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12)
河北鎮磁家務村地處房山區西北部,兩面山峰綿延,中間一條大石河緩緩流淌。這是個偏僻的位置,但是風水不錯。清前期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承澤裕親王碩塞一支九代十三王幾乎全部葬在此處。然而時過境遷,這處布局嚴整的清朝王爺家族墓僅存下一架石牌坊。2017年,磁家務村搬遷,整個家族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又清理出地宮數座。本文照片拍攝于2015年冬,還可見當時的面貌。

八大鐵帽子王之和碩莊親王世系
莊親王一支始于清太宗皇太極五子碩塞,然而碩塞生前的封號是承澤親王。其實這種兩字親王封號在清初很常見,到順治后期才陸續得到調整,至碩塞長子博果鐸嗣位時,改封號為莊,仍為親王爵。碩塞生于后金天聰二年(1628),薨于順治十一年(1654),壽命僅27歲。事實上,較之清初其他七家鐵帽子王,莊王一支實力最弱。其一,碩塞的出身不好,他是庶出子,而且在其出生不久,其生母側妃葉赫那拉氏就被皇太極賜給大臣為妻了。其二,碩塞并無可以標榜的戰功,盡管碩塞稍長后就一直和多鐸等叔叔輩的人南征北戰,但其畢竟只是個從將,戰功無從談起。尚且不談禮烈親王代善、睿忠親王多爾袞。即便是和其哥哥肅武親王豪格相比,他也遜色很多。甚至爵位不及他的兩位鐵帽子郡王,也是頗有戰功。再察其生平,順治元年(1644)封多羅承澤郡王,順治六年(1549)因功晉封親王,七年又降郡王,八年復升親王,至順治十一年(1654)薨,可謂是命途多舛。

位于河北鎮磁家務村的莊親王家族墓
雖然清朝王爺多達二百多位,有權勢的王爺家族不少,但他們死后不一定都葬在一起,如禮親王家族、睿親王家族等。另外一些集中埋葬并大規模保留遺跡的,已經很少,大概只有房山區順承郡王家族墓和昌平區白羊城的慶親王家族墓,還算遺存豐富。與上述兩支相當,莊親王同屬滿清12大鐵帽子王之一,然而其家族墓遺存至今的只有第一代莊親王博果鐸一位。

早年間,莊親王家族墓布局嚴整,均倚靠在饅頭山居中的五座山頭前,具體可以劃分為前陵(葬碩塞)、后陵(葬博果鐸)、西陵(葬允祿)、小西衙門(葬弘普、永瑺、綿課)、小新陵(葬綿護、綿嘩、奕仁)、松樹圈(葬奕镈、載功)、姑娘墳(不明)、大立峪(葬載勛)八處園寢。莊王家族13位王爺(含一位追封王、兩位遭削爵王),僅有末代莊王溥緒未葬此處。

1927年,莊親王溥緒到此賣掉了磁家務的一部分古樹。至1928年,東北第一軍司令于學忠率部盜掘了莊親王眾墳地,并奪走了很多石料。柴廠村的劉振山隨后再一次盜掘了這些墓葬。解放后,由于磁家務一帶毗鄰礦區,在此先后修建鐵路、家屬區,并逐漸擴大了村莊規模。莊親王家族墓慢慢消失了。筆者于去年11月中旬冒雪走訪了磁家務村莊親王墓舊址,仍然只發現時為“后陵”的莊靖親王博果鐸墓石牌坊,目前該石牌坊位于北京市一商局一零三倉庫院內,位于村北緊鄰鐵軌北側的位置。(摘自筆者文章《三訪清代王爺墳04·走訪莊靖親王博果鐸墓》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399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