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陶淵明對人類的影響(為何古代會以小腳為美)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0)
@真知新坐標裹腳,是古代一項非常殘忍的陋習,大致從北宋時期開始出現,延續至民國,存在時間長達近千年。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我們今天看來是陋習,可在古代卻是一個潮流。

清代裹足女性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裹腳這樣的“潮流”呢?
在古代出現了很多對女子之腳的贊美詩詞,如蘇軾曾寫《菩薩蠻·詠足》一詞感嘆纏足:“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并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漢朝趙飛燕,更是妙足纖纖,她能夠在手掌上翩翩起舞,也因此絕技受漢成帝劉驁的寵幸。
東晉名士陶淵明表達得更為直觀露骨:愿在絲而為履,同素足以周旋。翻譯為白話文就是:我愿化作一雙鞋,附在女子潔白的腳上時時刻刻跟隨著她。
古代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認為足小為美,尤其對男性來說,女性之腳極具吸引力。也因此有“三寸金蓮”之說。三寸為金蓮,四寸之內則為銀蓮,四寸以上則斥之為鐵蓮。

清代裹足女性
古人把女性的腳比作蓮,稱之為香蓮,是為香腳。香腳和香港腳有天壤之別,前者關鍵在于僅著一個香字 。所謂香,因人而異,大抵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同當下經常在網絡上吵得沸沸揚揚的“香菜香不香”,“香椿香不香”,有的人認為香,而有的人則聞之欲吐。
在清代甚至有專門的書籍來品評女性之腳,如方絢的《香蓮品藻》把女性的小腳,從形狀、尺寸、裝飾、氣味等角度來作分類品評。
從這一點來看,女人的腳,尤其是小腳是特別吸引男子的,是除敏感處,腹部以上脖頸以下地帶之外的第三大火熱之源。
因此裹腳一部分原因是審美取向,再者就是個人癖好。
另外有一點裹腳或許是為了限制女性的自由,這種“自由”一方面是人身自由,更為重要的是心理自由。
女性之腳被摧殘,自然就不能到處跑動,不能便捷地逃脫束縛的大宅深院,“裹足不前”是也。
一般來說,女孩子在童年時期便要開始纏足。而纏足的多由母親或熟悉纏足方式的女仆實行。纏足時,除拇指外,其余四指下屈,并用長布包裹,用針線縫住。《夜雨秋燈錄》稱:“人間最慘的事,莫如女子纏足聲,主之督婢,鴇之叱雛,慘尤甚焉。”

清朝女性裝
以一千年之制壓在頭上,使得心中有了枷鎖,便成為其時、他人之附庸之物,此最為之殘忍。
古代,任何一個盛世治世都是極少數人的盛世,多數人不論男女都是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只有當下的盛世才是大多數人的盛世,才破解了男女之間的不平。
因此我認為古代裹足毫無意義,是極其殘忍的存在。
我是南嶺說史,感謝閱讀本文,再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678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