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7)

比360水冷盒子大不了多少的MATX機箱(PS,這機箱確實能裝進這套水冷╮(╯▽╰)╭)
去年10月份裝了一臺小型主機(也是腦袋一熱的沖動消費),當時就有個想法,要不要試試這個全鋁的小箱子,能不能塞進全尺寸ATX電源 R9 3900X處理器還有RTX3090顯卡[捂臉],說干就干~ 日常折騰走起,老規矩看圖說話:

上圖這臺機器的配置是2020年底就裝起來的,中間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換了個更省地方的機箱(裝機貼當時懶得發了,也就換了個機箱),這次也是有點審美疲勞了,打算把用了4年的老280水冷和RTX3090顯卡隔離開來,免得哪天再給我淹了[笑哭]

機箱部分去年曬過就不多贅述了,小眾品牌的小喆(型號忘記了),支持120/240/360一體水冷(你沒看錯)、支持ATX全尺寸電源以及超長顯卡,機箱尺寸比絕大多數MATX機箱還要小,確實比較好玩。

機箱全鋁的,打孔風道預留口很多,但是前面板沒有入風口(為了顏值吧),所以空氣流通的環境不是很完美(后續有很多很多的折騰篇幅,倒置這篇文章從開始裝機到發文拖了一個多月,哈哈)。

考慮到要接獨顯和換電源,得把電源啥的先拆掉
配置方面,本來這個小主機是Ryzen5 5600G核顯 B550M主板 32G內存 500GBx2 NVMe硬盤以及艾派電競的850W金牌全模組電源,因為想折騰,所以打算把另一個電腦的Ryzen9 3900X、RTX3090、TT白金850W電源換進去,這樣一來2022年度就用這個機器,也不打算換電腦或者升級了。

這個H150本來是打算裝進去的,但是嚴肅得考慮了一下這么小悶罐機箱的內部風道情況(尤其是主板供電、顯卡背板還有固態硬盤啥的),最終還是忍了沒塞進去,也是怕水管相對來說要卷得很扭曲,怕萬一漏水就頭大了[石化]

裝好電源,可以看出空間還是比較寬裕的,如果換成體積更小的SFX電源也行,不過對于顯卡所需空間不會有多少沖突(往后看)

沒有定制線,原廠電源模組線就顯得太長了,空間狹小,布線不做太大指望了(主要是懶)[摳鼻]

顯卡裝進去(記得好像是330還是335mm長?)毫無壓力,甚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的預留空間,目測插個38厘米的顯卡都無壓力。

走線啥的全部隨緣了,反正蓋上蓋子也看不太出來。

顯卡高度也算是摸著上限了,如果再高一些的話,電源線會和玻璃側板沖突(其實現在的顯卡電源線已經是貼著側板了)

這四根十銓老內存也是2018年時候配8700K時候買的,已經是嚴重脫節于時代了,湊合用吧(然而并不能,后面這內存和M國嘉的主板不兼容,無腦藍屏最后換了)

比對了一下水冷和機箱的身板兒,最終我放棄了,下次裝機再用你吧。

這是3900X原配的散熱器,之前幾個月一直壓5600G用,幾乎無聲,因此讓我對3900X也產生了不必要的... ...妄想[捂臉]

涂上7921準備上散熱器,然后... ...悲劇了[流淚]

裝4針RGB線的時候,多轉了一圈就斷了,而且手上也沒電焊啥的,煩躁啊!

最后用退卡針 美工刀硬是給剝了皮抽芯塞進去了,倒也不耽誤用[笑哭](我是多能湊合)

這里也是尷尬的:由于老名人堂的1TB硬盤原配散熱片太高,導致和顯卡不兼容。。。。頂住了顯卡底部,所以有RGB神光的XPG龍耀只能塞到顯卡底下去了(不過最后我直接把這個硬盤拆下來了,因為1TB的NVMe 1TB的SATA固態基本夠用了,畢竟大部分內容都在NAS里)

XPG龍耀拆掉之前,機箱底部的光效看著還不錯。

第一階段的安裝算是完事兒了,上面還裝了兩個ID的120mm PWM風扇,噪音馬馬虎虎(后來也換掉了)。

當然了,這個時候機器是不行的... ...兩根十銓白鷹和這個板子不兼容,折磨了我兩天,最后把另外四根棘蛇的8GB-3200MHz垃圾條子換上了,一點就亮穩定如老狗[笑哭]

額,由于顯卡和電源之間還有點地方,所以Emmmmm... ...

