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航天員的睡覺方法(洗頭洗漱不用水)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3)
今天“天宮TV”播放了神州十三號三人組起床洗漱的場景,曝光了很多空間站“生活用品”。外媒曾報道:
看完中國空間站就像白色極簡風的“蘋果店”,再回頭看看國際空間站,簡直就是個“垃圾堆”,到處都是雜亂的線路。

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500多天的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利也曾對媒體抱怨過:
國際空間站沒有私人空間,晚上睡覺時,要是有人上廁所可以聽得一清二楚。
實際上,我國的空間不僅有各自獨立的“有窗房”,而且這次起床短片中的“生活用品”也足以讓國際空間站的同行羨慕不已。我國航天員不光住好、睡好、吃好,用得也很好!

太空中的兩個空間站,大約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每24小時空間站將會經歷16次日出和日落。由于空間站與地球存在晝夜規律錯誤,所以休息好,從而有良好的狀態面對一天的工作很重要。

(國際空間站,墻上的睡袋)
太空失重的環境下,人總是處于漂浮狀態。在國際空間站中,宇航員雖然有獨立的睡眠區域,但實際就是像個布柜,僅有冰箱的大小。拉開后,墻上掛著睡袋,可以說宇航員是貼著墻壁、站著睡。當然,有些宇航員也可以選擇坐著睡或者倒立著睡,畢竟失重的環境下沒有上下之分,但這種體驗極差。

相比之下,天和號核心艙的睡眠區就豪華多了。三個獨立的私密睡眠區,就像3個房間,分別配有舷窗和燈光,可以依靠燈光調整晝夜規律。關上簾子開燈看書、看劇、刷手機或跟家人聊天也不會影響到隔壁睡覺的室友。

在睡眠區下端固定著睡袋,可以讓航天員整晚保持著“躺下”的臥姿睡眠,進而模式在地球床上睡覺,保證航天員可以依照地球習慣得到更好地休息。

“天宮TV”《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視頻剛開始的畫面是指令長翟志剛從廁所出來,貌似穿著“秋衣秋褲”。緊接著他回到了自己的小房間穿工作服。

值得一提的是艙內工作服的“衣服、褲子、鞋子”,三件套竟然是連在一起的。這么做并非是為了讓航天員可以“懶”,而是失重環境下一切都在太空中飄著,想要固定一件東西并不容易。當要穿戴的一切連在一起時,意味著你只要套進某一件,其他兩件也跑不了。不過即使是這樣,指令長穿衣服也費了一番功夫。

穿完衣服,指令長刮起了胡子。有小伙伴問:失重下,胡子不會飄得到處都是嗎?實際上,太空的電動刮胡刀是帶吸塵功能的,刮下來的胡子會被收集起來,這并非什么難事,即使是剪頭都不是問題。
例如:空間站的“剃刀”末端可以連接一根管子,管子另一頭連接吸塵器。即使是剃光頭,長長的頭發也會順著氣流被吸塵器吸進去,從而收集起來。難的是三位航天員的理發手藝怎么樣。這次要待半年,小伙伴可以多注意三位的發型變化。

不過,我猜測指令長肯定天天都帥氣滿滿,因為視頻中他從袋里掏出了個浴帽。不,是洗頭帽!套在頭上,一頓搓搓揉揉,然后取了下來,再用濕巾擦了擦臉,接著對著鏡子仔細地梳起了頭。

在指令長洗頭過程中,另一個獨立睡眠區簾子上的可愛玩偶突然被頂飛,原來是王亞平帶著沖天辮子起床了。她很快就整理完辮子,然后刷起了牙。接著葉光富也起來了,開始整理著裝。三個人像早起的一家人,但卻不見一滴水。

在空間站中,失控的水是非常危險的。失重環境下,水會懸浮在空中。大水珠受到觸碰很容易分散成小水珠。航天員呼吸時,氣流容易將這些水珠牽引到肺中,引起窒息。其次,航天器中存在大量電子設備,水滴有引起損壞、短路、起火的危險,特別是國際空間站大量裸露的電線與線路板。
國際空間站與天宮相比,國際空間站會用更多的水。我國航天員直接將可食用牙膏擠進嘴里,牙刷刷完后直接咽下去。

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會用水袋擠出水,再用牙刷去接水,接著在濕潤的牙刷上擠上牙膏進行清潔,最后同樣是咽下去。他們也沒有“洗頭帽”,而是在衛生間將水袋中的水擠到頭發上,然后再涂抹洗發水,接著一頓搓揉,最后用毛巾擦掉污垢。

無論是洗頭,還是刷牙,國際空間站這些過程中都四處飄著大量水珠。雖然空氣循環系統可以利用氣流將水汽、水珠牽引回收,但也有一定風險,而且這種洗漱、洗頭的過程也較為繁瑣。

如果我國航天日用品可以民用,那以后早上上班的“懶人”起床后,直接套上三連套裝,嘴里擠點可食用牙膏,右手拿著牙刷,左手拿著洗臉濕巾和洗頭帽,前后用不上一分鐘就出門,邊洗頭洗臉刷牙邊下樓。#神十三航天員起床洗漱畫面首曝光##航天員太空生活:翟志剛用頭罩洗頭#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211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