

這就是周恩來總理非凡的外交風范、及爐火純青的高超外交藝術。
面對西方記者不懷好意的刁難甚至挑釁,周總理總是保持著從容自若、不卑不亢的態度,以獨特的中國式君子之風,有理有利有節地駁斥西方記者的言論。
毫無疑問,周恩來總理是古今罕見的談判天才、是人民的好總理、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斯人已逝,懷念不減,我們永遠懷念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344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