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4)

作者:藍歌
原創不易,且看且珍惜
意大利編導柴伐梯尼曾說一句話:
“電影編導只要開掘,每一件瑣碎的事都將變成一個金礦。”

當然,這座金礦指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座金礦,慧眼如炬的人,總能于生活細節處,捕捉到敲打人心的故事。
正如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拍的電影《小鞋子》。
這是一部非常樸實又簡單的電影,卻蘊藏著最為感人的人性之美。

電影的開頭極具代入感,補鞋匠正一針一線地補著一雙已經不知道補了多少次的粉紅色鞋子。
補鞋動作干凈利落,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曾去補鞋的畫面,瞬間覺得全世界的補鞋手法都如出一轍。

補鞋匠補完了鞋子,鏡頭轉到了一個男孩子的身上。
這是電影的主角,叫阿里,他只有九歲,生活在貧困區,爸爸是個老實巴交的工人,媽媽剛生下第三個孩子,體弱多病,喪失了勞動能力,還有一個七歲的妹妹。

剛開始看時,以為是一部表現壓抑、貧窮的苦難片,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才發現這電影雖然聚焦底層人民的生活,卻樸素得讓人感動不已。
回家的路上阿里去商店買菜,因為粗心把修理好的鞋子放在了菜檔上,被收垃圾的人當垃圾收走了。
當阿里發現鞋子不見時,臉上害怕又著急的表情,太讓人心疼了,因為這是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子,父母已經沒有多余的錢買新鞋了。

回到家阿里,一臉委屈地懇求妹妹不要告訴父母鞋子不見了,故事的高潮從這里開始了。
阿里提議讓妹妹穿自己的運動鞋去上學,可妹妹看著那雙長得不止一點點,還黑不溜秋的鞋,一點也不愿意。
后來阿里說:“爸爸現在沒有錢給你買新鞋子,就算你要買,他也要借錢。”
這句話仿佛戳中了妹妹的心,她縱有千般埋怨、委屈和不滿,最后還是穿著阿里的運動鞋去上學了。
電影表現極具用心和細節化,妹妹穿著不合腳又臟兮兮的鞋子上學,一直刻意藏著鞋子,害怕被其他同學嘲笑。

可在體育課上,老師表揚穿運動鞋的孩子,她立馬又并攏了兩只腳,亮出了整齊的兩只鞋,臉上露出了甜甜地微笑。
因為只有一雙鞋,阿里和妹妹都要上學,為了不讓父母知道這件事,阿里每次都要等妹妹放學后,才能穿鞋子去上學。
懂事的孩子,總是讓人情不自禁地心疼起來,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活著》里的有慶,同是貧苦出身的孩子,為了保護新鞋不讓它壞得那么快,即便是下雪天也把鞋脫下,光著腳去上學。
同樣的,電影里的阿里和妹妹,一直用自己的努力和隱忍,減少父母的擔憂和負擔。
妹妹每次下課后,就拼命地跑去給哥哥送鞋,有一次因為跑得太急,鞋子掉進了排水溝里。
嬌小的妹妹,怎么跑都跑不過湍急的流水,眼睜睜地看著鞋子漂流而去,她委屈又無助地哭了起來,幸好雜貨鋪的老板幫她撈回了鞋子。

可即便妹妹跑得再快,阿里還是遲到了,有好幾次被教導主任抓到了,最后教導主任勒令他找來父母,就在阿里手足無措時,班主任替他求了情,他才瞞住了這件事情。
看到兄妹兩努力在巷子里奔跑的樣子,真想買雙鞋子沖進屏幕送給他們,抱抱懂事孝順的他們。
后來阿里的學校舉辦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新鞋子。
于是,哥哥在比賽中拼盡全力去贏得那雙鞋子,卻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名。

可拿了冠軍的阿里,一點也不開心,甚至哭成了淚人,因為他不想要第一名,他只想得第三名,然后拿到運動鞋的獎品,送給妹妹。

看到這一幕,著實特別心疼阿里,看著他碩大的眼淚,一顆接著一顆掉下來,特別想買雙球鞋給他,告訴他拿去送給妹妹吧!

動畫片《龍貓》里的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為生計奔波和擔憂是一種本能的責任。
而阿里和妹妹,本該是童心綻放的年代,他們卻活成了半個大人,一雙清澈無比的大眸子,能敏銳地洞察到生活的艱難。
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一點一點地幫父母化解掉生活的磨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減輕父母肩頭上的負擔。
孩子的純真是有力量的,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解讀了貧窮的含義,那就是:貧窮固然難以改變,但只要一家人能幸福地在一起,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影片中,有太多感人的內容,有年幼孩子對貧困生活的獨立與擔當,有哥哥對妹妹無盡的愛與疼惜,也有妹妹對哥哥的理解與包容,也有人與人之間的善良。

