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西道溝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留壩縣美麗鄉村蛻變之路)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3)
今天的春耕走一線系列報道,我們來到陜西漢中。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窮、臟、亂、差曾是這里的代名詞,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這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起跟隨鏡頭,到留壩縣來看看美麗鄉村的蛻變之路。
“羊圈溝”華麗變身 貧困縣迎大蛻變

這幾張照片就是兩年前在這個地方拍攝的,之前這里由于居住環境非常差,也被當地人稱為羊圈溝。那也就是在兩年前,這里作為留壩縣第一批環境整治的試點進行了整治。經過兩年的治理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增設污水管網
改造前,這個地方長期都是積的水潭
改造后,把雨水和污水重新排設了管網,讓雨水和污水有地方流。
2、入戶道路建設
把道路全部進行新建,涉及19戶農戶,我們新建道路總共是7條,達到的效果就是這19戶,戶與戶之間,戶戶都能相連。

3、清理垃圾亂堆亂放
沒整治之前,這個地方是臟亂差
進行了全面的清理之后,圍繞這里面所有地塊做了籬笆,農戶在這里面種小菜。
打造旅游小鎮 提升“顏值”創造價值


鄉村提升了“顏值”,老百姓生活更加舒適,經濟效益也逐漸顯現。留壩縣火燒店鎮地處秦嶺南麓,自然資源豐富。
環境整治后,當地打造旅游小鎮,不僅讓農民增收,也吸引了在外游子回鄉創業。
記者 孟夏冰 :喝一杯咖啡、曬曬太陽、呼吸著山里的新鮮空氣,這樣愜意的場景以前在火燒店可是很難實現的。比如說,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它以前是一個巨大的生活垃圾的堆放地點。那現在經過幾年的環境治理呢,這里不僅成為了一個美麗的鄉村小鎮,也有了很多這樣讓大家可以拍照打卡的地方。
游客 邱彬:以前就是路邊堆的稻草,臟亂差。現在當地老百姓對環境很自覺地就收拾很干凈了。最早的時候這邊很多路還是土路,現在全是硬化(道路)了,很漂亮。
游客越來越多,也帶動了當地餐飲的發展。李彩云在當地經營著一家農家樂,去年她把只有四間房的農家樂擴建成了兩層,增加了客房和觀景平臺。
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火燒店鎮農家樂老板 李彩云:改造花了60多萬元。
記者:覺得心疼嗎?這錢花出去
李彩云:從去年生意來看,現在我感覺到不心疼。去年一年有13萬元的收入,毛利潤。但是凈利潤肯定也比往年高得多了。
同樣看到發展機會的,還有外出務工的人。三年前,蔣凌從西安回到火燒店鎮創辦了這家民宿,如今已經成為了當地的網紅打卡地。她看好家鄉旅游市場的潛力,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回鄉為旅游的產業化貢獻力量。
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火燒店鎮民宿老板 蔣凌 :以前我們這小山村沒有人來的。2013年、2014年回來的時候,夏天,我就發現有很多旅游的(游客)開始流入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帶動這種不但是回鄉創業,它也能帶動返鄉就業。

垃圾處理人人有責 垃圾分類開展在即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村莊清潔行動,重點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等農業生產廢棄物,逐步提升村容村貌。垃圾收集和處理是維持良好人居環境的重要環節,面對巨量的生活垃圾,留壩縣是如何處理的呢? 早上六點,雖然下著雨,李蓮鳳還是換上工作服出門了。她需要打掃家門口兩條街道的路面衛生。
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廟臺子村保潔員 李蓮鳳 :以前一天至少要撿這么四五兜垃圾。現在一家一戶都有發的垃圾桶,自己就倒垃圾箱了都不胡亂扔垃圾了。
這一天,李蓮鳳只撿了不到半袋垃圾,大部分都是落葉。這些垃圾投放到定點垃圾箱后,我們跟著垃圾車來到了留壩縣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這個本來設計可以使用19年的填埋場在用了6年之后,庫容量就已經告急。
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生活垃圾填埋場場長 馮珩:進入到我們垃圾場的很多垃圾是可以**的,比如說瓶子類塑料瓶,還有紙質類的紙板,如果說是分類**的話,會減少我們的垃圾量。
而在距離垃圾填埋場20公里的縣城,一場關于垃圾分類的座談會正在進行中。
四川省成都市某環保科技公司項目負責人 劉研研 :他(居民)根據我們的分類要求,然后把可**的放在里面,塑料多少個、多少錢,合計多少,可以提現。我們把這個垃圾分類的責任轉給了居民和用戶,是希望所有人有這樣的習慣和意識。
這家垃圾**公司提供的智能分類、有償**垃圾的方案與當地的想法一拍即合,4月中旬,垃圾分類的試點將在留壩縣落地。
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縣委書記 許秋雯:這樣我們預測可以使垃圾的60%進行循環利用,只有40%到50%最后沒辦法處理進行填埋。我覺得這是未來我們進行垃圾科學化管理的一個方向。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332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