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蹴球的規(guī)則場地和器材(蹴球毽球押加)
發(fā)布時間:2024-09-05閱讀(9)

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著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與其說是單純的競技,不如說是一種文化。這些項目如何傳承和延續(xù)?2019年上海城市業(yè)余聯賽少數民族運動項目大賽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拉開帷幕,共有700多名運動員和裁判員參與。
該賽事由上海市體育局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上海市體育總會主辦,是首屆全市性的少數民族相關運動賽事,也是面向全體市民的一場以“民族團結一家親”為主題的大型業(yè)余體育賽事。
或傳承歷史文化,或具有民族特色

民族武術、蹴球、毽球、押加、民族健身操、板鞋競速……這6項趣味性高、參與性強的少數民族運動項目此次被列入,頗具民族特色,也彰顯傳統文化。
以押加為例,這一體育項目又稱“大象拔河”或“藏式拔河”,起源于西藏,與當地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民族生活習俗有關,世代相傳,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每逢農牧閑暇時,人們在牧場上或在田間,相互把兩條背帶或腰帶連在一起,以游戲的形式練習和比賽。因其技術、比賽規(guī)則和場地設備比較簡單,這是一項容易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蹴球,又被稱作蹴鞠,其歷史更是源遠流長,屬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史料記載,蹴鞠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流行,從漢代開始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唐代王維的 “蹴鞠屢過飛鳥上”和杜甫的“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都對蹴鞠進行了描繪。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陸游《春晚感亭》如是描寫 “寒食梁州十萬家,秋千蹴鞠尚豪華”。冰上蹙鞠流行于清代……
競技、訓練讓不同民族的人親如一家
民宗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舉辦上海城市業(yè)余聯賽少數民族運動項目大賽的初衷旨在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搭建良好的平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使“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大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圖為阿布都薩拉木·阿布力孜
“我平時和漢族學生們一起學習、訓練,從來沒有任何隔閡”,維吾爾族運動員選手阿布都薩拉木·阿布力孜在本次大賽上參加毽球這一項目,來自新疆喀什的他是第二工業(yè)大學信用管理專業(yè)的大四學生。大一的時候,機緣巧合,他選擇了二工大的特色課程——毽球作為體育選修課,繼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參加了學校的毽球隊,30個隊員里有七八個少數民族學生,一次次訓練和競技讓他們學會更好地相互包容,彼此相處如同一家人。

華東師范大學健美操隊也吸納了一些少數民族學生共同參加訓練和比賽,該隊隊員段同學告訴記者,少數民族同學剛參加的時候都是零基礎,只能做一些體現少數民族風俗的肢體動作,漢族的同學在訓練的時候會一步步指導他們,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助,“我們每天都會訓練,不同的專業(yè)、不同民族的同學相處非常融洽”。
據悉,儀式啟動之后,少數民族運動項目大賽還將在全市各區(qū)舉辦8場相關賽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263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