電影里的爸爸,是個老實巴交的工人,一輩子平凡無奇,脾氣有點暴躁,可他愛老婆愛愛孩子。
見到身體不好的老婆干重活會責怪她怎么那么不愛惜自己,甚至也會責備大兒子阿里沒有幫媽媽干活。
房東來催房租,他會對老婆說這種事你不要處理,等我回來揍他。
7歲女兒沙拉是他的小棉襖,會時不時夸贊她懂事和長得漂亮。
他是社會底層人人物,一生為生計奔波,可即便再貧窮,他也沒有失去生而為人的善良。
爸爸在家里給清真寺敲要用的糖,妹妹端來一杯茶卻忘了加糖,說這里不是有糖嗎?
爸爸卻說:“這是清真寺的糖,他們是出于信任才交給我們的。”
所謂的善良,不過如此,即便已經很貧窮了,也不會在私底下占人便宜,這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善良。
正如薄伽丘說的:“貧窮不會磨滅一個人高貴的品質,縱使你衣衫襤褸滿身泥土,骨子
里的教養也會讓人肅然起敬。”
我們都在討論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在我看來父母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
雖然阿里一家人生活拮據,可也沒失去生而為人的善良,媽媽會把煮好的湯分給鄰居一起享用。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行為情境理論”,大概意思是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父親的善良與遵守原則,母親的大方與溫柔,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阿里和妹妹。
妹妹在學校無意間看到一個女孩穿的是自己丟失的鞋子,放學后她一路跟著小女孩,知道了她家的地址。

她和哥哥想去小女孩家要回鞋子,卻發現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兄妹兩互相對視,什么話都沒說就選擇了離開。
這是一個孩子根植骨子的善良,即便自己已經沒有鞋子穿了,仍舊不會為難比自己更窮的人。
這種純凈的善良,在電影里的每個人物都得到充分的體現,盲人姑娘撿到了沙拉的鉛筆,雖然自己也很喜歡,可她不會占為己有,而是還給了沙拉。
這種溫馨的基調,貫穿了整部影片,電影的敘事風格平靜溫和,沒有刻意煽情博取觀眾的同情心,有沒有流于表面的勵志,對底層百姓生活的渲染也只是點到為止。
導演很細膩地捕捉到兄妹兩的互動,這一言一行中,都綻放著人性最初的光輝,蘊藏著樸實踏實的力量。
出身固然無法選擇,但只要守住骨子里的善良,哪怕世界殘痍頹敗,我們的內心仍舊是生機勃勃。

這部電影的基調非常平淡,也勝在平淡,導演用非常敏銳的鏡頭語言,捕捉主人公艱難生活條件下的天真與活潑。
電影里有個片段是阿里和妹妹一起洗那雙臟兮兮的球鞋,兩個人洗著洗著就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戲。

大小不一的彩色泡泡,在小小的院子里飛來飛去,兄妹兩清澈無比的大眼睛里,盛滿喜悅。
一個人的出身自然無法選擇,貧窮也不能泯滅孩子純真與活潑。
阿里和父親去富人區給人干活,父親在院子里修剪花草樹木,而阿里和富人的孩子玩得很開心,一切都特別美好。

干完活之后,富人給了阿里爸爸豐厚的酬勞。
出身優越的孩子,并沒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富人也從沒有看不起從鄉下來的阿里父子。
人性之光,大抵不過如此。

相對于讓人血脈噴張的動作片,這部電影安靜得讓人不忍打擾,它似乎有些任性,不會用濃墨重彩的手法來粉飾生活,而是把生活原有的那一份感動與光亮展現給觀眾。
它用這樣的方式,提醒著我們生活不全是壓抑與克制,還閃著人性的亮光,就像阿里家里門口的那個水池,在陽光下,波光粼粼,一眼望去,是美好,也是希望。

電影多表達出的生活,真切又動人,它就在那里,讓我們于眾生之中見平等,于底層生活見幸福。

電影的結尾,留給了觀眾一個想象的空間。
參加賽跑的阿里,本來只想要第三名,沒想到卻跑成了第一名,他夢寐以求的運動鞋沒了。
別人都在為他歡呼,只有他哭得泣不成聲,因為答應妹妹的事,他失言了。

回到家后,他愧疚又自責,看著妹妹期待的眼神,更難過了,而懂事的妹妹似乎也明白了一切,沒有責怪,轉身進屋照顧妹妹了。
阿里無奈地脫下已經跑爛的運動鞋,褪去襪子,現出了滿是泡泡的雙腳,他真的是在為愛奔跑。
腳丫子泡在池水里,金魚們似乎知道主人回來,游過來親吻阿里的腳丫子,仿佛在安撫難過的他,這個畫面寧靜又美好,這種留白的想象空間,太讓人意猶未盡了。

而此時,爸爸自行車的后座上,有兩雙新鞋子,一雙是阿里的,一雙是沙拉的。

是啊,雖然比賽沒有贏得鞋子,可是爸爸已經買了新鞋子了,我仿佛能通過這一幀幀的畫面,想象兄妹兩穿上新鞋子的興奮樣。
我相信,他們會穿著新的鞋子,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

作者:藍歌,寫過一些10W ,讀過一些書,努力碼字中...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4353.html
下一篇:spa暗黑瘦身水怎么抹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