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2)
前兩年絕對的是國產鞋一個爆發期,李寧安踏在國際上頻頻亮相,各種大動作不斷。而且推出的各類新款,也是一掃當年的平凡土味,變成了新潮時尚。

但是最近不知道為什么,安踏和李寧越來越給人一種漸漸發力的感覺。安踏的技術似乎一直沒怎么研發;李寧開始學起耐克炒概念,幾雙新出的鞋全部都是4位數的高價。
這一切都不禁令人想問,莫非是發力太猛,現在后續跟進有點跟不上了?

安踏相比于國內其他品牌,最不用擔心的就是自身的資金問題。論規模,論家底,其他國牌和安踏相比,完全就不在一個段位上。所以說,安踏的資金供應是相對穩定、充足的。

但是自2年前推出了A-flashfoam中底材料之后,安踏的新技術研發似乎就沒什么消息了。
龐大如安踏這樣的體量,不會不知道吃老本是兵家大忌才對。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安踏最近也是有如C202 2.0這樣的硬核產品推出,但是用的中底材料還是一成不變的A-flashfoam——從安踏的基礎款,到中端款,再到旗艦款,你可以隨處可見A-flashfoam在其中的運用。

A-flashfoam真的好到不需要更多的改變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作為出現不久的材料,按理都還有足夠的進步空間才對。然而安踏既沒有對A-flashfoam做出新的調整,也沒有其他強于A-flashfoam的新材料出現。

或許安踏是在穩扎穩打,徐徐謀劃,不想冒進。
因為從最近安踏的表現來看,安踏在對已有的款式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優化。或許它是想把重心先放在完善自身的產品鏈上,再突破技術。
李寧?飄了。
絕對的飄了,沒有Nike的命,得了Nike的病。作為一個普通的跑者,雖然沒什么成績,但是老魏至今也沒想明白一件事:飛電天馬,它們能和4%、Next%相提并論嗎?

不否認,飛電天馬的確是非常不錯的跑鞋,但是李寧高估了自己的產品影響力,同時也忽略了4%和Next %作為高端局跑者裝備的固有缺陷。此消彼長,加上“離譜”的定價,李寧算是敗了一次粉絲緣。

兩大國牌,一個戰略成迷,唯一叫得上號的科技在各層次的款式上被濫用,讓人出現審美疲勞;
另一個,光喝酒沒吃菜,已經開始飄飄然了。儼然一副國產版Nike的態度自居,可惜本事離Nike還遠著,何況還有一個安踏壓一頭,一個361°后來居上。

與其現在選擇“撲朔迷離”的李寧安踏,倒不如選擇傳統大牌的耐克阿迪。至少,阿迪雖然貴,但經常給人三百入手boost的機會;Nike雖然貴,但是品牌、設計都強于李寧。

至少,相比于暮氣沉沉的安踏和飄飄欲仙的李寧,奮發圖強的361°更有好感。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