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三寸金蓮讓人覺得不寒而栗(成都三寸金蓮館)
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6)
自古以來追求美是女人天性使然,千百年來不曾改變,隨著時代進步,女人對美的認知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而百年前的女人以何為美?那時的男人對女人美的認知,除了容貌,還對女人的一雙腳產生了興趣,從而催生出長達千年小腳女人的悲慘命運。

如今,在成都有家博物館,就展示著3000多雙各地小腳鞋,記錄著那個年代女人與腳的悲戚故事。

催生小腳女人的背景,是古代交通和信息的不發達,加上那時女人地位不高,從而衍生出裹腳的陋習,這是古代男權社會對女人的一種畸形審美。

在現實中,小編曾見過裹著小腳的姥姥。她說,她們那個時候,女孩在四到五歲時就開始裹小腳,由于怕疼,小孩沒裹時嚇得直哭,但別人都裹,家里大人嚇唬說如果不裹以后嫁不出去,所以小孩哭也不頂事,必須裹。

姥姥回憶說,小孩裹腳的事兒,由奶奶們來幫著完成。先拿一塊白布一圈圈纏在腳上,越纏越緊,一直纏到骨骼定型成年以后,才能摘下來。剛裹時由于不適應,疼得直哭睡不好覺,但沒辦法也得忍著。
裹小腳一般三四年“定型”,有的運氣不好,腳型不好看的還要用布裹終生,太遭罪了。

什么樣的才算最完美的腳?裹腳時要求把腳裹到彎起來,腳不能大于三寸,大約9厘米左右才算完美,因此被稱作“三寸金蓮”。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迎合男權社會的畸形審美觀。在古代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女人美不美不僅看長相身材,還要看腳。“三寸金蓮”是美女標準腳,四寸是“銀蓮”,四寸以上叫“鐵蓮”,鐵蓮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丑女了,嫁出去很難。

第二個目的,是限制女人出門,不能走遠路。
由于小腳中心點小,走路不能過快,時間長還很容易疼,這樣女人們就不能出門亂跑了,在家安心相夫教子,這樣在外拼搏的男人們才放心。
在古代,大戶人家都有一個花園和假山,假山除了用于觀賞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讓家里的這些“三寸金蓮”女人們站在假山上看外面的世界,這樣在家就不會太悶。

而這期間,纏足也是經歷曲折。到了清代,滿族統治者認為這是一種陋俗,禁止女子纏足。順治元年(1644年),孝莊皇后諭,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而到了康熙七年(1668年),卻又開禁,纏足之風興起,不僅漢族女子纏足,連不少滿族婦女也效仿。
直到太平天國政權建立后,才頒布了禁止纏足令。而在我國,這種陋習從北宋開始,跨越時間長達千年。

不過,深宮高墻和苦痛也沒能阻擋住女人們的愛美之心。來看看展館中這些我國古代各地小腳女人們為自己親手做的小腳鞋,不同場合要穿不一樣的鞋,十分講究。按照現在的審美,也是十分時髦,散發著智慧。

一、婚鞋。婚鞋是喜鞋又稱上廳和塔堂鞋,是結婚時新娘子穿的。上面繡著玲瓏的鳳凰和牡丹。如果是官家的女兒出嫁,鞋面上還繡上龍鳳。


二、喪鞋。這種鞋以純白色或暗色為主,鞋上沒有花紋和繡花。喪鞋也分年限,沒有花紋的是喪事后第一年穿的,第二年開始可在上面繡少許圖案,第三年喪鞋圖案可以比第二年的多一些。

三、壽鞋。壽鞋是當壽終正寢時所穿的。這樣的鞋,底部繡有蓮花圖案,寓意“腳踩蓮花步步高升”之意。

四、皮鞋。皮鞋不僅現代有,其實古代也有了這種鞋,這是緊跟時代潮流的一種鞋。展館中的這雙“三寸金蓮”小腳鞋,看起來皮質很好,雖然歷經上百年還是光彩依舊,只是鞋尖有點破損。

五、雨鞋。遇到下雨天時,小腳女人也有雨鞋。有人會質疑鞋跟不高怎么防水,答案在它的底部。這鞋底大部分是用皮或者木頭做的,這樣防止水把鞋底打濕;然后鞋面上抹上桐油,可以起到防腐防潮的效果。不得不感嘆古人智慧。

六、家里穿的鞋。很多人好奇,古時候小腳女人平常在家時會穿什么鞋?在這座“三寸金蓮”博物館里也找到了答案。

在我國各地,每個地方的鞋不一樣,安徽的鞋簡單大方,除了面上的繡花,就連鞋幫和鞋底也都有美麗花卉圖案。山東小腳女人的鞋子最漂亮最洋氣,很像我們現在穿的靴子,顏色上較大膽,采用了除紅色以外的其他亮色。

山西的鞋子則像我們現在穿的高跟鞋,用葫蘆底和象鼻頭打底,十分現代時髦。


“小腳一雙,淚水一缸”,而這3000多雙小腳鞋背后,一針一線展示了中國女性愛美而又極盡才華的智慧。

如今,在中國約14億人口中,仍然在世的裹腳女人,已很少。據稱現今最多的是云南省的一個村子,仍然有20多位小腳女人健在。據說是因為村子偏僻,1928年我國頒布禁止裹腳時,她們不知仍然在裹。

你見過這樣的小腳女人嗎?你身邊還有這樣的小腳老人嗎?
這里是·圖說故事520的原創圖文,嚴禁轉載盜圖搬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053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