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關于中秋節玉兔和嫦娥的故事(中秋最美麗的神話)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5)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朝李商隱《嫦娥》

初衣解詩:這首詩是唐朝李商隱所作的,一首名為嫦娥的七言絕句。歷來被推崇是描寫嫦娥和月亮的名句。
關于嫦娥的傳說,起源于上古時代。說嫦娥是古代皇帝的女兒。當然上古的皇帝,有這人的樣貌,神的才干。神話傳說里,說當時天上有十個太陽,本來是按順序的,輪流的值守天庭,可是在兄弟10個,喜歡扎堆,要玩一起玩,10個太陽出游,他們倒是高興了,可苦了人間的地面山河,被烤得吱吱冒煙,民不聊生。后羿是神弓手,當然有沒有打招呼不知道。總之他手挽長弓,毫不客氣地射下了九個太陽。最后一個太陽,乖乖地代替了其他兄弟的職責,每日巡游,萬物得以生長。
如此國有棟梁,自然皇帝的女兒嫦娥就嫁給了后羿。

關于嫦娥為什么飛到月亮上成為月亮女神,有諸多的版本。其中后羿,曾經去西王母那里,取了一瓶不死藥。但這個藥只有一瓶,傳說嫦娥偷了藥服用,然后身體騰空,就飛到月亮上去了。
關于偷藥的細節和動機,不但是千年之謎,而且是萬年之謎。這個其實很有戲劇性。首先嫦娥和后羿是夫妻,而成為神仙的藥只有一瓶。
按照中國古代夫妻一體的道理,是同生共死,這個中間就有很多謎團。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夫妻感情好嗎?如果夫妻感情好,為什么嫦娥要背著丈夫偷藥?是偶爾的失誤,是好奇?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是誰先愿意拋下誰?嫦娥吃藥是對后羿的失望,是逃離?
這個中間隱含著忠誠與背叛,犧牲與自我。其實充滿了戲劇的沖突與可能性。若是寫起劇本來,只怕有若干的過程,不斷地翻轉。
但明顯,中國人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嫦娥奔向的月亮,成為了永恒的月亮女神。

在清朝的小說里,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泰太康皇帝看見后羿的妻子貌美,決定用幽州的土地來換取。作為丈夫的后羿,滿口答應。嫦娥一怒之下,吃了非生不死的藥,飛往月宮。這倒不失為現代女性的版本。
但是李商隱的這首詩,很顯然的是用了嫦娥偷吃靈藥,卻在成仙的過程中,后悔的故事。她偷吃了飛升的藥,成為了神仙,但作為代價,是永遠遠離了人世和生死輪回,永遠不再擁有人世間最真實親密的感情。但曾經,她是擁有的。
關于嫦娥玉兔搗藥的事情,一般會說成它是不斷地在制作一種長生不老藥。但是嫦娥已經是神仙了。有一種說法是,嫦娥煉制一種想回到人間的藥物。這就感覺十分的悲催了。真是,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城里的人想沖出去。

李商隱這首詩,是描寫了神仙嫦娥最幽微的心理。漫長的,年復一年的月宮的職責,終有一天會讓這一個人間的美女為她當初的選擇后悔。但是已經沒有了歸路和退路。在碧海青天里,在中秋十五,人間最為團圓的日子,嫦娥只能用最皎潔的月光,來寄托她的思念。那皎潔的圓月如何不是她的心?越圣潔越明麗,也越召示著她的心酸。人間回不去,唯有清光守護。
嫦娥所面對的所思念的不單是后羿,還有她可望不可及的故鄉。于是這一個神話中的女性,在李商隱的筆下,變得圣潔而柔軟。這種沖突是封建社會理性法度和人性之間的矛盾。就算是神仙,從人間來,豈是斷然的無情?而越桎梏的地方,感情越深沉幽微,最唯美而無奈。
當然從李商隱的現實來看,他愛上圣女(道姑),卻無法真正的靠近和擁有,這首詩也別具一種悲劇美。

不過對于人間的百姓來講,中秋的月亮,有著嫦娥的守護,分外清圓皎潔。因為嫦娥到底惦記人間,那脈脈的月紗,也就有了人間柔軟的溫度。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285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