貌似還行~

PS,這個4T的機械盤也不打算往里面裝了,因為顯卡太大,原有的硬盤位被擋住了,硬要裝的話只能裝在下圖的鋁側板上,算了算了,后頭一起塞NAS里就好,不往里面裝了。

額,臉擋住了(╯‵□′)╯︵┻━┻

封上蓋子,我以為現在可以開開心心地耍起來了[熊吉]然而并不能... ...

前面提到過內存不兼容,這個折騰了好久換內存才解決了,然后這個風扇啊我真的是... ...

AMD的原配風扇聲音真的吵啊,而且默頻狀態的3900X壓起來也很肉疼... ...FPU開1分鐘左右直接85°C,3分鐘基本沖著破百的方向就去了。日常干活開幾個程序CPU就跑到60多度,雖說不算熱,但是噪音真的難忍,所以當晚直接下單了SS135... ...

手里一堆156~165的各種風冷散熱器,但這個小機箱的風扇上限好像是140mm,所以又花了200多來了套銀劍,希望這6熱管小雙塔能壓得舒服點。


規格參數大家參考下就行,這里報個結論就行——這貨壓3900X或者5900X玩兒似的。

拆箱一覽,忘記看有沒有LGA1700的支架了(似乎是沒有)反正只用AM4的無所謂了。


這是贈送的TF7硅脂(據說也是2~30元檔次的水準?)實測渣渣的一B,稍后有說明。

非常非常不想拆主板,那樣的話基本等于整臺機器全部重裝一遍了,所以看到背板的時候就頭疼... ...(后來證明是我想多了)

只配了一個風扇,但是多送了一堆鋼絲架,可以再裝一個120mm的風扇(但考慮到內存和主板的供電散熱模塊以及這貨的高度,再裝120mm風扇確實不容易)


風扇還是不錯的,據說單獨買也不便宜,噪音方面還可以吧。

這個價位的風冷,包膠減震靜音設計自不必說了,整體觀感比之前超頻三200元價位的好一些。

然而這個雙塔感覺有點歪啊,車友們幫我看看?


做工參考,中規中矩,對得起價位吧。

額,安裝時候記得撕掉這個哈~

然后就是拆掉原裝散熱器,說拜拜了,估計這輩子很難用得上它了。



曬幾個AMD原配扇子和SS135的對比圖,照理說4熱管 細密鰭片的設計應該也不差啊,難不成是風扇直徑不行?

好在AMD的支架不用拆主板,不然的話我真的會崩潰(主要是懶得再拆)



這時還是非常信任TF7原配硅脂的,比7921好涂太多了好吧![贊]

呵呵呵呵呵,但這玩意兒的表現真的是一言難盡... ...

裝好散熱器之后,可以看到和機箱側面的空襲差不了多少了,算是這個箱子能用上的Z好的風冷之一了。

這個時候已經把內存換過來了,丑是丑點,勝在穩定,湊合了~

裝機,準備看下散熱和噪音表現。


開了游戲還有FPU測試了一下,拷機10分鐘也不會破90°C了,但是風扇噪音有點大,普通桌面應用(音樂、OFFICE、PS同時開啟)時候的溫度也跑到55°C ,這個我是不能接受的,網上搜了下TF7和7921的對比數據,果斷拆機...換硅脂![大哭]


7921太難涂了,湊合上面這樣得了,我不想努力了[泣不成聲]
換過7921硅脂之后跑FPU溫度改善了很多,截圖重裝系統時候給格掉了,不過記得很清楚表現:3900X默頻 BIOS中靜音風扇策略下跑10分鐘單FPU的最高溫度84°C,日常辦工況溫度控制到50°C左右,沒有明顯的體感噪音(電腦放在桌下)。
算是可以接受了?并不能~ [捂臉]我覺得還有改善的空間。
首先是背板出風口這里還是要加個90mm的風扇排風,不然CPU風扇吹出去的熱風還是會有聚集情況,這里依然買了2020年玩i5-10500那臺小機器時候同款的喬斯伯90mm ARGB,19塊錢一個:


