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香奈兒發行的第一個帽子(一頂帽子開啟一個時代)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4)
看完《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一生》這本書,又看了一遍電影《香奈兒》,感觸頗多。
不是對香奈兒帝國的追捧,也不是對香奈兒情史的八卦,更不是評判香奈兒的發家史;
我感慨的是: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可可·香奈兒能夠將生活的一手爛牌最后打出自己的品牌,開辟一個時代;
在我們這個盛世花開的大時代里,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活出自己的品牌IP?
01
我們先來聊聊這部電影。

《可可·香奈兒》電影海報
《香奈兒》(電影英文原名Coco Chanel)這部電影是2008年10月5日上映的可可·香奈兒傳記型影片,有意大利語、法語、英語三個版本。
電影從可可·香奈兒退出時尚設計十余年后,在70歲耄耋之年重新復出的第一次時裝發布會開始,展開全片。
這次發布會很不順利,所有人都是帶著巨大的期待而來,想重新一睹這個創造時尚潮流的先鋒,如何續寫輝煌。但這一次在場的所有人都失望了。
發布會剛開始不久,便有人離開,后來,陸陸續續,大家都離開了。有人說:這根本不是香奈兒一貫的風格。有人說:期待更好的作品。總之,這一次,可可失敗了。
她對摯友艾德里安說:不用安慰我,我知道不被接受是什么意思。

《可可·香奈兒》劇照
可可·香奈兒,原名Gabrielle Bonheur Chanel(加布瑞爾),1883年出生于法國一個小鄉村。六歲時,母親去世,父親拋棄了她和妹妹。隨后,可可被送進修道院,直到18歲離開修道院。可可利用在修道院學到的縫紉制衣技能,在巴黎一家高級時裝店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也是在這里,她認識了她生命中第一個男人——軍官艾迪安·巴勒松。巴勒松對可可表達了愛意,表示在退伍之后,希望可可能和他一起生活在羅萊略的莊園里。可可順從了自己的感情,答應了艾迪安的請求。
在羅萊略莊園的日子,可可開闊了眼界,認識到了另一種生活狀態。在這里, 可可過上了自由富足的生活,此時的可可是快樂的。
很快,可可·香奈兒骨子里特立獨行的天性便呈現出來。她穿著男仆人的長褲騎馬,參加莊園活動;她戴自制的“草帽”參加馬球比賽。這些在當時社會的潮流價值觀中,都是極為異類的,甚至被很多“優雅的貴婦”嘲笑。
可可不以為然,她告訴詢問她帽子出處的夏洛特公主,她戴的帽子,是在巴黎一家叫香奈兒的店里買的。
此時的可可·香奈兒,已經在心中埋下了一粒夢想的種子,并且走出了第一步,讓她的作品被看見。

可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當可可知道艾迪安·巴勒松根本沒有和她結婚的打算后,她離開了羅萊略莊園,只身一人去到了巴黎。在一個公寓里制作帽子售賣,踏上了她時尚生涯的第一步。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沒有銷量,付不起房租,可可賣掉了隨身衣物維持生計。
此時,波依出現了。在片中,波依是軍官艾迪安的朋友,在羅萊略的莊園里認識了可可,并愛上可可。艾迪安看出了波依對可可的感情,于是告訴波依他要和可可結婚,永遠在一起。波依相信了,于是選擇了離開。
在真實生活中,波依的原型是亞瑟·卡柏,他是香奈兒在賽馬會上認識的。卡柏是可可·香奈兒的一生摯愛,卡柏去世后,香奈兒設計出經典小黑裙來紀念卡柏。
香奈兒品牌標志:兩個C背靠背的寓意,也來自于香奈兒對卡柏的懷念。

影片中波依和可可
在波依的幫助下,香奈兒在巴黎擁有了第一家門店,專門定制各類女士帽子。可可·香奈兒設計的帽子非常前衛潮流,深受當地上流階層貴婦們喜愛。香奈兒的帽子店不僅打開了銷路,更讓可可·香奈兒成功踏入時尚圈。
02
可可·香奈兒,憑借特立獨行的風格、獨到的眼光、崇尚自由的性格,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從一頂帽子開始,開啟了香奈兒的時尚先鋒時代,成為整個時尚界最傳奇的女性。
香奈兒的特立獨行來自她的生活經歷,她沒有貴族身份的束縛,也沒有對自己身份的自我設限,做真實舒適的自己很重要。
香奈兒戴自己設計的小帽子、穿褲裝騎馬、剪短發,這些在那個時代“名流貴婦的審美”里,都是標新立異的行為,而這些只不過是香奈兒遵從人的天性,讓時裝為自己服務,讓自己穿得舒適的行為。

