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8-09閱讀(1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外國男人這幾年吹起了高跟鞋風?
大牌男模走秀時穿,走得一路帶風。


各路男網(wǎng)紅也大秀藏品,有的大V還出教程教男人怎么穿。
很多男人跟著效仿,于是外網(wǎng)漸漸卷起了男人穿高跟鞋的新潮流,相關(guān)視頻光是在抖音海外版就有上億觀看量。

自己愛穿也沒什么,畢竟這是個人愛好,尊重即可。
可是有的人為了讓潮流合理化,還要搬出歷史,說高跟鞋本來就是設(shè)計給男人穿的,如今再穿是名正言順。

高跟鞋都發(fā)展這么多年了,突然翻舊帳是怎么回事?喜歡的話就送他們好了,尤其是這種

無可否認,高跟鞋確實最初是發(fā)明給男人穿的。
不只是高跟鞋,甚至絲襪、粉色裙子在過去都是男性先用起來,但是后來反被貼上女性標簽,同樣也是男性貴族掌權(quán)者們的“一聲令下”。現(xiàn)在男性想重獲高跟鞋自由、絲襪自由,只要說服其他同性的審美就好。但要是拿歷史當證據(jù),大概是遺漏了中途重要的發(fā)展歷程。
挖醬這就帶大家盤盤這些物品的發(fā)展史,看看究竟是誰剝奪了男性穿高跟鞋,穿黑絲襪的自由?

高跟鞋是男人最早的增高鞋墊?
如果你穿到古代歐洲,在街頭看到男人穿著一身粉紅,或是短裙絲襪高跟鞋的全套裝備,不要以為見到了初代女裝大佬。
對于當時中上層男士,這些都是標配而已。

可它們后來怎么成了女性專屬?很大原因是因為用途變了。
比如高跟鞋,最初是波斯士兵穿來騎馬用的。
平底鞋容易打滑,換上高跟鞋的話,就能勾住馬鐙不打滑,輕松上馬不是夢,站起來射箭更是小菜一碟,帥到?jīng)]朋友。
到了16世紀末期,高跟鞋傳入歐洲,因為是軍事裝備,最初在歐洲被視為勇武的象征,只有男人才穿。
高跟鞋后來火遍歐洲,關(guān)鍵是遇到了帶貨王路易十四。
他的身高只有1米63,發(fā)現(xiàn)有了高跟鞋后,自己也能秒變1米8,從此高跟鞋不離身,還指定紅色鞋跟是限定色號,只有宮廷成員才能穿。

在他的加持下,高跟鞋火遍貴族階層,不光是男人在穿,女性貴族也開始穿了起來。
高跟鞋從原來的樸實軍用鞋,搖身一變成為奢華時尚的潮流單品。
還記得《絕代艷后》里的畫面嗎?瑪麗皇后當年穿的鞋款,不少依然流行至今,沒有一個鞋控看了能不尖叫。

問題也來了,當時男女都在穿,怎么后來男人們就掉隊了?
主要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在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高跟鞋被打成是封建貴族陰柔花哨的代表之一。
而從運動中冒起的資產(chǎn)階級和市民階層,為了和封建貴族劃分界線,舍棄他們的華麗裝扮,轉(zhuǎn)向禮服皮鞋的陽剛硬朗風格。
男人不穿了,女人也穿得越來越少,轉(zhuǎn)向綁絲帶或蝴蝶結(jié)的平底鞋。
直到1920年代,制鞋技術(shù)進步,工匠們設(shè)計出了錦緞高根鞋、T形帶皮革鞋等新款,吸引女客戶們嘗鮮。
適逢攝影技術(shù)普及,女人們穿著高跟鞋的畫面隨處可見,帶動更多女人穿高跟鞋,加上商家的宣傳,高跟鞋慢慢就成了女性專用。

回想高跟鞋的歷程,從最初的勇武象征,經(jīng)歷高峰后又被打成是“做作不陽剛”的產(chǎn)物,最后在女性的手里,成了美麗甚至是性感的象征。
高跟鞋:話都讓你們說完了…


初代秀腿達人,是穿絲襪的男人?
其實不光是高跟鞋,隨著時代審美而被打下不同烙印的還有長筒襪。
最初的長筒襪左右分開,寬松不貼身,只是為了保暖和給男人遮擋腿毛。
直到文藝復(fù)興時期,人們被教導(dǎo)要正面看待欲望,學(xué)會欣賞人體美。男人們紛紛穿起了緊身長筒襪,爭相突出線條美。

萬萬沒想到,最初用絲襪展示曲線美的,居然是男人?

