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耐克和喬丹的籃球球鞋(球鞋報刊亭除了邁克爾喬丹)
發布時間:2024-09-10閱讀(34)
100項工藝,詮釋永不滿足的NIKE

Hello,大家好,這里是土土土?!盖蛐瑘罂ぁ乖诿恐芤挥蛛p叒叕和大家見面了!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與球鞋、潮流相關的書籍,了解球鞋與品牌背后的故事與歷史,把掛在嘴邊的“球鞋文化”落到實處。買書讀書文化人,買書不讀慈善家。閱讀不止,紙媒不死。
如果你錯過了上一期,我也十分貼心地為你準備了傳送門,可以點擊下方的圖片,傳送門會帶你直達真·潮流圣經《All Gone 2018》。

2008年Nike《百戰百勝》設計展在北京首次亮相,通過Nike的100項技術、工藝,回顧其發展史的同時,又將Nike所追求的"更快、更遠、更高、更強"詮釋地淋漓盡致。
Nike在創新的道路上愈挫愈勇。新創意、新材料、新理念確保Nike的不斷進步。Nike,永不滿足。
Nike 100:百戰百勝

《百戰百勝》一書講述Nike發展史上重要的100項科技,Nike將其運用在田徑、籃球、足球、滑冰等多項運動上,助力運動員有更好的表現,書寫人類在運動場上新的篇章。

Bill Bowerman,作為Nike的聯合創始人,曾是俄勒岡大學的田徑教練。他所培養的運動員有NCAA冠軍、全美紀錄保持者以及奧運會參賽選手。
他的弟子們能取得如此成績,除了自身不懈的訓練,還要感謝Bowerman親手為他們制作的跑鞋。
他曾用砂紙、碎堅果、瀝青、橡膠、輪胎以及華夫餅鐵模等一系列材料和工具制作跑鞋

他曾說,好的運動鞋不僅要輕,還能夠令你跑到沖線后的一米。
只要你擁有身軀,你就是一名運動員。

Cortez,Nike的第一款跑鞋。它是Bill Bowerman為跖骨受傷的馬拉松選手Kenny Moore所設計的跑鞋,面世即熱銷。



Bill Bowerman在太太制作華夫餅時,忽然頓悟。他想到布滿小方格的華夫餅可能會提供緩沖,他迅速取來橡膠混合物倒入華夫餅的鐵模,經過不斷的實驗。最終,華夫鞋Nike Waffle誕生。

踩在空氣之上奔跑是一個激進的革命性想法。空氣有著奇大的力量,如今Nike Air使用的空氣壓力可以提起大于450千克的重量。與此同時,在0攝氏度下,每立方米的空氣僅有0.00129克。
致輕的重量與良好的避震效果,讓Nike不斷嘗試將空氣置入鞋底。


1979年,"空氣跑鞋"Tailwind問世。跑手們對它愛不釋腳,盡管在跑步中中底與鞋面分離,他們會將鞋粘好,繼續穿著Tailwind奔跑。




大家熟悉的Nike Free科技,是由45個相連部分組成的新式鞋楦打造而成。每一道開槽都是為了外底更加自然地移動。


"忍者鞋"Air Rift以分腳趾而被人銘記,它的設計理念同樣是為了追求赤足奔跑的體驗。

Nike Shox曾經飽受爭議。在還沒有使用起跑器的年代,酷似彈簧的Shox科技被許多人認為會帶來不公平的競賽優勢。
搭載Shox科技的Monsterfly跑鞋甚至險些被雅典奧運會委員會禁用。

在短跑項目中,Nike同樣為世界最頂尖的選手提供裝備上的支持。其中繞不開的名字,就是Micheal Johnson。


以彎道技術著稱的Micheal Johnson是200m、400m前世界紀錄保持者。
在過彎時,Micheal Johnson的右腿外旋近90度,靠右腿提供的扭矩將他拉過彎道。
Nike為他打造的Gold Shoe,甚至采用了不對稱的鞋托,從而幫助他更快更穩地過彎。


隨著Air技術的日漸成熟,Nike嘗試將Air科技移植于籃球鞋上,但由于籃球運動的對抗強度大,球員的雙腳需要成熟更大的沖擊與更多的變向,這種不穩定的情況讓Air技術轉移到籃球鞋上變得不易實現。
最終,耗時三年,Bruce Kilgore將Air Force 1帶到了世人的面前。