買的時候著急沒看詳細介紹,差點買成12v 4Pin的,到手看到3Pin的就放心了[泣不成聲]

自帶8片緩沖墊,噪音和共振表現還可以。

箱子太小,背板只能上90mm的小扇子,聊勝于無吧,姑且風道順暢不少~

玩了一晚上之后感覺似乎好像可能是溫度有點更低了[錢]所以當晚又下單了一個~

這個自然是裝到SS135上面的

SS135原配的鋼掛鉤畢竟是給120mm扇子設計的,90mm的裝上去有點晃蕩,不過調整了一下之后還是沒啥問題的(如下圖)


開地平線玩了一會兒,CPU峰值能壓到72°C左右,心理層面可以接受了(以往兩年這3900X一直用H110i壓著,基本沒見過65°C [捂臉]由奢入儉難啊)
這就完了?然而并沒有... ...還有能上螺絲的地方就還想折騰[屎]

貓上淘了三套超頻3的ARGB扇子,神光同步一下美滋滋,風道啥的也算是對得起這么小的箱子了[酷]

看起來還是挺舒服的,只不過這套扇子已經被我拆下來了... ... 噪音太大[笑哭]

不管是BIOS里面如何調,這三個破風扇最低轉速都是1000rpm ,噪音估計在軸承里,加上北京那陣子Y情影響沒得物流 了,所以也就懶得退扔一邊了。當晚99狗東定了個同城倉的IDC三聯包,希望這波換上能好點:

買了之后才發現這貨是給IDC水冷散熱器設計的替換扇,原配件包里還有風冷長螺絲... ...那估計PWM可玩度會好一些呢[笑哭]

唯一不好的就是,超頻3那套扇子ARGB配線是1進帶1出,串起來布線很方便,但IDC這個則是配了個1轉3的3Pin擴展線,每個風扇的3Pin插頭都要匯總到這個1轉3的擴展線上:

對于ATX等空間沒壓力的箱子倒是無所謂,但對于這么個小機箱來說,每多一根線就多一份煩惱啊[笑哭]

半透明11扇葉12V/0.25A規格

正反面四角配有8片緩沖減震墊。

對比9葉12V/0.29A的超頻3扇子,兩者顏值差不多


裝機通電,噪音可以忽略不計(和90mm的喬斯伯不相上下,都很安靜)
PS,為啥買三個扇子,除了頂上可以塞倆之外,側板本來是可以裝360mm水冷的,因此也有3個120mm風扇位,鑒于這貨沒有前置入風口,所以裝在前側板上勉強當個進風了。

經過一陣子關于風扇的折騰之后,Ryzen9 3900X全核鎖4.3GHz/1.225V日常干活基本47°C~50°C的樣子,由于鎖了低電壓,所以FPU也能壓到80°C以內(代價是單核跑不到更高主頻了╮(╯▽╰)╭ 也無所謂),游戲場景里可以控制到75°C以內,當然風扇全部都是鎖了70%轉速的Max上限,不會讓他嘯叫,大部分情況都是比較安靜的。

全核4.4GHz也能跑,不過電壓即便是給上去也不算太穩定會藍屏,所以還是踏踏實實4.3GHz用著了。

最后掛個配置參考,畢竟是兩年前裝的配置了,本打算618時候換個5900X,鑒于實在不玩游戲,還是算了等7代AM5全部更新吧~

跑個分參考下,好久不看也不發裝機評測,我也不知道這配置是啥水平了,感覺日常用還可以堅持兩年的亞子?

今日流水賬羅里吧嗦電腦折騰文到此結束,感謝觀看,下次再見咯!
以上就是本期數碼曬單的內容,如對文中產品感興趣,您可在關注淘數碼查看置頂微頭條領票上車。淘數碼值選車站每日搜羅全網好玩不貴的PC配件、數碼生活好物供您參考!感謝閱讀本文,我們下期節目再見ヾ(?ω?`)o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717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