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5閱讀(12)
康熙帝兒子眾多,再加上他在位時間很長,到了康熙晚年,兒子們都年富力強,可以為康熙出力,但同時也相互掣肘,讓康熙非常苦惱。在那場曠日持久的“九子奪嫡”中,雍正憑借自己苦心經營和表現,最終贏得了康熙的青睞。在雍正的身后,十三爺胤祥一直是他的鐵桿跟隨者。雍正登基后,封康熙的2個兒子為鐵帽子王,除了胤祥,還有這個人,此人就是胤祿。胤祿是康熙的第16個兒子,沒啥功勞,雍正為何封他為鐵帽子王?

康熙的眾多兒子中,胤祿(雍正登基后改為允祿,下同)是個特別的存在,他排行16,和15阿哥胤禑,18阿哥胤祄是一母所生,而他們的母親王氏,地位并不高,是個漢人,他的外公曾經是一個縣令。再加上胤祿比14阿哥胤禵小了近10歲,所以胤祿并沒有參與奪嫡之爭。據說當年九阿哥胤禟曾經想拉胤祿支持胤禩,被胤祿委婉拒絕,因為在明知情況皇位和自己無緣的情況下,踏踏實實做一個王爺才是上策。

雖然生母地位不高,胤祿年齡也不大,但他是能引起康熙的注意的,因為胤祿有兩個絕學,第一是音樂,第二是數學,他曾編了一本關于數學的書籍,讓康熙贊賞不已。還有一件事,康熙四十七年,他的同母弟弟、18阿哥胤祄病重,康熙帶領眾多皇子塞外行圍,太子胤礽對胤祄毫無關心,并且說他是“區區稚子,不必讓皇上憂心”,此時胤祿冒死抗命,通過其他渠道通知康熙,康熙對胤祿的舉動非常認可。

雍正登基后,封十三爺胤祥為怡親王,并且有封他為鐵帽子王之意,胤祥幾度推遲,后來雍正堅持,清朝從此多了一個鐵帽子王。第二年三月,雍正突然下旨,封胤祿也為親王,后來成為鐵帽子王。要知道胤祥一路追隨雍正,才有這樣的恩遇,而胤祿出力不多,為何也被封為鐵帽子王呢?

原來,這件事情要從多年前說起,時間約在康熙五十五年左右,康熙曾到盛京看望莊親王博果鐸。康熙的父親順治是皇太極的第9子,博果鐸的父親碩塞是皇太極的第5子。也就是說,博果鐸是康熙的堂兄。但不巧的是,他沒有兒子,他的侄子又不招康熙喜歡,于是康熙建議,把胤祿過繼給博果鐸為嗣。

所以,雍正登基后,博果鐸去世,雍正是按照康熙的意思,讓胤祿過繼給老莊親王,從而襲爵“莊親王”之位。胤祿算是撿了一個親王爵位,但胤祿在雍正朝還是很受重用的,他一人掌管正藍、鑲白、正黃三旗,是宗室的“大佬”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確定了八位鐵帽子王,其中老莊親王一脈被選中,胤祿從而得利,成為名正言順的鐵帽子王,和胤祥并列。但晚年的胤祿因為和“弘皙逆案”有關聯,被革職在家,但爵位仍在。

小編重申一下,胤祿的過繼是康熙欽定的,他的親王爵位是雍正親封的,而他的鐵帽子王,實際上是雍正和乾隆兩人定下來的,因為雍正朝只是有了鐵帽子王這一說,但直到乾隆朝才把這個說法正式定下來。胤祿一生謹慎,晚年差點完結不保,若不是乾隆看他是宗室大佬,又是鐵帽子親王,估計下場會很慘。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541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