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7)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華沙,世稱“居里夫人”,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于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
由于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課文分析①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的學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時期,是在頂樓里度過的;瑪麗?居里現在又要在一個殘破的小屋里,嘗到新的極大的快樂了。(句解:對比|設置懸念。工作條件的艱苦與精神上的滿足形成對比,巧妙地設置了懸念。)這是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這種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無疑地在瑪麗以前沒有一個女人體驗過),兩次都挑選了最簡陋的布景。(句解:“微妙”在這里修飾“快樂”,說明這種快樂的非凡、深遠,其內
與意義是不可盡言的。)
段解:總寫瑪麗在艱苦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和研究。
②婁蒙路的棚屋,可以說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為棚頂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熱得像溫室。(句解:“燥熱得像溫室”,形象地寫出了夏天棚屋內的炎熱。)在冬天,簡直不知道是應該希望下霜還是應該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種令人厭煩的輕柔聲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臺上,落在這兩個物理學家標上記號永遠不放儀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連人都凍僵了,沒有方法補救。(句解:寫冬天下雨、下霜時的棚屋,和上文夏日燥熱的棚屋相照應,對不同天氣狀況下棚屋內的情形進行細致描繪,形象地寫出了條件的艱苦。)那個爐子即使把它燒到熾熱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著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點兒暖氣、可是離開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帶去了。(句解:“熾熱”與“寒帶”形成對比,說明了居里夫婦工作環境之艱苦,反襯出居里夫婦執著的科學研究精神。)
段解:具體描述室內工作環境的惡劣。
③然而,瑪麗和比埃爾更要習慣忍受室外的嚴寒。他們煉制瀝青鈾礦的設備極其簡陋,由于沒有把有害氣體排出去的“通風罩”,煉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須在院子的露天地里進行。每逢驟雨猝至,這兩位物理學家就匆忙把設備搬進棚屋,大開著門窗讓空氣流通,以便繼續工作,而不至于因煙室息。(句解:襯托。用惡劣的工作環境襯托居里夫婦熱愛科學、堅持研究的高貴品質。)
段解:具體描述室外工作環境之艱苦、工作設備之簡陋。
④這種極特殊的治療結核癥的方法,瑪麗多半沒有對佛提埃大夫吹噓過!(句解:“吹噓”一詞貶義褒用,寫身患結核癥的瑪麗從未跟佛提埃大夫說過自己的工作狀態,表現了瑪麗為了科學不惜犧牲自我的無私奉獻精神。)







(1) 探索鐳的“艱苦”體現在哪里呢?請同學閱讀全文,圈點勾畫,進行批注。
答:工作條件差,設施簡陋,工作負荷大,鐳的提取難度大。
(2)描寫這些艱苦的用意何在?
答:這些描寫寫出居里夫婦在惡劣的環境中還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更能說明他們的敬業和吃苦精神精神,從側面襯托出居里夫婦對工作的熱忱和堅毅執著的品質。
(3)這樣的“苦”的歲月,在居里夫人看來,卻是怎么樣的?(用原文回答)
答:“然而我們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樂的幾年,還是在這個簡陋的舊棚屋中度過的。”
“雖然我們的工作條件給我們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
“這個時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時期。”
(4)本文以《美麗的顏色》為題有什么用意?
答:題目就是文章內容的概括,“美麗的顏色”一語雙關,揭示文章主題,既寫出了鐳的顏色美;也贊揚了居里夫婦對科學執著的追求與為科學獻身的精神美;同時也體現了他們人格的高貴!
課文總結本文通過記敘居里夫婦在簡陋條件下研究提取鐳的過程,并最終發現提取了鐳,表現了科學家堅持不懈、以苦為樂的科學探索精神,同時贊揚了居里夫婦樂觀的情懷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587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