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莊子文化園(美麗中華行之莊子文化之源)
發布時間:2024-09-05閱讀(15)
近年來,山東東明在發掘、整理莊子文化遺存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很多潛心莊子研究的學者,開始把東明作為莊子研究的新探區。然而,歷經2300多年,莊子遺跡被黃河水患和歷史煙塵沖刷掩埋,真相似乎永遠無法復原;但東明相繼出現的莊子文化遺跡,在歷史文獻的佐證下,仿佛依稀勾勒出莊子文化之源的輪廓。
那么,東明有哪些發現?這些發現是否真的與莊子有關?《美麗中華行》本期節目,帶您走進山東東明,探尋莊子足跡,拜訪莊子文化之源。

2007年7月,山東省東明縣小井鄉裴子巖村,當地村民在田間作業時,意外發現地下埋藏著一通巨大的石碑,于是,村民們請來縣里的專家,想一探究竟。后來從碑文上一看,萬歷辛亥年,明萬歷三十九年,是要重建明陽寺。大致就是東明周時為漆園,即莊周為吏處。
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有影響的事件、人物和發生地,樹碑立傳、流傳后世是一種習慣。近年來,東明境內多次出土石碑。1995年11月,東明城東7.5公里的陸圈鎮裕州屯村,出土了一通清咸豐元年的石碑。碑文中有這樣的一段文字:“前有仙吏,后有王公,誰堪媲美,福山之風”。這里所說的仙吏就是莊子。一些老人回憶,據前輩人說,裕州屯村在清道光之前,一直叫漆園村,村南還有一座莊子觀,“文革”時被拆除。
隨后,東明縣對莊子觀遺址進行了發掘整理,又出土了清乾隆二十三年漆園村為紀念莊子在此為吏、得道成仙而立的“登云橋”碑。
截至到目前,東明已經出土的石碑13塊,其中有11塊是證明東明是古漆園。從縣志上、州志上,以及大名府的府志上,都明確記載東明有古漆園。漆園城,明朝正德年間以前,叫漆園城,以后就逐漸變成漆園村了。這個村就是咱現在的裕州屯村。

僅憑幾通出土的石碑和傳說,來斷定漆園在東明,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要想找到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我們還得從東明的歷史入手。

東明縣位于黃河下游、華北平原南部,地處山東省最西端,北、西、南三面與河南省交界,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根據歷史文獻我們得知,東明作為行政建制單位,始于公元前140年,漢武帝置東昏縣;公元9年,王莽改東昏為東明,東明之名由此而來。隨著朝代更迭,政權交替,東明之域的名稱、區劃和隸屬關系也不斷變化。自秦始皇統一至今的2200多年,今東明之域,分別由冤朐、陽武、離狐、南華、宛亭、濟陰等行政建置,全部或部分管轄。這些古地名,為我們研究莊子與東明的關系提供了線索。

據《括地志》記載,漆園在冤朐縣北七十里,換算成今天的長度單位,約為32.5公里。如果我們找到古冤朐的位置,它北邊約30公里的范圍,就是漆園的所在地。
那么,冤朐在哪里呢?
《元和郡縣志》記載,冤朐東至曹州四十七里,換算成今天的長度單位,約為21公里。據專家考證,古曹州在今天曹縣西北24公里的韓集鎮東部。
《元和郡縣志》還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參考坐標,“濟陽故城在冤朐縣西南五十里”,換算成今天的長度單位,約為23公里。據專家考證,濟陽故城在今天蘭考縣東北20公里的堌陽鎮附近。
根據這些線索,冤朐的位置應該在今天東明縣馬頭鎮東部。那么,馬頭鎮東部以北30公里的地方,就應該是漆園所在的區域。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發現,漆園所在的區域正是東明縣陸圈鎮。由此可見,陸圈鎮裕州屯村是古漆園所在地的說法是有歷史依據。
世代口述祖先的歷史,輩輩續寫先祖的榮耀。千百年來,中國人就有祖先崇拜的傳統,認祖歸宗意識已融入血脈。莊寨村民對莊子生平的描述與歷史記載吻合,他們說自己是莊子后裔,并有族譜為證,我們認為是可信的。
在莊寨村北有一塊高地,上面坐落著莊子觀、莊子墓和南華山遺址。

據說莊子觀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千年的洗禮,再加上“文革”時期的破壞,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觀,是零九年經過了修復和重建之后的觀,規模雖然不如以前的大,但是依稀可以窺到當年的風貌。重建后的莊子觀,不僅是紀念偉大先哲的圣地,也成為弘揚莊子文化的陳列館。莊子觀兩邊的側殿分別陳列著與莊子有關的拓片、牌匾、原莊子觀遺物和莊子文化墨寶。

目前,我國沒有其他縣市像東明這樣,出土了大量有關莊子的石碑;也沒任何村莊像莊寨村這樣,成為莊子文化研究的活化石;更沒有哪個地方像漆園和南華這樣,經得起歷史文獻和古代地理著作的考量。莊寨周邊30公里的范圍內,民間不僅有尊崇莊子的傳統,百姓對莊子認知度也遠遠超過其他地區。
漆園、南華、濮水、莊寨村、莊子觀、莊子墓、惠子冢和民間祭拜莊子的傳統,這一切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鏈條,證明莊子生活、思想和著書立說的地方就在東明——東明是當之無愧的莊子文化之源。
莊付閣(東明縣人大主任 第75代莊子后裔):“我們一直致力于莊子文化傳承和交流。2010年、2013年,我應邀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世界莊嚴宗親懇親大會,并在大會上做發言,當選為名譽會長。我們還成立了50名知名專家參加的莊子研究會,一大批研究成果匯集成冊,出版發行;莊子故事成功申請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莊子志》填補了山東省“諸子百家”的空白;莊子墓被省政府批準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2007年、2010年,我們又舉辦了3次全國性的莊子研討會,100多名專家到東明實地考察,《光明日報》《大眾日報》《齊魯學刊》等多家媒體,相繼做了報道報道,對莊子故里在東明予以認定。”
在東明這個地方,莊子文化就是東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明縣委縣政府也一直認為,發掘、傳承、保護、發展莊子文化,是東明縣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兩千多年來,莊子已經成為東明縣最重要的歷史文化名人,已經成為東明縣的一個名片、一個品牌,提升了東明縣的知名度。東明縣人民普遍尊重莊子,莊子文化也深深地融入到了東明縣人民的血脈當中。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512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