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08閱讀(37)
8月28日,據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消息,隨著氣溫下降,省內多地降雨,四川省用電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這是絕對的好消息!

今年的高溫疊加干旱,導致四川水源枯竭,水電站不能工作,形成了短期的電荒。隨著氣候變暖,如今年的這種極端天氣會不會成為常態?如果是,那就應該考慮建立應急機制,避免電荒的出現。
今年的情況看,干旱覆蓋面大,川內主要河流嚴重缺水甚至斷流,不得不啟動火電應急,但火電又不符合綠色能源的要求,怎么辦?
有人提議新建核電站,但核電站畢竟存在安全隱患,核廢料的處理也是一個難題,尤其是四川的地理條件是否適合建立核電站有待于專門部門考察研究。
有人建議增加水庫,枯水期可利用水庫的水發電。但這在技術上也有難度,再大的水庫要供應發電機組發電能維持多久?
我有個建議看是不是可以考慮,與其建立水庫儲存水資源,不如建立“超級電庫”儲存電能。事實上,這方面已經有成熟技術,關鍵是建立超大型的儲存電能設備。豐電期大量儲存電能,就可以應對電荒。尤其是一些大型工廠企業,如果電能儲存設備可提供工廠半月或一月用電,基本上就可以不怕電荒了。對民用電也可以分片區建立儲存電能設備,以供應片區居民生活用電。

四川省水源豐富,因此電能豐富,四川有大量的電能輸送到東部地區。要保證電能穩定供應,建立超大型的“電庫”應該是一個好主意。只是由于“超大型”的要求,或許在技術上還需要公關,成本還不能太高,要用戶用得起。
這次四川電荒使我想到人們對能源的依賴,城市越大其實越具有脆弱性。水電氣哪一樣出現恐慌都可以令一座城市癱瘓。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這個問題恐怕要有系統的解決辦法。比如發生戰爭,敵方只需攻擊城市的水電氣供應系統,這座城市就很容易崩潰。和平年代久了,對這種極端情況可能考慮得不多,當下天下并不太平,居安思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第一,要加強城市市民應對水電氣危機的教育,一是有能源儲存意識,二是有相應的能源儲存知識,三是有必要的能源儲存設備的投入。中國人有一個優良的習慣那就是儲蓄,儲蓄貨幣、糧食、蔬菜,這個習慣可以擴大到現代能源上來。
第二,中國更重視能源建設,在國際上多點布局,保證能源來源。同時,國家應該建立得有有效的能源保護機制,首先就是防被攻擊,其次防自然災害。儲存一定量的能源已備不時之需是防突發能源危機的一個好辦法。

總之,遭遇一次電荒應該總結一次經驗,不妨往開里想一想。事關億萬人民的安全的事,即便想得多點也不算過。
這次四川人民應對電荒的同時又疊加疫情突發,這幾天又二次爆發。但四川人民天性樂觀,在災難面前尤其勇敢、自信,而且很團結,相互幫助。四川的工廠企業也很有社會責任感,主動讓電于民。即便在高溫天氣,成都市民也主動節約用電。電荒緩解,疫情又起,相信勇敢的四川人民能夠再一次取得抗疫的勝利!
注: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臺原創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攜起手來、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