當你來到球場,踏上球場的那一刻起,大家都忘記了球場之外的身份,這就是穿著Air Force 1真實的感受。


Rasheed Wallace曾表示,我不會改變,正如Air Force 1從1982年至今,始終如一。

除了上文介紹的Micheal Johnson,Nike的發展一定還離不開另一個"MJ"——Micheal Jordan。
關于Air Jordan系列,想必大家早已不陌生。但Air Jordan 3挽回了喬丹的故事,你也許并不知道。


當時,另一家公司想要挖走Micheal Jordan,盡管當時Micheal Jordan已經決定離開Nike,但為了留住他,Tinker Hatfield與Phil Knight為Micheal Jordan召開一場盛大的演示會議。
當Tinker Hatfield將AJ3的樣品與此前從未透露的設計圖交給Micheal Jordan后,他完全被眼前的這雙鞋吸引,并逐漸興奮,最后他決定繼續留在Nike,延續了自己與Nike的輝煌之路。




上世紀90年代,為預防腳踝損傷,不少運動員將圓珠筆塞在腳踝兩側,以加固腳踝起到穩定保護的作用。
以此為靈感,“猴爪”設計誕生,這是一種全新的支撐設計,外形酷似猴子的三只長手指,且只能向一個方向彎曲,以防止腳踝扭傷或外翻。
這一科技,讓籃球鞋甩掉賴以生存的皮革材料,讓球鞋在提供腳踝支撐的同時,減輕不少重量。

Gary Payton的The Glove"手套"是第一雙運用“猴爪”設計的球鞋。

“大眼”Air Zoom Flight曾是Jason Kidd的戰靴,鞋側面的突眼是由碳纖維與尼龍材料制成,這些突眼設計,讓Jason Kidd更好地展現他在球場上的爆發力與速度。


Nike曾在設計新球鞋時,舉辦一場內部籃球賽,要求選手在比賽過程中,不斷剪掉、切割自己的球鞋,直到感覺自己的腳踝將要受傷時,即可退出比賽。
通過這樣的方式,Bruce Kilgore分析球鞋的哪些部分不可或缺,最終Air Flight Huarache得以問世。

但設計的精簡與重量的減少讓眾多追求保護性與安全感的球員無法接受它。幸運的是,有一個球員敢于嘗試,他也是歷史上最好的球員之一:Scottie Pippen。


Bob Coombes與Petere Hudson嘗試設計一雙像田徑釘鞋的足球鞋,為此他們找來了當時這個星球上最好的球員—“外星人”Ronaldo。

通過大羅的腳印,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廓線形鞋楦來勾勒大羅的腳步曲線,使得腳步擊球時的壓力減少15%。
當2002年世界杯半決賽前夕,大羅得到一雙早期樣品時,在一番猶豫之后,他還是決定放腳一搏。
最終,大羅在半決賽、決賽連續建功,助力巴西隊在亞洲大陸捧起大力神杯,成就五星巴西。


在運動鞋之外,Nike在運動服上也下了不少功夫。Nike Swift即是最好的例子。
通過改變衣服縫線的位置與Z字型編織法減少風阻。將不同顏色的面料放在特定的位置,以更高效地為運動員散熱與保溫。



Nike Swfit意圖將運動員全身都覆蓋在布料之中,身體的任何地方都沒有被放過。這也幫助運動員在跳遠、自行車、速滑等項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Nike Sphere不粘身運動背心,為使馬拉松選手在汗流浹背的狀況下,不會發生衣服貼在身上使體溫升高而阻礙實力發揮的情況。
Nike體育研究實驗室(NSRL)將一種醫療行業所使用的材料用于運動背心,這種材料的降溫效果極佳,堪比一絲不掛。

PreCool背心以冰為靈感,通過在衣服內部加入一種能轉化為雪的防凍劑為選手降溫。在比賽中,PreCool在30分鐘后可將選手的耐力與體力提高19%。



不論是ZoomX Vaporfly Next%的"禁穿"風波還是曾經國際泳聯對鯊魚皮泳衣的禁止使用
都說明科技與運動裝備完全擁有改變運動水平的能力
Nike作為運動公司,在運動科技方面
不斷進步,不斷創新,不斷超越,永不滿足
Dont Look Back,Look Forward
——Bill Bowerman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7345.html
下一篇:嶗山為什么是鬼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