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經(jīng)驗之談姜太公釣魚(姜太公垂釣新解)
發(fā)布時間:2024-08-26閱讀(11)
姜太公,又稱姜子牙、姜尚、呂尚、呂望、太公望、齊太公等,是我國早期信史中的名人,加上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當今各類影視作品的演繹,其形象婦孺皆知。不過,也正因為后世對姜太公形象的豐富延伸,大家更熟知或更相信文學化的姜太公,而不是歷史上的姜太公,并且將相關(guān)問題視為真實故事,比如姜太公釣魚。
對于姜太公釣魚,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句話,認為太公意不在魚,而要“釣”周文王。這一說法極具想象力,后來還衍生出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用計謀干政的細節(jié),釣魚問題變得更為復雜。然而,若從古代釣魚活動的歷史、有關(guān)出土器物來看,并非如此。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國古代釣魚的歷史源遠流長,因此姜太公釣魚不存在用什么魚鉤或無魚鉤可用的問題。那么,古人是何時掌握了釣魚技術(shù)的呢?《淮南子·原道訓》說:“昔舜……釣于河濱,期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說明至遲在五帝時代釣魚活動就較常見了。
堯舜之際的史事靠口耳相傳,模糊不清,不少問題至今聚訟紛紜,但釣魚一事應當可信,因為有考古發(fā)現(xiàn)為證。在聞名世界的西安半坡遺址里,就曾發(fā)現(xiàn)過新石器時代的釣魚器具,其中有近10件骨質(zhì)魚鉤。這些魚鉤做工精細,有的還設計了倒鉤,以防上鉤的魚兒掙脫。
當然,說明這一問題,并非反證既然早有魚鉤,姜太公不用魚鉤明顯別有用心;而是為了指出,早在商代之前釣魚活動就已司空見慣,用直鉤還是彎鉤釣魚來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并不具有特殊意義。況且,先秦至秦漢時期的傳世文獻壓根沒提太公釣魚的細節(jié),所謂“直鉤”只是后人的附會。有學者曾指出,“直鉤”的說法可能源于唐代中期。(參見王永波《姜子牙“直鉤垂釣”或始自中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2月10日第A5版)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之所以被復雜化,且令人津津樂道,不僅在于我們忽視了釣魚活動本身的歷史和早期文獻關(guān)于姜太公釣魚的真實記載,還在于孤立地看待太公釣魚一事。殊不知,釣魚是太公一大愛好,并非為了吸引周文王而刻意為之。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太公隱居海濱,“太公辟(避)紂,居東海之濱”。(《孟子·離婁上》)“呂尚處士,隱海濱。”(《史記·齊太公世家》)可見,此時的姜太公是地地道道的隱士。隱居期間,太公常垂釣水邊,《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記:“太公嘗隱于釣魚矣。”《后漢書·郡國三》“西海”條注引《博物記》,也提到:“太公呂望所出,今有東呂鄉(xiāng)。又釣于棘津,其浦今存。”
其實,我們稍微稽考一下古代文獻,會發(fā)現(xiàn)像太公一樣垂釣江湖,優(yōu)哉游哉,將釣魚作為生活方式之一的大有人在,比如“有閑”的貴族與隱士。貴族屬于特權(quán)階層,盤剝百姓,所以有錢有閑;隱士放棄或暫時放棄了功名富貴追求,生活悠閑,樂在其中。
隱士鐘情釣魚,就如《莊子·刻意》所言:“就藪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貴族們對釣魚也很喜歡,《淮南子·兵略訓》記皇室宗族:“釣深淵之魚,彈琴瑟,聲鐘竽,敦六博,投高壺。”《鹽鐵論·刺權(quán)》也說“貴人之家”, 經(jīng)常“臨淵釣魚,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斗雞”。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滕州市市郊發(fā)掘出土一塊漢代畫像石,該畫像石后被命名為《建鼓、樓閣、水榭畫像》,整個畫面分左、中、右三部分,分別反映了當時貴族弄鼓舞樂、樓閣宴飲、水榭魚釣的娛樂場景。其中,右邊的釣魚圖像很寫意,有人泛舟湖面,有人在湖亭上釣得一條魚,水里還有兩條魚游過。將釣魚與舞樂、飲酒放在一起,很顯然是為了休閑。
再回到姜太公釣魚一事。他長期隱居,釣魚也只是日常消遣而已。當然不可否認,隨著商朝的衰落、周部落的崛起,進入關(guān)中后的太公有了積極從政的想法。不過因謹慎起見,姜太公并沒有主動求仕于文王,而選擇了繼續(xù)隱釣,以觀其變,“聞文王賢,(姜太公)故釣于渭以觀之”。(《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也就是說,姜太公的心態(tài)變了,隱居釣魚卻沒變。換言之,虛構(gòu)直鉤釣魚等故事以反映太公心態(tài),雖然生動形象,但不能視為確有其事。
總之,西安半坡遺址的骨制魚鉤與相關(guān)文獻表明,釣魚活動早已有之,姜太公釣魚渭水之濱,后人對此做了文學虛構(gòu);山東滕州出土的漢代畫像石等材料說明,垂釣是古人重要的休閑方式之一,作為隱士的姜太公早年曾在水邊垂釣,后來西入關(guān)中,繼續(xù)隱釣河濱。我們不否認姜太公隱居渭濱的行為有待時、干政的意圖,但不宜將釣魚行為夸大,進而看成一種預謀。釣魚與求仕之間后來生發(fā)出的必然聯(lián)系,故事雖然美麗,也不過是一場誤會。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歷史系)
原標題:釣魚與求仕:姜太公垂釣新解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蔣波
歡迎關(guān)注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shù)資訊。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272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