有的男人不光要穿,還要兩邊不同色,怒當全場最閃亮。
果然時尚就是一個圈,當時的男人就已經(jīng)穿撞色,老洋氣了。

他們的外衣一直變,從及膝長袍到齊臀上衣再到及腰上衣,長筒襪卻一直是下半身穿搭里的霸權(quán),流行了快400年。
長筒襪的熱度消退,也和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有關(guān)。這個時期,平民和資本階級冒起,推崇方便行走的闊腳長褲。
長筒襪被打成封建貴族的產(chǎn)物,漸漸離開了時尚圈的中心。

它的再次翻紅,要等到一戰(zhàn)時期,成年男性都上前線打戰(zhàn),大量女性走出家門當打工人。
女人們有了經(jīng)濟地位和話語權(quán),衣著也變得大膽,開始穿起及膝裙。

裙子短了,腿部大量露出,好看是好看,但是冬風一吹,每根腿毛都是想念長裙的形態(tài)。

為了保暖和美觀,有商家對長筒襪進行改造,推出尼龍絲襪,大受歡迎。幾近消失的長筒襪一夜回春,成為年輕女性人手一條的時尚單品。
從高跟鞋和長筒襪的用戶畫像變化,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物品還是那個物品,但是不同時代風氣的帶動,就能給物品打下完全的標簽。
其實不光是物品,甚至連顏色也有過這種待遇——說的就是粉紅色和藍色的被使用變化過程。

粉色才是猛男該穿的顏色?
大家可以想象,西方曾有一段時間,是男人就穿粉紅,藍色是女人最美的顏色嗎?
粉色由“血液和暴力、好戰(zhàn)標志”的紅色稀釋而來,雖然較為柔和,依然代表著陽剛果敢。
加上粉色顏料不易得,最初只有貴族猛男才能一身粉。

至于藍色,因為是寧靜沉穩(wěn)的冷色調(diào),和賢妻良母的形象很匹配,于是被打成了女性專用色。
當時的女性服飾里,藍色即使不是造型C位色,也是作為點綴而出現(xiàn)。
名畫《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就是一大例子,女主臉容恬靜,沉靜的藍色頭巾為她打了神秘buff一樣,流露出一絲絲若有似無的憂傷。

如今的藍男粉女,也是與社會發(fā)展有關(guān)。
隨著工業(yè)時代的到來,男性穿著轉(zhuǎn)向務(wù)實簡潔,顏色也轉(zhuǎn)身黑色、深藍這些暗色調(diào)。
粉紅這些搶眼的顏色,轉(zhuǎn)給了女人和孩子們使用。
同時粉色顏料的價格降低,意大利、法國的服裝品牌推出大量淺紅至粉紅色衣服,讓粉紅開始普及,并逐步成為女性時尚的代表色。

接著又有“粉紅狂魔”總統(tǒng)夫人瑪米·艾森豪威爾等名人帶貨,粉紅色進一步和“賢惠溫柔”這些傳統(tǒng)女性印象掛鉤。

于是,粉色和藍色也走上高跟鞋和長筒襪的“舊路”,隨著時代對物品定義的改變,漸漸被打上女性專用的標簽,一直沿用于今。

別管哪性專用,重要的是我愛不愛用
方便男人騎馬的高跟鞋,遮擋腿毛的絲襪,如今成了女人打造1米8長腿的神器。
一身粉紅曾經(jīng)是猛男標配,現(xiàn)在卻是少女心、粉嫩可愛的象征。
說好是設(shè)計給男人用的物品和顏色,怎么就成了女性專屬?

一方面是歷史上的幾場思想運動,鼓勵人類回歸自我,加深自我認識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男人要簡潔陽剛,女人要溫柔賢惠的傳統(tǒng)形象。
為了“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修飾外表的服飾和顏色,也無可避免地打上標簽。
但是男人必須陽剛,女人又只有溫柔賢惠一種嗎?

鼓吹女人成為賢妻良母,未必是為女性好,也有可能是在規(guī)訓(xùn)女人,變成主流社會想要的人。
看看主流社會的女性形象變化。
戰(zhàn)爭時期需要女性填補勞動力,于是廣告上出現(xiàn)的都是女性勞動者,敢抽煙能干重活,充滿自信和力量感。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大量男性涌入職場,女性又被趕回家里生兒育女,雜志廣告又換上了賢妻良母,其樂融融的家庭形象。

主流社會就像一雙看不見的手,用高跟鞋、粉色裙子這些商品,努力把女人“捏”成他們想要的形象。
可是我們都是不同的個體,自由生長出各自的性格、喜好、思想,甚至是小脾氣。
我們不必刻意磨平自己的棱角,塞進社會打造的形象格子間里。

和美少女們回顧“男器女用”的歷史,是希望大家知道這些物品變成女性專屬的過程中,有女性的努力爭取,也有對女性的標簽化。
而我們的最好做法,就是不再為物品和自我貼上標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不要覺得“女人該或不該做什么”,也沒有什么是男性專屬或者女性專屬,你以為的“本該”,是掌握話語權(quán)的人灌輸給你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你可以陽剛可以粉嫩也可以中性,可以化妝也可以不化妝,沒有人可以定義你,除了你自己。
我們是不同的個體,也可以活在定義以外,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生活美學(xué),只有積極爭取話語權(quán),才能擺脫標簽化帶來的刻板印象。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599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