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鞋店的鏡子讓人變瘦(鞋攤變鞋吧)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每到換季,妻子就會拎著幾雙穿了幾個月的鞋子,去附近一家超市里的修鞋店打理一番幾天后取回來,舊鞋幾乎和新買的一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鞋店的鏡子讓人變瘦?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鞋店的鏡子讓人變瘦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每到換季,妻子就會拎著幾雙穿了幾個月的鞋子,去附近一家超市里的修鞋店打理一番。幾天后取回來,舊鞋幾乎和新買的一樣。
上點歲數的人可能還記得,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即便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修鞋攤也很常見。類似釘個鞋掌,粘粘開膠的鞋底,甚至換副鞋底這樣的活,能夠養活一個修鞋攤。而一個修鞋攤背后,往往就是一家老小的生計。
進入21世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城市治理的日益規范,這類散布在城市角落的修鞋攤漸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細細想想,即便今天我國已建成全面小康,老百姓整修鞋子的需求依舊存在?,F在,一雙好一點的鞋子,動輒幾百上千元。對于絕大多數家庭而言,都舍不得舊了臟了就淘汰。因此,整修鞋子的需求并不會隨著街頭修鞋攤的消失而消失。
出于好奇,我專門和妻子去這家小店看了看。結果大開眼界。修鞋店雖然很小,但是,裝潢很時尚,店名也變成了“鞋吧”。里面的設備,早已不是記憶中的釘錘和笨重的手搖縫紉機,而是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機器設備,再加上店面的燈光效果,鞋吧與周邊的時尚店鋪很融洽,沒有絲毫違和感。與店主簡單交流幾句得知,這家店已經開了10多年,多數都是回頭客,業務量很飽滿。
從修鞋攤到鞋吧,從修理鞋到打理鞋,這樣的變化,讓筆者頗為感慨。
仔細分析,只要市場需求還在,一些傳統手工業和傳統服務業必然會有存在的空間。跟上新的消費需求、服務訴求,主動升級迭代,傳統也會重現生機。
比如鞋子,過去希望它穿得久,根據這個市場需求,那時候的修鞋攤,最多的業務是釘鞋掌和縫補開綻。而現在的需求從耐久轉為美觀,因此清潔和整型成為主流。如果還是靠釘錘和錐子這類工具,靠釘鞋掌縫開線這類技能,顯然無法滿足市場的新需求,這樣的傳統修鞋攤,就是繼續在街邊經營,恐怕也很難賺到錢。
相反,像這家新型鞋吧,面對升級的需求,主動跟上時代,升級生產設備、服務技能和經營理念,就會趕上時代的列車,獲得更穩健、更精彩的新生。
愿更多傳統產業的從業者,能像這家鞋吧店主一樣,找到應變發展的新生之路?!?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6日 18 版)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401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