可可闡釋女人與服裝的關系
她的這種與眾不同的風格并沒有讓她與時代格格不入,而是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讓她“被時代看見”,從而結交了更多能夠幫助到她的人。
她只是與眾不同的出現在那里,靜靜地吸引著關注的目光,就這樣邁向了成功的第一步。
《邏輯思維》前金牌策劃人李源,在講解《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一生》這本書時,總結香奈兒成功的心法:
她永遠讓自己處在那種容易出現最多可能性的地方,并且不主動出擊,而是營造一種氣氛,去吸引別人主動找自己。
- 獨到的眼光源自生活的歷練,洞見時代變遷下的真實需求。
一戰開始,男人們紛紛奔赴戰場,經濟蕭條。
曾經的貴婦們也要縮減開支,減少傭人,穿著繁瑣的套裙裝不再適用。普通家庭的女人們為了生計,不得不出來工作,笨拙繁瑣的裙裝非常不便于女性工作。于是,可可·香奈兒設計出了即方便打理,又優雅時尚的褲裝,既有適合上流社會的時裝,又有適合工作女性的廉價工裝。
香奈兒看到了人們對服裝的真實需求,她將女性的本質需求轉化為品牌內涵,她那簡潔的緊身裙、騎馬裝、毛衣和褲子,將那個時代的女人帶入了個性解放的新世界。
香奈兒曾說:“是我創造了讓女人能生活、能呼吸、感覺舒適、看起來年輕的時尚”
- 崇尚自由的性格締造了化繁為簡的設計理念
可可·香奈兒一生崇尚自由,追逐愛情,她要討厭被世俗捆綁,香奈兒成功后在旅館住了30年,連晚年最后的日子都是在旅館里度過的。
她將這種崇尚自由的理念深深刻入她的每一件作品之中,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可可·香奈兒風格。香奈兒的服裝線條簡潔而具有實用性、樸實、實用舒適,去掉了花里胡哨的裝飾。她結合現代主義,借用男裝化的風格改變現代女裝,簡潔、優雅,又不失華麗。創造出無數經典:條紋水手衫、Jersey針織衫、小黑裙、斜紋軟呢套裝、2.55格紋手袋等。
復出第一次時裝發布會失敗后,可可沒有放棄
二戰之后,可可·香奈兒沉寂十余年,在70歲耄耋之年復出。雖經歷了第一次時裝發布會的失敗,但香奈兒終究是香奈兒,她以骨子里的不服輸不甘心的特立獨行,繼續續寫了她的輝煌。
03
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一生,既是時代造就的,更是她自己創造的。
可可·香奈兒從一個出生鄉野的孤兒到逆風翻盤創造自己的品牌時代,最重要的因素是,她一生都在追求極致的完美,將自己擅長的事做到極致。
香奈兒不會畫圖,她很多作品從設計之初,都是她親自裁剪、手工制作、再反復修改,一針一線完成的,每一套衣服從設計到完成,她都要反復調整十幾次,直到她覺得完美無可挑剔為止。
可可堅持不出售自己的點,霸氣回懟合伙人
可可·香奈兒事業的成功在于,她一生只做了兩件事:
1.倔強地與命運抗爭,不向自己的出生與環境低頭;
2.用一生將自己擅長的事做到極致。
正是這兩件事成就了可可·香奈兒的品牌,實現了她的自我價值。
柏拉圖說:“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
尋求自我價值,尋求自我存在的意義,是人的本能與天性。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踏上了找尋存在感和安全感的旅程。
兒時,我們從父母那里尋求贊賞、認可和安慰。希望那個小小的自己,成為父母眼中的獨一無二。
成年,我們從愛情和工作中尋求認可和尊重,找尋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無論家庭、事業、情感,人都渴望在其中找到自我的歸屬感,而尋求歸屬感的方法,便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生活起初對每個人都是平凡普通的,只是物質條件的起點不同而已。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資格,把自己活成一個品牌;
每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只代表自己,要么活成一個“標簽”,被人詬病;要么活成一個“品牌”,被人敬佩。
下一篇,我們一同來看看這個大時代里的小人物,如何逆襲,成就自我品牌。
創作不易,感謝支持,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教!
(劇情圖片,侵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584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